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事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投资资金向外流出,继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之后,下一站,中国台湾?有着相同文化和生活习惯优势的台湾,早在2009年就已开放“陆资购房”通道,而这也成为其参与全球资产配置的一个契机
  面积160平方米,带两个大的地面停车位,全装修现房,2011年董军买这套房子时花了人民币约300万元,这个价位让听惯北京、上海房价数目的人很难不动心。董军的新房子在新北市的北深路,附近就是当地高校,不远处有个动物园,最让他满意的还是这里离台北市很近,开车经由信义快速道路到达101大楼也不过十几分钟车程。听起来就像北京的通州、上海的浦东。
  这是他精挑细选许久的选择:台北市房价太高,很多区域单价已经超过香港,而台北之外的其他很多地区地产配套还不够完善。这里离他在台湾的亲戚家很近,不仅往来方便,有需要时还能“蹭”到车,毕竟他还没有当地驾照。虽然根据规定,董军每年在这里最多只能待4个月,但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不错,这里的房子刚好能构成他每年度假生活的一部分。在2002年退休之后,董军就把手中的大部分钱换成房子,四处度假,享受退休生活。
  2009年4月,随着两岸关系趋于密切,在第三次陈江会谈中,两岸达成“共同推动陆资来台投资”的共识,台湾当局借此不断推出“陆资入台”的相关规定。当年6月,台湾地区修订“《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取得设定或转移不动产物权许可办法》”,后来被业界称为“五四三”条款。根据此规定,赴台购房并获得房产证的大陆居民可获得台湾当局核发的“出入境许可证”,并能够多次往返台湾;允许大陆购房者在台购房时贷款,最高能达五成;一年内可以在台湾居住时间延长至4个月,而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则可居留半年,若有房产证,时间则能够增加到10个月;为了降低炒房的可能性,该办法还规定了所购房产3年内不得转售。
  尽管限制颇多,但入口已被推开,再小的缝隙也难掩春意袭来。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之间的交流合作,再加之台湾自由行开放城市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宝岛的亚热带风情,赴台置产正在被列入更多人的“计划表”中。
  鸭子划水
  今年春节过后不久,谢宜芳的工作变得比以往更为忙碌。谢宜芳是台湾人,在祖国大陆已有三年多时间,她所在的公司一开始的业务是为大陆居民办理入台证,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流露出赴台买房的意愿,2011年初公司办理成功了第一个购房案例。到2012年,公司经手的客户中,纯粹以大陆居民身份办理赴台购房的已达30多人,但一部分客户办理未成功或者迄今为止仍在办理中。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五项调控政策措施(即“国五条”),而随着各地实施细则的相继落地,谢宜芳接到的咨询电话有越来越多是关于赴台购房的。“各种各样的‘限购令’之后,询问度是相当高”,因为白天工作太忙,谢宜芳只有在晚上才有时间接受采访。
  “鸭子划水”,蔡为民这样形容近两年的赴台购房情况。从岸边看来,鸭子在水中划动时姿态安逸,但实际上鸭子划水时并不轻松,悠然荡开的波纹下面是奋力快速滑动的鸭掌。“慢慢在升温,但是表面上并不明显”,蔡为民是复旦大学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之前曾在台湾房地产政策研究学会担任秘书长,在祖国大陆居住的十几年间,长期研究两岸的房地产市场。
  2006年8月,蔡为民策划了当时尚属首例的“台屋沪卖”,引进首个台湾进入内地销售的楼盘。这个名为“亚洲未来城”的小户型楼盘位于台湾阿里山脚下的嘉义县,在当时,楼盘的销售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7000?9000元/平方米,一套房子总价不到30万元。但据蔡为民回忆,当时该楼盘的推介主要针对两类客户:有返台购房意愿的台商和上海本地人。但在楼盘的销售期结束后,大部分房子被台商买走,其余的购房者则为持有外国国籍的当地华人。
  事实上,早在2002年8月8日,台湾地区就已颁布“《大陆地区人民在台湾地区取得设定或移转不动产物权许可办法》”,允许祖国大陆居民在台置产。虽然当时的两岸并没有互通,但从法律程序上来看,大陆居民赴台置产并没有法律障碍。但这一许可办法颁布之后,直到2006年全台只有3例此类房屋买卖完成登记,包括当年销售的“亚洲未来城”项目。
  蔡为民在接受《新商务周刊》采访时介绍,当时上海的房价已经普遍高于自己所推介的项目,但受限于台湾方面的有关规定(大陆居民可以赴台买房,但一年停留期不能超过一个月,且需分三次执行),对大陆人士来说,这更适合被看作商品投资行为,为此该楼盘承诺以5%的回报包租5年。虽然在当时不少人流露出浓厚的兴趣,但“最大的顾虑来自于交流,持外籍身份则可避免这一顾虑,所以在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诱因让持身份证的客户买房”。
  到了2008年,“马英九时代”来临,随着各项限制的陆续放宽,越来越多的人把购房的地点选在了台湾。2009年出台的“五四三”条款更在加速这一现象升温,据《海峡导报》今年3月报道,从2002年至2012年底,大陆民众以陆资名义在台买房的不到100套,这一统计并没有包括以外籍身份在台购房的数目,但已经比台湾方面公布的数字高出许多。
  而在《海峡导报》2008年的报道中,当年上半年就有组团赴台考察的福建地产商成员在台中市订购“乡林皇居”12户豪宅及1户店面,作为各自企业在台的招待所及联络处,总成交价达新台币13亿元,但这些房屋均是以我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企业名义购买的。在接受《新商务周刊》采访时,蔡为民做出估计:“以我的观察来看,各种方式的成交数目近年来应该超过1,000套。”
  为什么是台湾?
  市场散发的商机气息很快就能被敏锐的企业家嗅到。2007年11月19日,在台湾举行的“2008两岸地产高峰会”对两岸不动产市场的展望。在会议之前,包括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富华集团董事总裁赵勇在内的30人“地产考察团”已经进行了为期七天的业界考察交流,当时被媒体称之为“两岸开放经贸交流以来,规模最大、层级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大陆地产考察团”。

推荐访问:台北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