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佛山借力突围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kcz/xkcz201211/xkcz2012111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kcz/xkcz201211/xkcz20121112-2-l.jpg
  在佛山,有些小的陶瓷企业已经停产,老板干脆去国外度假去了。个别大型陶瓷企业基本上也都停了一半或者1/3的生产线。
  戴一民很忙。
  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准备一份材料,说是下午要拿去给政府,顺便给政府汇报近期的工作,材料的内容是戴一民酝酿了很久的,想为协会争取一些权力的建议。
  因为戴一民觉得,佛山的陶瓷企业虽然发展得不错,但是一直没能摆脱单打独斗的格局。加上现在内地陶瓷产业上线很多很快,内地政府对陶瓷产业重视有加,对佛山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且外部环境逐步恶化,经济不景气,欧盟等地方反倾销越来越密集,这让佛山陶瓷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但是企业的力量是微弱的,无论是争取市场,还是应诉反倾销,企业使力总有点螳臂挡车的感觉。“在国际上,是大社会,小政府;而在中国是小社会,大政府。”戴一民说,所以应诉反倾销,中国企业以一家之力对抗,结果往往败诉。但是,如果是协会出面,情况则明显不同。“这在国际上有很多例子。”
  作为佛山当地唯一的一家陶瓷协会,戴一民觉得,他们应该为当地的陶瓷企业做一些事,但是碍于没钱没权,所以能做的事情不多。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协会争取到一些权力,充分发挥协会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将佛山的陶瓷企业聚在一起,抱成团,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戴一民究竟能不能实现愿望,我们不知道。但是正是因为戴一民的这种心理情结,戴一民讲述的关于佛山和协会的故事,却让我们深刻地看见了佛山当地陶瓷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对话戴一民:
  D:戴一民 C:《小康·财智》
  C:据我们了解,因为世界经济普遍下滑,加上反倾销的影响,中国陶瓷行业的现状并不乐观。佛山,被誉为中国瓷都,是中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和销售基地。您如何看待佛山的陶瓷业?
  D:中国的陶瓷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在世界上已经是家喻户晓。以前,意大利、西班牙的陶瓷无论在量上还是设计上都比中国强,但是现在,中国在量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在设计创新上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我敢说,如今中国的产品,能拿出来和世界叫板的,就是陶瓷。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陶瓷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因为体制不完善的影响,使得中国陶瓷发展并不均衡。
  发展初期,因为陶瓷产业门槛低,盈利快,所以几乎是很短的时间,就冒出了很多的陶瓷企业,井喷式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政府的规划不到位,所以后来,佛山这边就出现了2007年的“腾笼换鸟”事件,陶瓷企业被插上高污染、高能耗的标签,被政府“赶”去了外地。
  政府当时的想法实际上是对的,为了可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做法,对企业来说,是有伤害的。佛山经过多年的建设,陶瓷的配套产业链已经很完善。而且当地的经济发展,陶瓷企业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腾笼换鸟”虽然是为环境着想,可是出去的企业一般都是去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产业升级,同样会成为那些地区的负担。
  不仅如此,那些地方的产业配套和佛山相比,差距很大,企业走出去之后的发展实际上比在佛山的时候困难了。这就是当时政府没有规划好的弊病。政府既然认为陶瓷是污染企业,明知道污染厉害,却不早考虑,架设天然气。而终于有天然气了,结果我们的天然气是陶瓷产业中最贵的天然气,超过5块钱1立方。那么贵,企业怎么烧,内地2块多钱已经算很贵了。最不应该的是,出去的企业,后期政府对这些企业也没有监管和扶持,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和发展。这让企业觉得难上加难。
  不过,即使如此,今天,佛山依然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基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陶瓷企业发展能超过并代替佛山。我去考察过很多地方的陶瓷基地,发展最好的基地和佛山的差距基本上在10-20年。
  尽管这样,并不表示佛山的陶瓷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佛山的陶瓷企业都是单打独斗,所以抗风险能力并不强。今年大环境不好的影响,有些小的陶瓷企业已经停产,老板干脆去国外度假去了。个别大型的陶瓷企业基本上都停了一半或者1/3的生产线。
  而且,日益高企的成本也让佛山的陶瓷企业叫苦连天。现在越来越贵的材料费、劳工费,让陶瓷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也没有办法,等待经济复苏是一方面,加强产业升级是另一方面,期待政策扶持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但是不管现状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陶瓷业的未来一定是好的,至少在20年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陶瓷的功用。
  C:您刚才讲到政策扶持对陶瓷业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您觉得政策对陶瓷业的发展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D:中国陶瓷业存在规划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前面讲过的佛山本来是陶瓷产业发源地,后来又“腾笼换鸟”,现在又用博览会的方式吸引企业,之所以会这样,和我们国家的体制有关。
  我们的领导每三年或者五年就要换人,因为每个领导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他们上台以后采取的措施都不一样。如果新上任的领导的观念利于行业发展,那么对陶瓷企业来说,是好事;但是有些领导,根本不懂陶瓷,他制定的政策就很难帮助陶瓷业发展,如果外界因素再不景气,陶瓷企业的日子就很难过。
  曾经有一个省的领导来佛山招商,他并不懂陶瓷,来了以后就给大家讲,我们要建成中国最大的陶瓷产业基地,政府会全力为大家服务。这很明显是假大空,陶瓷的发展一定需要良好的配套,如果配套不完善,发展就会遇到很多问题。由此可见,这位领导招商的目的在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不是发展陶瓷业。
  而且这不是个案, 内地某市的领导请我们去参观他们规划中的陶瓷基地。领导介绍,计划上300条生产线,300条生产线是什么概念啊?一条生产线一天需要60-80吨煤,一天可以生产出来的地板砖约2万平方米,一平方米抛光砖重20公斤,就是一天进出原料约400吨左右,加上能源等物质进出,大概一天一条生产线进出就达到1000吨左右,这就需要很好的物流配套。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成本。300条生产线每天的成本,煤气电、运输等费用,这位领导算了一下,吓了一大跳。我说,你能搞好30-50条生产线就不错了,那已经有相当规模了。可见,这些领导其实不懂陶瓷业。

推荐访问:瓷都 佛山 突围 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