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峡县娄后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 要】该区位于华北古板块与华南古板块的秦岭巨型造山构造带中,地质条件复杂,红石崖—水洞岭韧性剪切变质带从其间通过,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储矿构造。本文通过对矿床的成因和找矿标志的归纳和总结,为今后区内的地质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娄后沟;河南省
  1 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南麓。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山坡陡峻,植被发育,覆盖层较厚。该区域位于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带,是豫西南地区最大的造山带,为弧后盆地构造环境,在当时地区历史时期处于拉伸构造活动状态,随着地史的变迁,优地槽回返形成二郎坪—刘山岩地向斜褶皱束。不同的构造环境、成矿环境不同,有不同的矿产组合,弧后盆地是块状硫化物铜铁锌矿床和火山沉积变质热液银金矿床的有利产出部位,本区位于弧后盆地的向斜褶皱北段,区内主要层位的二郎坪群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岩系地层。该地层为北秦岭构造带中重要的铜、锌、铁等有色金属成矿带,赋存在火山岩分异完全,具连续分异型海相火山岩建造中的酸性火山岩系内和在火山分异作用不完全的两极分异型海相火山岩建造中的基性火山岩系中。
  该区位于华北古板块与华南古板块的秦岭巨型造山构造带中,两侧被深大断裂所夹持,地质条件复杂,红石崖—水洞岭韧性剪切变质带从其间通过,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储矿构造。区带内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丰富矿点繁多,已知的主要矿产有:东段的桐柏银洞坡、围山城、破山等处大型金、银矿(矿化于二郎坪群大庙组地层中,属层控矿床)。西段有卢氏境内的桃花沟、西河众多金矿点(为石英脉型,产于秦岭群内)、橡子庙沟磁铁矿;中段有内乡万沟、西峡高庄、镇平祁子堂金矿等诸多金矿点。有色金属有铜、锌、铅、钼、铁、锑等。如镇平秋树湾铜钼矿(产于秦岭群)、桐柏刘山岩中型铜锌矿(产于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地层中);还有西峡境内桦树盘铜矿,断树崖铁铜矿、朱保堰沟铅锌矿、黑星沟铅矿、银洞尖的铅银矿、东磨子沟铜铅锌多金属矿;七道河、西湾、窑沟铜矿等多处矿点。
  1.1 地层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生界二郎坪群,从下到上依次为:
  1.1.1 小寨组(Pz2x)
  分布于区域的南侧,岩性为黑云母片岩,黑云母斜长片岩、绢云母片岩及二云片岩夹碳硅质层。原岩为海相浊流沉积,具复理式建造特征。
  1.1.2 火神庙组(Pz1h)
  主要岩性为厚层细碧岩、(变)细碧岩、细碧凝灰岩、角斑岩及火山碎屑岩、硅质层。北部为角斑凝灰岩。具枕状、角砾状、杏仁状构造,为浅变质海相火山岩系,属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
  1.1.3 大庙组(Pz1d)
  主要岩性为角斑凝灰岩,石英角斑凝灰岩、碳硅质板岩、黑云母板岩、绢云母化角斑凝灰岩、石英片岩、大理岩。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原岩属基性—酸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建造。
  1.2 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裂和褶皱构造都很发育。总体构造呈北西西向展布。北秦岭褶皱带为一形态复杂的线状褶皱,断裂带显示多次变形的特征。其间一般以深大断裂为界,褶皱紧密,常见倒转褶曲及叠加褶皱,并有推伏构造存在。
  本区有两条深大断裂通过,北侧瓦穴子—鸭河口深断裂,南侧为朱阳关—夏馆深断裂,它们对早古生代优地槽的形成、演化及展布起着控制作用,之后经过多期次的活动,控制了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等地质作用,从而也控制了区内有关矿产的分布。具有活动时间长的特点,它们与北侧的铁炉子—确山深断裂,南侧的商南—镇平深断裂、山阳—桐柏深断裂都同属于黄及清所确定的北祁连—北淮阳深断裂系,相互大体平行,呈北西西向延伸,总体向北倾斜,北盘向南仰冲,南盘相对向北俯冲,在断裂带上盘出现加里东、海西、燕山期花岗岩带。反映了华北古板块和杨子古板块实现拼接后,古生代期间南北向挤压仍很强烈,变质作用进一步加强,本区地壳被进一步压缩、重熔和改造。
  1.2.1 瓦穴子—鸭河口深断裂
  该断裂为宽坪群与二郎坪群的分界线,宽约1公里左右,走向305°,倾向35°,倾角70°~80°,断裂带中的糜棱岩发育,常伴有断层角砾,局部有韧性剪切带的特征。
  1.2.2 朱阳关—夏馆深断裂
  位于该区的南侧,其主断裂面呈305°~310°方向延伸,倾向南西,倾角60°~80°,断裂面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力学性质属压性、压扭性,断裂附近表面挤压破碎强裂,见糜棱岩化、片理化、千枚岩化及硅化等,断裂带次级断裂发育,影响宽度达数千米。(见图1)
  图1 东秦岭深断裂分布略图
  1.2.3 韧性剪切带
  红石岩—梅子沟—水洞岭韧性剪切变质带从本区穿过,分布在火神庙组和大庙组地层之间,出露宽度约450m左右,局部宽度较大,其总体走向与岩层走向大体一致,带中常有不规则石英脉充填,自中心向两侧依次出现碎裂化石英脉、初糜棱岩及糜棱岩带,时有平卧褶曲和无根褶皱小构造现象出现。
  1.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岩体(γ53-1),分布在矿区西南部,为天宝寨花岗岩岩体的一部分。该岩体长约35公里,宽约8公里,面积约280km2。岩石呈灰白色,风化面呈灰黑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35%),它形粒状,粒度1-5mm,表面干净明亮;钾长石(20-30%),粒状,粒度0.5-7mm,条纹结构发育为条纹长石,少许颗粒具格子双晶为微斜长石,表面具轻微泥化现象;斜长石(30-45%),半自形板状,粒度0.5-5.0mm,聚片双晶发育,双晶纹细密平直,绢云母化强烈,部分颗粒具绿帘石化现象,细粒绿帘石集合体分布于长石核部;黑云母(1-2%),片状,粒度0.3-2mm左右,析铁褪色转变为绿色绿泥石,不均匀散布;副矿物为榍石,少量,粒状,粒度0.2-0.5mm,高级白干涉色,不均匀散布;磷灰石,少量,粒状,粒度0.05-0.2mm,不均匀散布。磁铁矿,少量,粒状散布。岩石节理发育,主要有115°∠87°,211°∠85°,38°∠71°三组节理。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为区内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热能和矿物质来源。

推荐访问:西峡县 河南省 成因 铁矿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