西部贫困地区城市主导产业选择


  关键词:革命老区  主导产业选择  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昭通地处川滇黔革命老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特殊理环境致使昭通长期处于贫困,成为云南贫困面积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战场,迫切需要通过完善、配套产业政策特别是选择主导产业来形成“造血”、“内生”式经济发展模式,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昭通经济现状


  与东部城市相比,西部内陆城市经济体较小,与毕节、泉州比较,泉州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均优于昭通、毕节,尽管昭通、毕节同属于川滇黔革命老区,但毕节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优于昭通,由此可见,昭通经济发展任务面临较大困难。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规模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对昭通来说,大规模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使经济增长压力较大,2017年昭通国内生产总值932.45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4090元,分别占云南16531.34亿元、34653元的5.04%、40.7%。

(二)农业人口、贫困人口比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人口会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贫困人口会不断减少。2017年昭通农业人口、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63.5%、19.2%,高于全省54.97%、9.9%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贫困人口所占比例較大,不利于二、三产业发展,这是制约昭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结构,即三种产业在GDP中比重


  随着经济发展,区域产业重心将逐步由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使工业、服务业比重逐渐上升,使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2017年昭通第一产业比重18.8%,与云南14%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过大;昭通第二产业比重43.38%,高于云南38.6%,第三产业比重38.2%,低于云南47.4%,说明全省产业结构比昭通合理。

(四)人均公共财政总收入


  公共财政总收入反映了地区财政实力、支持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改善经济发展基础实力,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能力。2017年昭通公共财政总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49.33亿元、2527.6元,分别占云南3392.08亿元、7216.4元的4.4%、35%。财政力量弱,对经济发展支持能力有限,成为制约昭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五)农村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农村和城镇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2017年昭通居民、农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840元、8675元、25560元,分别是全省18348元、9862元、30996元的80.9%、88%、8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昭通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较深。

(六)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推动GDP增长、技术进步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原动力。它反映了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环境和人们生活条件能力。2017年昭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7.3亿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15188元,分别是全省18474.89元、38727元的4.86%、39.2%。

二、昭通经济所处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对主导产业选择形成制约,昭通选择主导产业,必须对其所处工业化阶段作出判断。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上一节对昭通经济发展现状描述,选取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指标来判断经济发展阶段依据:
表 1-1 2017 年昭通、毕节、泉州经济比较表
表 2-1 经济发展阶段判断表(美元)
表 2-2 2017 年昭通和云南经济发展指标和所处工业化阶段
表 2-3 2017 年昭通和云南各指标表明所处工业化阶段情况统计表 ▲
图 3-1 昭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从表2-1、2-2可看出,人均GDP表明昭通处于工业化初期,云南处于工业化中期,各产业比值中,昭通、云南均无对应发展阶段,通过比较C1、C2、C3值和回归分析,判断昭通接近工业化初期、云南接近工业化后期较为合理;非食品支出即指标表明昭通处于工业化后期,云南处于后工业化时代,与各产业产值比值指标表明发展阶段相同,与人均GDP表明发展阶段不同;城镇人口比例指标表明昭通处于工业化初期,云南处于工业化中期。综合考虑昭通、云南实际,昭通处于工业化初期、云南介于工业化中期与工业化后期较合理。昭通、云南均已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昭通和云南的主导产业应在工业中进行选择。

推荐访问:贫困地区 主导产业 西部 选择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