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扶摇:一生只写一首歌|写一首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曾鼓舞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也曾激励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一次又一次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它的词作者麻扶摇,是个有故事的人――一生只写了一首歌,却唱响大江南北;一生只写了一首歌,却名震乐坛。
  麻扶摇是黑龙江绥化市人。1927年3月出生,1947年2月入伍,曾参加东北秋冬季攻势以及辽沈、平津、太原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晋升为少校军衔。
  1950年,麻扶摇所在的四野炮兵部队一师,从湖南调到黑龙江佳木斯市一带执行垦荒生产任务。麻扶摇在该师某连任政治指导员。这支队伍当时的口号是“为生产万吨黄豆而战斗”。麻扶摇和他的战友们认为,从此天下太平了。春耕大忙的时候,麻扶摇的父亲带着未过门的儿媳妇来到部队,催促儿子“该把婚事办一办了”。正赶农忙的麻扶摇让父亲和未婚妻先回去,等秋收后再来。
  然而,还未等到收获的季节,官兵们就奉命准备开赴战场了――7月初,麻扶摇所在的部队被调派到丹东镇守边防,编入东北边防军。
  
  部队奉命开赴朝鲜参战前夕,连营层层召开誓师大会,士气空前高涨。作为连政治指导员的麻扶摇负责拟写全连的出征誓词。在10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昔日“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指战员们昂扬的斗志,使他产生了写作的激情和冲动。就着昏黄的油灯,他在被窝里写了一首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语,写在黑板上,并进行了宣读,战士们齐声叫好,一致认为写出了全连战士共同的心声。
  在团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麻扶摇代表五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和这首诗。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五连一位文化教员还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1950年10月底,麻扶摇所在的连队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了鸭绿江。后来,他惊奇地发现,一支支后续部队都唱着这同一首歌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开始,他有些不解,一直到1953年他才知道自己写的这首诗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原来,誓师大会后没几天,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在连队黑板报上发现了这首诗。第一次战役后,陈伯坚把这首诗引用到了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的开头部分,并将个别地方作了修改: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把“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因陈伯坚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只好在通讯里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所以当时这首歌的词作者名字标注的是“志愿军战士”。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这篇通讯,将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读了这首诗后赞不绝口,很快就谱出了曲,这才是我们后来所听到的、熟悉的曲调。同时,周巍峙接受了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不久,这首歌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歌名,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先后在《人民日报》和《时事手册》半月刊上发表。歌曲发表后,周巍峙一直觉得歌名不够理想。恰在这时,他看到《民主青年》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刊载了这首歌,连连称赞“战歌”一词用得好,就将这首歌曲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而麻扶摇作为歌词作者为大家知晓,则缘于“战歌”的一次获奖。1954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为了给作者颁奖,有关部门几经周折,终于在志愿军炮兵某团寻到了他。此后,各种报刊登载这首歌曲时,词作者一律改署为“麻扶摇”。
  新中国成立后,麻扶摇曾多次回过东北老家,但却从未提过自己和这首歌的故事,家乡父老至今不知他是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麻扶摇多次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这首歌不应该是属于我个人的‘私有财富’,它应该属于那个时代,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属于所有的志愿军战士们。”■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扶摇 首歌 只写 麻扶摇:一生只写一首歌 麻扶摇 一生只写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