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华人”范光陵:范光陵

  2008年12月15日,范光陵在海峡两岸首航班机上挥泪直书:“海峡六十年,直航第一架。莫笑浮沉泪,乡情成一家。”那一刻的欣慰、喜悦与成就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诗词抒怀之外,假设人生可以交换,他情愿用以往生命中任何精彩片断的总和――包括“中华电脑之父”、“世界桂冠诗人”、“企管大师”、“十全华人”――来换取这一刻的直航成功。直航,毕竟昭示着两岸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是诗画赋予了灵性还是电脑“刷新”了生命里程?抑或血浓于水的那份情感牵挂让人不肯把时光随意放纵?岁月如织,半个多世纪的时空长河中,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范光陵依然年轻着、精彩着漫步走过他的多彩人生。
  初见范光陵竟以为扑了空,面前的“中年人”尚未说话,只脸上的那抹笑意便让人误以为遇到了多年前的“故交”,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却也丝毫不感到陌生。及至其开口自我介绍,才恍然觉得,“年轻”这个词并非年轻人的“专利”。提到范光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十全华人”;在台湾,提到范光陵就不能不提一度纷争四起的“电脑”和他的“新古诗”及诗意油画;在内地,提到范光陵则不能不提他在1988年率台湾经济文化代表团破冰访问大陆,首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先河。
  
  “十全华人”
  
  范光陵被海内外权威人士及媒体誉为“十全华人”是近十年间的事。一如他的诗和画,范光陵用勤苦、睿智、执著组合出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人生画面――
  “十全”之一:中文“电脑”一词创始人。
  “十全”之二:首倡中华民族电脑启蒙运动,召开中华民族第一次电脑会议。
  “十全”之三:撰写世界第一本中文电脑书籍《电脑和你》。
  “十全”之四:首创电脑科、系、所,首创大学电脑专科、本科及研究所。
  因上述各项贡献,范光陵被国内外誉为“中华电脑之父”。
  “十全”之五:世界诗意油画之父。全球首次将中国诗画组合这一传统文化带向世界,并与西洋油画深度融合,开拓出新画派Poetic oil painting。
  “十全”之六:世界新古诗之父。突破中文古诗中的平仄,摒弃古语的晦涩难懂,保留诗韵之音乐感、诗文之哲理与艺术性,以现代语言将诗创新。
  “十全”之七: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主席。2005年10月28日,他以主席身份在中国泰安市召开世界诗人大会, 千名中外诗人雅集泰安, 出席者共计五万人,堪称世界诗坛盛事。
  “十全”之八:世界诗意管理学创始人。倡导企业进行“诗意化管理”,在中外大学首开诗意管理学课程。
  “十全”之九:“新五四运动”创始人。在五四运动之“德先生”与“赛先生”及白话文运动之外, 加之“诚先生”(诚信)、“礼先生”(礼义)及新古诗运动,人称之“新五四运动”。
  “十全”之十:海峡两岸破冰之旅领头人。1988年率领台湾经济文化代表团破冰访问大陆,首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先河。
  
  首创“电脑”一词
  
  1961年,范光陵“斗胆”自创“电脑”一词用以替代微机。至2009年6月底,在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输入“微机”一词所获资讯为八百二十万条;“微型计算机”一词为二十万条;“电子计算机”共计三百五十万条,而范光陵命名的“电脑”一词则高达一亿条!四十八年理念、文化的磨砺与碰撞中,简简单单的一组数字无言地为范光陵“辩解”着、“回应”着当年的质疑与苛责。
  1958年,范光陵从台湾乘坐货轮抵美留学时,身上只有三十五美金。为赚取学费,在美国纽约州的餐厅打工时,他开始注意到电子计算机这一“新新”科技产品,同时幻想着自己可否在此领域一展身手。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范光陵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剥五十斤冻虾、斩五十斤冰冻鸡。在除去鸡内脏时,常常被碎骨头划得满手是血。此外,每天还要泪流满面地剥上一口袋洋葱,还要清洗堆得如小山般的碗盘。看着手上汩汩流出的鲜血,范光陵的心却不时涌动着未来人生的三大愿望:一是到大学执教,二是走遍欧洲,三是为中华民族之文化振兴、科学普及做些贡献。
  1961年,学有所成的范光陵进入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任职。他首先在机房中接受最基础的训练,嗣后职位一直上升。IBM在纽约的重要简报常由他来做,他也由此开始连续在美国各大报刊发表对电脑技术的见解。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毕竟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长大的孩子,他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学家的“本分”。于是在IBM工作四年后,开始申请进入大学教书。他发出二十份简历,最后有六份有了回音。权衡之后,他接受了其中一所大学的邀请,担任助理教授兼电脑中心主任。就职后,他开始设计电脑系统,同时开始教授电脑、企管等课程。
  台湾“教育部”发现了这位“美漂奇才”,特别函请范光陵回台讲学。范光陵太激动了――效力中华民族是他的愿望。整整六天时间,他日夜不停地撰写《电脑和你》一书。甫抵台湾,报刊、电视争相对他进行报道。
  1965年,蒋经国派蒋孝武前来向范光陵拜师,很多社会名流也纷纷来参加范光陵在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举办的中国首次电脑管理学讲座。讲座自1965年7月26日开始,内容包含电脑学本论、电脑管理学、实验管理学、电脑文化观及自动化。
  同年,台湾文星书局出版了《电脑和你》一书,该书后来多次再版。同时《文星》杂志对此书内容予以全文连载。业界普遍认为,该书为全球第一本用中文撰写的电脑书。
  虽然电脑的普及在台湾已是风生水起,但是提到“电脑”两个字,海外报刊却是骂声一片:这个东西根本就是个大型的机器算盘,怎么能和人脑一样称之为“脑”呢?
  对此,范光陵撰文反驳:为什么不能叫“脑”?蚂蚁那么小的动物一样有脑子。只要有分析、储存的功能和计算的功能就可以说是脑的功能。何况目前这个机器尚处于“婴儿阶段”,谁能预知它以后会不会有更多“脑子”的功能?
  为了印证所言无虚,1968年,范光陵着手创办中国人自己的电脑研究机构。包德明任校长的台湾铭传大学电子计算科、“立法委员”张希哲任校长的逢甲大学电子资讯系,范光陵均亲任首届系主任。他还在台湾“教育部”部长张其昀创办的“中国文化大学电脑研究所”担任所长,并同时任中兴大学企业管理学系主任及台湾大学教授。一人同时兼任几所大学的系、所主任,这在教育界实属罕见。范光陵在台大授课时,马英九刚进入台大学习。2009年3月3日,马英九亲书信函,称范光陵“吾兄学验俱丰,遐迩推崇……”范光陵将“学验俱丰”理解为马英九对自己在电脑学科方面所作贡献的肯定。
  1971年6月,台湾“教育部”“国立编译馆”审核电子名词,当时“国立编译馆”委员众多。主任委员为李熙谋,审查委员则多达二十四位。“电脑”一词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会上,委员们讨论了很久,最后方确认“电子计算机”与“电脑”两名词通用。
  时任台湾“副总统”兼“行政院长”的严家淦曾把范光陵叫到“总统”府对其说:“光陵呀,我对你的做人做事非常佩服,你不要叫电脑好不好?以免弄得社会惶惶不安。”
  范光陵则坦言:“严伯伯,我对您的做人做事更是非常佩服,但恳请您还是让我称呼电子计算机为电脑吧!”
  简捷上口、更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电脑”一词及观念在台湾慢慢被接受了。后来范光陵到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演讲,“电脑”一词亦被接受。
  1988年,当范光陵“胆大包天”地在台北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准备第一个偕代表团前往内地访问时,引来内地众多媒体报道此事。
  范光陵一行抵达上海后,汪道涵先生等亲自接待了他,并安排他在上海、北京等地作了关于电脑和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演讲。范光陵成为四十年来,第一个从台湾来北大演讲的学者。在讲到电脑、科技发展、现代文化等问题时,有些教授哭起来了,因为范光陵在上海和北京均曾直言不讳地说:
   “一个伟大的国家,不能让搞导弹、原子弹的人,收入不如卖茶叶蛋的!电脑行业必须发展,一位教师或电脑专家的收入,不能不如一位剃头师傅!”
  至此,“电脑”一词在内地也风行起来。
  
  破冰之旅
  
  我自踏破千山,
  追寻故土旧梦。
  无人伴我同行,
  孤独飞入狂风。
  这是范光陵诗集《知心集》中的一首诗。一句“追寻故土旧梦”道出了与家乡、亲人一别数十载,梦中亦难相见的泣血之叹……
  几十年来,范光陵的梦中不时出现故乡一幅幅“山水图”――
  自从1948年离开故乡安徽安庆,他一直想再回去亲眼看看那里高耸江边的“长江第一塔”,听一听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闲牌散韵。
  好想回到从小居住的南京玄武湖畔,哪怕只静静地端详一下湖面的粼粼波光。
  忘不了1937年7月7日,他随母亲及外祖母躲避日军空袭,夜宿碉堡时的孩啼声、枪炮声。
  忘不了1938年春天,与父亲中断联系后,全家十口人困顿九江、汉口、武昌,旅费无着,直到8月间父亲赶到时那一刻的悲喜交集。
  忘不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人们拥上街头、互相拥抱的狂欢……
  相隔四十年,那一端的亲人、风物可好?儿时的誓言到了兑现的时候,我要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回去,哪怕坐牢、掉脑袋!
  1988年6月,时任“中华工商管理学会”理事长和大学教授的范光陵在台北市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谈到两岸关系的时候,一名记者发问:
  “迄今为止,海峡两岸从来没有一个团到对岸去。范博士,您敢不敢带第一个团过去?”
  全场鸦雀无声,上百道目光聚集在范光陵身上。范光陵慢慢站起来,微笑,然后郑重地说:
  “好!我带第一个团过去!”
  一句话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范光陵抵达上海的第二天,“范光陵”这个名字出现在两岸的报刊和电视上,此举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两岸的“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受到内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被称为“中华历史之旅”,首开两岸四十年来经济文化交流之先河。接下来,第二个团来了,第三个团来了,第四个团也来了……
  范光陵回台后被软禁一年。对此,他无怨无悔。
  
  海内游踪
  
  2008年6月1日,范光陵在北京市“云起时”珍宝花园举办画展。现场播放了他和林二、 游天文、杨燕等台湾同胞为大陆同胞创作的歌曲《美丽明天》,祝福中华兴盛,震灾复建,两岸和谐,奥运大成。范光陵捐出题名为《大好江山,无边风月,但有壮志,不分圆缺》的大幅油画。
  2008年9月21日,范光陵在上海作画一幅,为国际和平日致贺,并希望通过电脑及现代电信系统促进联合国各成员国及全世界人民一起发扬和谐文化,为消减冲突、饥饿、贫困,促进友谊而努力。
  2009年3月29日,范光陵参加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时,将手写的祈福牌挂在祈福树上为中华民族祈福。离开中国内地六十年后,这位古稀老人生平首次伏在黄帝灵前,泪湿衣裳, 跪拜说:“我是炎黄子孙!抬也要抬回来叩见您!我终于自己走回家来了!”深深九叩首后,他伏倒在地上挥泪赋诗:
  花果飘零一生, 老迈终得回家。
  苦杯长饮不醉, 残梦振兴中华。■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