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与程季淑:媒妁之言敲定的自由恋爱 从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

  十八岁那年,即1921年秋的一个周末,还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梁实秋回到家,看见父亲书桌上的信斗里,有一个精致的红纸条,上面写了:“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1901年2月17日寅时生。”刹那间,他全明白了。
  程季淑祖籍安徽绩溪,出生在北京的大户人家。1921年,程季淑从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毕业以后,被担任女子职业学校校长的同学欧淑贞聘到该校做教师。也就是这时候,她的好友黄淑贞(其父与梁实秋之父是好朋友)把她和梁实秋的人生联系在了一起。
  当时,程季淑的好友黄淑贞牵线,想让好友嫁给梁实秋。后来,梁母和其大姐还专门去“相”过亲。于是,就有了父亲桌上的那张纸条。尽管是媒妁之言,但梁实秋通过和母亲去相亲的大姐的一番描述,竟对程季淑有了期待。
  这年冬天一个星期六的午后,梁实秋准时来到宣武门外珠巢街的女子职业学校,黄淑贞和程季淑一起走过来。这次相见之后,二人由原本的媒妁之言走向了自由恋爱。一个是清华园的青年才俊,一个是正当风华的才女,爱情滋润着这对恋人。梁实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堕入了情网。程季淑也与梁实秋情投意合。
  热恋之中,梁实秋要从清华毕业了,然而,按学校的既定计划,他要去美国公费留学。对此,梁实秋开始有些犹豫,他从心里是不想离开程季淑的,意欲放弃。但程季淑识大体,她说:真正的爱情是会经得起分离的,放心去,我在这里等你。
  1923年8月17日,梁实秋远赴美国。此后三年,二人就靠书信传递情感,春去秋来,感情日深。1926年夏天,梁实秋从美国学成回国。
  事业安定了,成家自然提上了日程。1927年2月11日,梁实秋和程季淑在北京南河沿的“欧美同学会”举行了婚礼。由于有媒妁之言在先,婚礼也采取了最传统的方式,所有程序都没有落下。当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梁实秋因戒指太松把戒指弄丢了。没有结婚戒指的程季淑反安慰他说:“没关系,我们不需要这个。”就这样,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结婚仅仅十多天后,梁实秋夫妇先来到南京,后因局势变化,不久又出走上海,在此定居下来。后来,他们的大女儿文茜和儿子文祺先后出生。1930年夏天,梁实秋又带着全家远赴山东,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34年夏天,梁实秋应胡适的邀请,到北京大学任教。这样,梁实秋和程季淑带着孩子重新回到了北京的大家庭里。
  1937年7月,北平失陷后,因政治局势所迫,梁实秋只得逃离北平。当时,程季淑因为自己的母亲年事已高需要照顾,所以,她没能随丈夫一同前往。梁实秋孤身辗转,后到达四川。夫妻这一别,相隔六年。直到程季淑的母亲病故,她才带着孩子前往四川与丈夫团聚。程季淑带着孩子出现在梁实秋面前时,他喜极而泣,分别牵拉着三个孩子,激动万分,口中喃喃有词:这个是我的,这个也是我的。
  1945年,日本投降了,梁实秋和程季淑又辗转返回阔别已久的北平。到了1948年,平津战役拉开序幕,梁实秋和程季淑先后到达广州。1949年,战火南移,梁实秋和程季淑带着小女儿文蔷又一次逃难,来到台湾。他们的大女儿和儿子则留在了大陆。程季淑直到临终也再没见到儿子和大女儿的面,她把所有的精神寄托完全放在丈夫和小女儿文蔷身上。
  到台湾后,梁程二人三十年间夫唱妇随,伉俪情深,再未曾分开过。
  后来,在美国,因一次意外事故,程季淑不治身亡。梁实秋把她安葬在了槐园,并预留了自己的墓地。为了怀念,也为了纪念,他写下了《槐园梦忆》。
  那一段媒妁之言促成的婚姻,却有着才子佳人自由恋爱的甜蜜。 “五十余年来,季淑以全部精力感情奉献给我,我何以为报?”梁实秋情由心生,道出了对妻子程季淑的情义。■

推荐访问:敲定 恋爱 自由 梁实秋与程季淑:媒妁之言敲定的自由恋爱 古代分手决绝的诗文 《曾经深情》by叔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