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足球队【风口浪尖上的阿根廷“第一先生”基什内尔】

     阿根廷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和她的丈夫、前总统内斯托尔・卡洛斯・基什内尔是当今南美政坛上的一对“非常夫妻”。因为克里斯蒂娜是阿根廷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所以,基什内尔也就“借光”当上了阿根廷的首位“第一先生”。
   现年五十九岁的基什内尔是一位颇有“个人特色”的政治家。首先,他的长相与众不同。他虽然身材高大,但步态不佳,行动不是很灵便,有些人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企鹅”。在电视里出现时,基什内尔总是风趣地微眯着一只眼。而在漫画家们的笔下,他有着一只硕大的鹰钩鼻和微凸的金鱼眼,为此,他又被一些人戏称为“斜眼”。再者,他在政坛的“演出”也引人注目。任职总统期间,基什内尔曾因其施政业绩和政治倾向,在阿根廷民众中享有很高的支持率。2007年年底将总统宝座“移交”给夫人后,这位“第一先生”仍然十分活跃,2008年5月还出任执政党正义党主席。不过,去年年底以来,基什内尔却感到不“爽”了――他因涉嫌以权谋私,已被司法机构立案调查。
  
  移民后裔,初涉政坛身手不凡
  
  1950年2月25日,基什内尔出生在阿根廷最南端里奥加耶戈斯市的一个邮政工人家庭,他的双亲分别是瑞士和克罗地亚移民的后裔。当时,里奥加耶戈斯还只是阿根廷与智利交界处的一个滨海小城。七年后,阿根廷政府才在这里建立了圣克鲁斯省,确定了里奥加耶戈斯为该省省会。
  基什内尔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国立拉普拉塔大学攻读法律。在那里,他加入了阿根廷正义党。上大学时,他和法律系的漂亮女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相识相恋。1975年5月,他们结为伉俪。
  1976年,阿根廷发生军事政变,正义党人遭到军政权的无情打击。小两口搬回基什内尔的故乡――里奥加耶戈斯,在那里开办了一个私人律师事务所。
  基什内尔夫妇的律师事务所开张不久就遇到了麻烦――当时,身为律师的基什内尔因调查伊萨贝尔政府迫害左派进步人士的案件而先后两次身陷囹圄,克里斯蒂娜则为解救丈夫四处奔走。在此期间,夫妻俩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这也使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两人暂时熄灭了政治之火,全身心投入工作,赚钱生活。与此同时,他们工作、生产两不误,养育了儿子马克西姆和女儿弗罗伦西亚。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之争而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阿根廷战败,军政府倒台,国家重归民主政治轨道。基什内尔心中的政治之火重新燃起。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先后担任正义党圣克鲁斯省委员会主席、正义党全国委员会政治行动书记等职,还曾就任圣克鲁斯省社会福利银行行长,掌管全省的社会福利税收。
  颇有政治抱负的基什内尔不甘平庸,一直在寻找着施展才华的大“舞台”。1985年,他在正义党内创立了自己的派别“庇隆主义派”(为正义党内主要派别之一),并决定以此为政治后盾,出山竞选市长。两年后,三十七岁的基什内尔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里奥加耶戈斯市市长。1991年12月,基什内尔升任圣克鲁斯省省长。此后,由于政绩突出,1995年和1999年他又连续以将近百分之八十的高票得以连任,被誉为 “从来没输过的候选人”。
  
  在基什内尔主政圣克鲁斯省的十二年中,其管理和决策能力令人刮目相看。其间,阿根廷正处于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在全国许多地方经济普遍低迷之际,圣克鲁斯省却一枝独秀,成功地实现了财政盈余,贫困率不超过百分之九,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三以下。这个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偏远小省由此成了阿根廷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基什内尔的秘诀是:将该省的石油和渔业资源有效加以利用,换取大量资金,同时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以保证就业和人民生活。此外,基什内尔还非常有先见之明地将省财政的大部分转换为美元存在国外,逃过了阿根廷2001年年底为对付经济危机而开始实施的金融管制,令其他各省甚至中央政府都羡慕不已。这一成功也为基什内尔向更高的目标攀登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
  
  异军突起,无名小辈淘汰老手
  
  2001年年底,阿根廷爆发危机。金融体系崩溃,社会激烈动荡,政府风雨飘摇,陷入了被著名导演索拉纳斯称之为“社会性屠杀”的三重危机之中。绝望、迷茫和无助情绪充斥着整个国家,民众对政府产生了一种制度性的不信任,“把他们(政治家)全部赶下台”成为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在总统德拉鲁阿辞职后,几个星期之内先后出现几位临时总统。最终,临时总统杜阿尔德执掌政权,并使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定于2003年举行大选。
  2003年初,阿根廷总统大选如期拉开帷幕。此次大选,尽管参选的候选人不少,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只有三人:一位是前经济部长、“重建阿根廷党”总统候选人墨菲,另两位则均为阿根廷正义党推举的候选人――“忠诚阵线”总统候选人、前总统梅内姆和“庇隆主义派”总统候选人基什内尔。
  在大选投票开始前,许多人对来自边远小省的省长基什内尔并不看好,因为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十分强大――前总统梅内姆是老牌政客且风流倜傥,经济学家墨菲则博学儒雅,而基什内尔名气不大不说,又其貌不扬:鹰钩鼻,金鱼眼,看上去还有些斜视,说话很慢,吐字不清,似乎丝毫不具备政治领袖的特殊魅力。当基什内尔第一次在电视上向全国观众说自己想当总统时,连他的夫人克里斯蒂娜也认为这是异想天开,说:“他一定是疯了。”而法新社更是称他为“一个没人知道的总统候选人”。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令众多行家大跌眼镜――无名小辈居然最终战胜了政坛老手。
  阿根廷选举法规定,总统选举可进行两轮。在第一轮选举中,候选人在获得百分之四十五以上选票或得票率超过百分之四十并高出第二位候选人十个百分点以上时,可直接当选,否则将举行第二轮投票。结果,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领先的前两名候选人是梅内姆和基什内尔。由于他们均未获得选举法所规定的票数,因此定于5月18日进入第二轮角逐。没想到,5月14日,梅内姆宣布退出第二轮总统选举。根据选举法规定,在梅内姆以书面形式宣布退出后,另一位候选人基什内尔无需再投票即自动当选总统。
  基什内尔的当选创下了阿根廷的数个纪录:他是该国恢复民主制度以来第一个在第二轮选举中出线的总统;尽管按照民意测验,他很有可能超越阿根廷历史上的伟人庇隆成为得票率最高的当选总统,但是由于第二轮选举实际上没有进行,他只拥有第一轮得到的百分之二十二的选票,因此反而变成了该国历届当选总统中得票率最低的一个;同时,基什内尔也是第一位来自遥远的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总统。巴塔哥尼亚高原景色秀美,但由于地处偏远的南方,历史上从未出过一位总统。
  
  
  化解危机,政坛新秀治国有术
  
  2003年5月25日,新一届民选总统基什内尔在议会正式宣誓就职。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新总统尚未“登基”就“破了相”――在就职仪式开始之前,基什内尔因为要“贴近”群众,执意到国会外面接受支持群众的祝福。当他不顾保卫人员阻拦进入人群中时,被蜂拥而来的记者的摄像机撞破了额头。结果,新总统只能贴着“创可贴”出现在宣誓仪式上。
  在赢得大选后,基什内尔曾表示,将以“勇气和决心”承担起管理国家的重任,他用自己在竞选期间回击那些嘲笑其长相的话,说“我不是来贩卖形象的,我是认真和高效的管理者”。
  尽管新总统信心满满,但仍有许多人对这位在政治倾向上属于中左派的政坛新秀的执政前景感到担心,因为治理一个国家和治理一个小小的圣克鲁斯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当时的阿根廷共和国已经举步维艰――基什内尔将要面对的是因四年经济衰退而留下的百分之五十七贫困率、百分之二十的失业率、一千六百亿美元债务、银行体系混乱、国际信誉丧失、国内政治分裂、社会治安恶化等一大堆棘手问题。此外,基什内尔还要随时应对正义党内外反对派为他执政设置的重重障碍,毕竟从表面上看,他只是个拥有百分之二十二选票的弱势总统。
  
  出乎不少人预料的是,基什内尔居然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基什内尔上台后,采取对外重组债务以减轻外债负担,使本国货币贬值以推动出口,加大公共投资以刺激经济发展,发放贫困补贴以救助困难人群等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而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形势也出现了对阿根廷非常有利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阿根廷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三分之二)。这无疑为基什内尔化解经济危机送来了“及时雨”。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什内尔政府的努力收到了成效,阿根廷经济逐渐走出自2001年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的低谷,GDP增长率连续四年超过百分之八。在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与动荡之后,这个南美第二大国实现了政治基本稳定,经济明显复苏,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与他上任之初相比,阿根廷的经济总量增长了近百分之五十,而该国的失业率也减少了一半。如此一来,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基什内尔在民众中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务实低调,亲民总统赢得口碑
  
  在实行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里,所有的政坛“大人物”都懂得不能得罪选民的道理。基什内尔作为一个普通律师出身的政治家,又经历了从基层官员“蹿升”至国家元首的从政历程,自然更知道如何“取悦”选民、赢得口碑。
  事实上,基什内尔自进入政坛后,不仅作风务实、低调、亲民,还一直习惯于同民众直接接触,在总统就职仪式上被记者的摄像机蹭破脑袋,就是一次“佐证”。
  2003年年底,阿根廷总统府玫瑰宫前出现失业群众的示威游行,基什内尔当即亲自出马,与示威群众一一握手,一下子让在场的人改变了态度。而面对“口无遮拦”的记者,他一贯坚持不躲不避,直面媒体,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为政府作正面宣传,他甚至成为该国多年来,唯一一位出席阿根廷“记者日”活动并在总统府招待各路记者的总统。
  不过,基什内尔对内阁成员并不“和善”,动辄呵斥辱骂,甚至大打出手。有一次,他竟然在一个公开场合两度痛击国防部长约瑟・庞普洛的头部。虽然后来一位总统发言人称,这个小插曲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但这也让人们看到了政坛人物的两副“面孔”。
  众所周知,阿根廷是个足球运动非常普及且水平非常高的国家。在这个国家,总统被称为“第一号球迷”,基什内尔虽然原先只是在上大学时打过篮球,对足球接触不多,但一旦成为总统,当然也不能忘了“传统”。因此,在上任前一天,基什内尔特意抛开各种繁杂的事务,专程前往竞技队主场观看了一场联赛,因为他是竞技队球迷,但这支球队却不争气,以零比二败在弱旅奥林波队脚下。次日,各大媒体都刊登了新总统表情十分难过的照片――输球的瞬间双手掩面。不过,球迷们对总统关心足球却感到高兴。
  基什内尔的亲民风格,还体现在一些小事上。比如,他对自己的穿着不是十分在意(这与他的夫人形成强烈反差)。2003年下半年,阿根廷媒体曾刊登过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当年10月9日,总统基什内尔准备登机前往乌拉圭访问,不知什么原因,他竟穿着两只颜色不同的袜子!
  
  琴瑟和谐,夫妻二人轮流执政
  
  基什内尔和他的妻子克里斯蒂娜不仅在阿根廷家喻户晓,就是在整个南美地区也可谓遐迩闻名,因为他们夫妻俩常被称为“阿根廷的克林顿与希拉里”。
  的确,这两对夫妇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如同克林顿夫妇一样,克里斯蒂娜与基什内尔在大学时就开始约会,两位丈夫都在出任总统之前担任过州(省)长,两口子都是在政途上互相扶持……
  基什内尔与克里斯蒂娜的相识相恋过程,充满浪漫色彩。当年在拉普拉塔大学攻读法律时,基什内尔十分倾慕这位比自己小三岁的学妹的美貌与才华。可是,克里斯蒂娜的父亲一开始却不喜欢这个信奉庇隆主义的毛头小伙子,因为他是激进党的支持者,反对正义党,但克里斯蒂娜的妈妈却对这个未来的女婿颇有好感。精明的基什内尔以未来的丈母娘为突破口,采取“紧逼盯人”战术,千方百计,大献殷勤,得到了她的认可,并最终打动了克里斯蒂娜的芳心,在相识仅六个月后两人便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克里斯蒂娜相夫教子,日子过得十分甜蜜。
  
  自基什内尔进入政坛后,克里斯蒂娜也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89年,她竞选获胜,出任圣克鲁斯省众议员。1995年,克里斯蒂娜又以百分之六十的得票率当选联邦议会参议员,两年后又成为国会众议员。在前总统梅内姆执政时期,律师出身的她曾积极参与对政府涉嫌洗钱和向国外转移银行资金等法律调查,为自己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声誉。
  在基什内尔的事业上,妻子一直是他的贤内助。从丈夫宣布参与竞选起,克里斯蒂娜就一直在政治上帮助丈夫,陪他一起参加各种竞选活动,为其助威加油;亲自出面讲话,宣传丈夫的竞选纲领;丈夫的每一个竞选步骤,每一篇讲话稿,几乎都是她亲自敲定,为其赢得大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丈夫登上总统宝座后,克里斯蒂娜成为阿根廷“第一夫人”。但克里斯蒂娜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就声明:“不要叫我‘第一夫人’,叫我‘第一公民’!”人们看到,在国会举行的新总统就职仪式上,克里斯蒂娜没有遵照常规礼仪以第一夫人身份与基什内尔一起出现在主席台上,而是以参议员的身份,坐在听众席第一排的正中间。随后,她又经常出现在总统的小会议室里,出席最高层的决策讨论,为总统出谋划策。这不仅意味着在基什内尔的成功背后有妻子的功劳,也暗示着“第一夫人”绝不会甘当政治“花瓶”。有朝一日,她很可能会“效法”丈夫,同样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政治舞台中心。
  2007年,基什内尔四年总统任期届满,本有希望连任,因为他带领阿根廷走出了从2001到2002年的经济低谷,但他却决定,不再谋求连任,而他的夫人、参议员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则作为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当年10月份的总统大选。结果,克里斯蒂娜在大选第一轮选举中便轻松胜出,成为阿根廷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丈夫基什内尔任内的政绩。
  2003年,基什内尔当选总统,曾经创造纪录;四年后,他们夫妻轮流成为一国民选总统的结果同样创造了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基什内尔夫妇均对华友好,重视发展阿中关系。克里斯蒂娜还是个地道的中国文化崇拜者。2004年6月,克里斯蒂娜以议员身份陪同总统丈夫访问中国时,曾发生过因为她执意要参观故宫而与丈夫大吵一架的有趣故事――当时,基什内尔夫妇的访问行程中包括参观北京紫禁城,这让对中国历史文化兴趣浓厚的克里斯蒂娜十分期待。但在参观故宫前,基什内尔突然接到阿根廷国内电话,有非常重要的政务需要他解决。基什内尔最初想取消参观故宫的计划,留在饭店处理这些事情,这让克里斯蒂娜十分恼火。她向丈夫发火说,自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想看看长城和故宫,绝对不能让自己的愿望落空,基什内尔最后还是向妻子做出了让步。
  
  官司缠身,“第一先生”前途未卜
  
  当妻子克里斯蒂娜继任总统后,基什内尔在会见媒体记者时说,自己以后的工作就是泡咖啡馆。这当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事实上,他一直在幕后发挥重要作用,并一直致力于正义党的重组工作。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基什内尔春风得意之际,麻烦也不期而至。
  其实,早在基什内尔刚刚入主总统府“玫瑰宫”时,反对党就“盯”上了他。经过数年的调查和搜集证据工作,2008年11月中旬,阿根廷反对党、“公民联盟”领导人埃莉萨・卡里奥与多名反对党议员联名,向司法部门控告基什内尔在任期间和现任联邦计划部长胡里奥・德维多、交通国务秘书里卡多・海梅、总统府法律国务秘书卡洛斯・赞尼尼等政府高官一道,与部分企业家官商勾结,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以牟取私利,控告书内容涉及公共工程、石油承包合同、渔业谈判、交通和博彩等诸多行业的内幕交易。联邦法官胡里安・安尔科里尼收到诉状后,于当年12月23日下令立案调查。
  
  这一决定一公布,马上受到反对党议员的欢迎,认为司法部门的调查将有力打击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体现司法公正。与此同时,他们表示,基什内尔夫妇的个人财产在过去四年里增加了一千一百万比索(约合三百二十万美元),财产膨胀过快,而且缺乏合理解释。司法部门应该对基什内尔夫妇的财产进行彻底调查,查清是否存在非法收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基什内尔尚未从上述指控中解脱,新的乱子接踵而至。
  2009年2月中旬,阿根廷媒体又爆出“猛料”。据阿《民族报》报道,身为阿根廷正义党主席的基什内尔,使用政府专机“探戈十号”前往阿北部的胡胡伊省参加政治集会。阿根廷律师里卡多・塞斯指责目前没有担任任何公职的基什内尔擅自使用政府专机,涉嫌“挪用公共资产”。塞斯称,基什内尔的上述行为,违反了阿根廷宪法中的多项条款。阿根廷联邦检察官和法官将对此展开调查,如果证实基什内尔“挪用公共资产”的指控成立,法官将根据情节轻重,判处他一个月至三年的监禁。
  纵观世界各国,不少曾经权倾一时的“大人物”,虽然在位时也曾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但由于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终东窗事发,身陷囹圄,甚至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阿根廷 “第一先生”基什内尔的命运将会如何呢?人们正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