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将军作家谢良】 日本没手没脚作家

  在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开国将军中,有十三位或独臂、或独腿、或独脚的将军。毛泽东曾评价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独腿、独脚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就在这十三位残疾将军中。有,且只有一位独脚将军。这位将军,不仅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九死一生,而且著作等身,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一位闻名军内外的将军作家。他,就是谢良。
  谢良,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1930年,十五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九死一生书写“独腿”传奇
  
  1933年年初,十八岁的谢良被任命为红七军团某部连指导员。仅过了三天,谢良就奉命率尖兵连急行军五六十里,配合兄弟部队作战。战斗中,他被一颗子弹打穿肺部。打碎左肩骨。他第一次受重伤。经过简单的止血、包扎后,谢良被送到了后方医院。手术后,谢良在病床上躺了四十九天,伤口却仍时好时坏,化脓不止。经过再次仔细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因条件有限,伤口中还有四五块碎骨没有取出来。
  1935年,谢良就任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政委。在贵州官渡河战斗中,谢良奉命率部阻击并吸引、牵制四川军阀刘湘教导师的九个团。使其远离红军主力。谢良从容指挥,打退了刘湘教导师的多次攻击。刘湘教导师见无法捡到便宜,只好放弃进攻。掉头追赶早已远去的红军主力。而红军主力抓住战机,在娄山关和遵义歼敌两个多师,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谢良因率部阻击敌人有功,受到军委的电令嘉奖。
  长征中过草地时,谢良曾陷入泥沼里,幸好战士们解下绑腿带让他系在腰上,才把他拉了上来。后因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命令部队南下,不明真相的谢良又率部二过草地。后来谢良根据党中央指示北上,再一次过草地。谢良也就成了为数不多的三爬雪山、三过草地的将军之一。
  长征结束后,为建立河西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为西路军,西渡黄河,开始艰苦卓绝的西征战役。11月29日,时任西路军二十三师政委的谢良率部到甘肃山丹十里铺阻止敌人。虽打退敌军多次冲锋,但二十三师也损失惨重。下午3时许,正在指挥战斗的谢良,突然感到左腿发凉。谢良知道自己受伤了,但为了不影响土气,谢良没有声张,而是一直坚持到再次把敌人击退。此时。他的左腿已是血流如注。由于子弹深深地嵌入腿内。而军团卫生部的医疗条件极差,不仅子弹取不出来,连消炎药也没有,医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谢良伤口发炎、化脓,高烧到四十摄氏度,一直昏迷。最后,医生不得不出了个下策,从野外搬来一脸盆冰块,把谢良的左腿架在脸盆上,上下放置冰块降温。十多天后,谢良的烧是退了,但脚却坏死了。为防止引发坏血病,医生只得在没有任何麻醉条件的情况下,用一把大剪刀将谢良的脚趾连同前脚掌剪掉。谢良因疼痛昏厥过去。等他醒来时,左脚已形同虚设。医务主任难过地告诉他:“如果有退烧药和消炎药,腿脚是不会坏的。”谢良说:“革命总要付出代价。我这一条腿算不了什么。”
  鉴于形势所迫,为缩小目标,最终部队只好分散行动。谢良由警卫员、给养员搀扶着,一瘸一拐地朝北面的大森林撤去。敌人在搜山,牺牲不断增大,为最大限度保存力量,谢良让警卫员、给养员分吃了最后一点点炒面后,命令他们各自分散突围。由于他的伤腿实在不能动弹,谢良只得将绑带的一头系在脖子上,另一头绑在受伤的左腿上,然后用手扶地,顺着山沟一蹭一蹭地爬。终于,谢良看见远处有羊出现。有羊就有人家,谢良看到了希望。天黑时,谢良终于爬到了一家牧人的帐篷外。可主人不敢收留他,只同意把他安排在离帐篷二百米远的一条山沟里,一天送两次饭,每顿半碗米汤。第三天上午,正躺在沟埂上晒太阳的谢良,忽然被路过的敌人骑兵发现。且当中有人喊他“谢政委”。原来此人以前是西路军第五军的一个通信员,被俘后当了敌人的骑兵。敌人见抓住红军一个团政委,立刻押谢良回去邀功请赏。从此,谢良受尽了敌人的折磨和虐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谢良被释放,送往兰州治疗。但由于谢良的伤势已严重恶化,为保全其性命,医院只得锯掉其早已冻坏的左脚。因条件及医疗技术有限,谢良的腿伤并未治愈,只是得到了控制。
  
  铁窗烈火
  
  1939年夏,毛泽东得知已在延安的谢良伤情久治未愈后,对谢良非常关心:“你才二十多岁嘛,很年轻,腿没了,怎么办?到苏联去治。”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当即批准谢良从延安起程,取道西安、兰州、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乘飞机赴苏联治伤。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宣布封锁边界,刚到迪化的谢良不得不滞留在那儿,在迪化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新疆是苏联援助中国抗日的重要国际通道。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一度处于劣势。新疆军阀盛世才认为苏联快不行了,立刻由联共反蒋,变成了联蒋反共。1942年3月,盛世才一手炮制了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阴谋暴动”事件,谢良等一百多名共产党员被逮捕,陈潭秋、毛泽民等人甚至还惨遭杀害。
  谢良等伤残人员和妇女儿童被关在第四监狱、过着非人生活。主食是喂牲口的高粱米,还掺杂许多沙子、草叶,且还不能保证吃饱,更不能保证每餐都能吃。同志们一个个被饿得面黄肌瘦,体质严重下降,不少人甚至病饿交加被拖死了。看着一个个同志的尸体从监狱中被拖出去,谢良心中在想:“我该怎么办?”他意识到,“决不能这样一天天拖下去等死,活着一天就要战斗一天。”于是,谢良把铁窗当做战场,组织同志们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
  监狱的抗争持续到1945年春时,敌人又耍起了阴谋,企图把被俘八路军家属中的新疆籍女同志释放出狱,拉她们的丈夫叛变革命。谢良闻讯,立刻组织同志们揭露敌人的阴谋,进行公开的斗争,明确要求“全体无罪释放回延安”。
  此后,监狱里“我们绝食”、“不把人放回来,我们就不吃饭”、“释放全体共产党人”的呼喊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一首《新囚徒歌》响彻了整个监狱:
  坚定信念,坚守立场,
  掷我们的头颅,
  奠筑自由的金字塔:
  洒我们的鲜血,
  染成红旗,
  万栽飘扬!
  鉴于形势所迫,敌人终于让步了。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并没有立刻释放谢良等人,相反却千方百计想让谢良等人脱离中共。以给中共“沉重打击”。
  1946年5月上旬,谢良秘密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汇报了狱中一百多名同志的情况。该信几经转 折,由周恩来转送到毛泽东手中。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曾多次要求蒋介石释放全国政治犯,其中特别有理有据地提到关押在新疆的同志。国民党将领张治中赴新疆担任省主席前夕。周恩来又专门依据谢良的来信跟他提出了释放政治犯的要求。1946年6月11日,包括谢良在内,被关押在新疆监狱长达四年之久的中共干部及家属一百二十九人,终于全部获释。
  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7月12日,当载着谢良等人的汽车到达延安七里铺时,不仅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也亲自上前迎接,关切问候。当晚,党中央还在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慰问演出,朱德与大家一起观看了戏剧《逼上梁山》。次日上午,毛泽东到临时驻地看望谢良等人,不仅一一握手,还连连说道:“好同志,受苦了!好同志,受苦了!”“你们回来了,就是胜利!”
  握着毛泽东的手,谢良哭了。因为这既意味着他们的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也是党中央对在新疆饱受苦难的同志们的认可、慰藉与褒奖。
  
  将军作家
  
  谢良年幼时,因为家中贫寒,东挪西借才读了两年书,最后又由于生活所逼而不得不辍学。但谢良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梦想。参加红军后也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战斗之余,他要么缠着别人教,要么拿着识字读本学,甚至把生字贴在行军的斗笠上“学而时习之”。
  在新疆监狱里,谢良又想到了学习。在他看来,与敌人斗争,不能光靠武力,还可以用笔鼓舞同志们,用笔同敌人展开特殊的较量。为揭露敌人,记录同志们所进行的各种斗争,谢良还想到了写作。
  然而,就当时的文化水平,写作对谢良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谢良并没有气馁:“高尔基只读了五个月小学,我还比他多读了一年半呢,高尔基能行,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做到。”从此,他在铁窗中,一字一句地学,一页一本地读,不懂就问狱友。没有凳子,就用枕头放在地下当凳子:牢房里的温度经常是零下八九摄氏度,手冻僵了,拿不稳书本和钢笔,他就两手捂在嘴上哈热气,哈一阵写一会儿,或者写几句就磨几下手掌。光线暗,谢良只好将书本贴着鼻梁看或写,眼睛看肿了,按摩几下再看,再写。谢良最终成了五百五十度的“近视跟”。谢良先后自学了《哲学》、《联共党史》、《资本论》等著作及几十部史书、文艺小说,还利用《俄华字典》自学了俄文,光《哲学》就记了十五万字的内容摘要和心得笔记。这为以后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起初,谢良只能适应儿童的特点,写一些儿歌。让孩子们唱。如他在《小八路坐牢》中写道:
  这件事说起来真好笑,
  小娃娃也要坐监牢。
  吃也吃不饱,
  睡也睡不好,
  锁上两重门儿不许跑,
  小姐妹小兄弟都争气,
  反对野蛮压迫,
  要求都回延安,
  快快长大,
  冲出监牢,
  接着,谢良开始了长篇创作――《在新疆女监狱中的斗争片断》。好不容易三万字完稿,却被狱卒搜去烧掉。谢良为此气恼、心酸了很多天。但对敌人的更加痛恨,使他的思路更加清晰,写作更加流畅。第二稿很快又写成了。可由于敌人闯进来搜查,谢良又只好忍痛将之烧为灰烬。如此再写、再烧、再写,书稿内容一次比一次更加丰富、曲折、动人。第四稿写成后,难友们争相传看。
  可是,第四稿最终也没能保存。1946年6月,经党中央的营救,谢良出狱返回延安途中,被胡宗南扣压了八天。为防止稿子被敌人搜去惹出麻烦,谢良不得不烧掉了第四稿。
  但谢良并没有泄气。回到延安,谢良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了三个月后。在联防军后勤部担任政治部主任。谢良利用工作之余,在胡宗南派飞机轰炸延安的炸弹声中又夜以继日地写起了第五稿。1948年1月,他的这部历经坎坷的处女作。终于在解放区的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
  此后,谢良一发而不可收,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先后出版了《边城女囚――抗日战争时期新疆迪化女牢中的斗争故事》(与李翔合著)、《铁流后卫》、《五颗红星》、《独脚将军传奇》等七部小说、回忆录,还翻译了一本俄文专著。其中《铁流后卫》一书曾一版再版,发行数十万册,并被译成俄文、朝鲜文出版。
  1980年,谢良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作家,也是我国第一位历经战争洗礼的将军作家,时称“将军作家第一人”。
  谢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后,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并出任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议会副主任,兼中国肢残协会主席。
  1991年11月28日,独脚将军谢良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责任编辑:穆安庆

推荐访问:将军 作家 谢良 独脚将军作家谢良 独脚将军 独脚将军谢良作家之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