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程序与方法研究


  摘要 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物场地的管理方法,探索了我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从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场地的危害分级、污染场地的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到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以及贯穿场地管理始终的环境监测。在上述管理程序中还缺失危害分级的方法,其他步骤已有相关技术文件支持。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其中场地危害分级的方法:即根据污染源是否存在,污染物的性质、赋存状态、迁移性、含量水平,周围是否有敏感目标及其类型,分成不同的危害级别和管理级别,并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为例,经初步调查和危害分级,将8个场地分为3类:B类场地(有1个场地)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上的有害废弃物需要处置;C类场地(包括3个场地)局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详细调查采样和修复的条件,需要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处置,以降低人体健康风险;还有D类场地(包括4个场地)需要详细采样以确定污染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最后一类4个场地进一步调查评估的结果,并考虑到场地实施修复的经费、技术可行性及场地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决定优先对其中1个场地实施修复治理。
  关键词 污染场地;分类管理;危害分级;风险评估;修复
  中图分类号 X32.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12-0075-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12.013
  
  
  所谓“污染场地”,即因堆积、储存、处理、处置或其他方式(如迁移)承载了有害物质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或具有潜在风险的空间区域[1]。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染场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的管理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各国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模式。国外污染场地修复的实践证明: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要花费巨额投资,因而对污染场地的管理也逐渐趋于理性和务实。如美国超级基金的管理程序是:发现场地、初步评估(多是基于案卷调查)、场地调查、经过危害等级系统评分(决定是否列入国家优先处理名单)、对列入名单的场地进行修复调查和可行性评估(决定是否实施修复)、场地修复的实施直至修复完成从优先名单中删除[2]。
  我国环保部门正酝酿出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3],在目前专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暂时作为我国污染场地管理的法律依据。关于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的一系列技术文件也即将颁布[4-7],这标志着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从我国技术经济现状考虑,我国还不具备对污染场地进行大规模全面修复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这就更需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分类管理,分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本文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管理为例,对污染场地的分类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1 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
  1.1 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
  污染场地责任人向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疑似污染场地的信息,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域内污染场地档案,包括疑似污染场地的位置、行业性质、使用历史记录、利用现状,以及后续的土壤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等相关文件,并在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根据对我国企业数量及排污负荷量的调查分析[8],下列行业的场地需要关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电池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9]。尤其涉及这类企业关停并转、搬迁再开发的场地需要优先关注。
  
  1.2 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
  疑似污染场地初步调查主要是针对场地使用历史信息的调查和少量的采样测试。调查的数据信息用于场地的危害等级划分(见1.3),以确定场地是否需要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
  即将出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4]规定了分阶段进行场地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内容、数据的评价判断等内容。其中第一阶段调查主要就是利用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及案卷查阅分析,获得疑似污染场地使用历史、利用现状等数据信息,进行下一步的危害等级划分。
  1.3 疑似污染场地危害分级
  由于污染场地的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和程度、场地所处的环境等千差万别,再加上场地修复治理需要高昂的成本,所以不可能做到同时对所有污染场地进行治理修复,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借鉴美国、加拿大的做法,制订了污染场地危害等级划分的方法,根据危害等级确定场地进一步管理的策略。
  1.3.1 危害分级考虑的因素
  (1)污染物性质:包括污染物赋存的介质类型(固、液、气态)、污染物毒性、含量水平与超标率。
  (2)迁移性:污染物随地下水的迁移的可能性、随地表水迁移的可能性、土壤迁移的可能性(与坡度有关)、污染物是否可挥发、污染物随底泥的移动性。
  (3)暴露受体性质:是否有对人体健康产生事实的或潜在的影响,周围是否存在敏感受体等。
  1.3.2 场地危害分级方法
  (1)以下情形的场地划为A类场地,无需进行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正常进行土地利用:
  ①场地没有污染源存在,场地从未从事过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观察不到有害的环境影响。有毒有害物质的判断依据为《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环发〔2005〕151号)。
  ②疑似污染区(如曾经的车间、仓库等)环境介质初步采样显示,无超过相关环境标准的检出,并且场地内不存在有毒有害废弃物,无需进行废弃物处理或处置,也没有明显的环境影响存在。
  (2)以下情形的场地划分为B类:
  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无需进行详细的场地采样调查,但场地上存在固体有害废弃物,或封装的液态/气态废弃物,需要进行废弃物处理或处置。
  (3)以下情形的场地划分为C类:
  ①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少量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进一步详细采样的条件,采取局部清理、隔离处置。
  ②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是场地周边1km内没有敏感目标(如居民点、饮水井、渔场、蔬菜地等)。
  (4)以下情形的场地划分为D类:
  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并且场地周边1km内有敏感目标(如居民、饮水井、渔场、蔬菜地等),但未观察到对敏感目标造成实际的危害。
  (5)以下情形的场地划分为E类:
  场地及周边环境介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场地周边1km内有敏感目标(如居民、饮水井、渔场、蔬菜地等),并且已观察到对敏感目标实际的危害,如食用农产品超标,或饮用水超标,或者有难闻刺激性气味,等等。
  从A类至E类,场地危害等级依次增大,优先关注的程度也依次增大。一般地,D类、E类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

推荐访问:中国 场地 管理程序 污染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