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东海救113”轮访台交流掀热潮】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空乘

  5月12日9时许,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所属“东海救113”轮在圆满完成台湾访问后抵靠福建莆田秀屿港。这是60年来大陆搜救船舶首次正式赴台访问交流。   “东海救113”轮是一艘全天候大功率海上专业救助船舶,也是大陆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主力船型。该轮于4月29日由莆田秀屿港启程,环绕台湾本岛先后访问了台中、高雄、花莲、基隆4港,开展了以“传承妈祖文化精髓,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保障海峡人民安全”为主旨的文化和救捞技术交流活动,并在每个港口停留2天(即5月1日、2日,停泊在台中港;3日、4日,停泊在高雄港;6日、7日,停泊在花莲港;9日、10日,停泊在基隆港),航行时间约60小时、航行里程约660海里。
  可见,“东海救113”轮的成功首航访台,不仅为切实做好台湾海峡区域内的海上救助工作,作了进一步的感情增进、技术切磋,加深台湾民众对中国救捞的了解,而且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又一大盛事。
  
  意义重大增进了解
  
  4月25日,正值海峡两岸万众敬仰的“护海女神”妈祖诞辰1051年纪念日时,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在湄洲岛举行了“东海救113”轮出访台湾活动启动仪式。由于湄洲是妈祖的故乡,也是“东海救113"’轮的基地,为效法妈祖救难救命精神,故将救难船命名为“湄洲岛”号。该轮以“湄洲岛”号的新身份首次出访台湾进行民间海上救助交流。这是大陆救难船首次赴台访问交流,是近年来海峡两岸频繁互动、增强互信的重大成果,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称此次访问活动为“合作交流之旅”。
  本次出访活动是应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的邀请,“湄洲岛”号代表了大陆救捞专业救助力量,在台湾台中、高雄、花莲、基隆4个港口,以每个港口停留2天的时间,开展以“传承妈祖文化精髓,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保障海峡人命安全”为宗旨的文化和救捞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妈祖文化交流、救捞装备展示以及救助船舶开放参观等活动,向台湾民众、各救难单位以及海事院校师生,展示了大陆救捞系统近年来在推动两岸海上直航安全、专业救助打捞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主要成果,并借此机会加深台湾民众对大陆救捞的了解,进一步增进感情,促进海峡两岸的救助打捞技术合作,切实维护台湾海峡的人命、环境、财产安全。
  隔着一衣带水的台湾海峡,台湾与大陆海上人命救助合作交流日渐频繁。据了解,1990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与台湾民间机构――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建立了稳固的联系渠道,共同致力于维护海峡两岸中外航行船舶的海上安全。自2006年起,应台湾船长公会和中华搜救协会的邀请,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以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名义先后两次组团访问台湾。2008年9月,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在大连举行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秘书长银柳生先生出席。在论坛上,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和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签署了《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合作意向书》,实现了两岸同行划时代的跨越。2009年11月25日,在海峡两岸“大三通”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根据大陆救捞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签署的《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合作意向书》的要求,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在台湾设立了华德海洋工程公司(香港)有限公司办事处。据初步统计,二十多年来,救捞系统先后在台湾海峡独立或与同行合作完成了各类救助百余次。两岸海上合作救助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救助超过1000次,每年平均救助超过3000人,抢救两岸渔民财产近60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表示,继2008年12月15日两岸间海上直航正式启动、“2010年海峡两岸海上联合搜救演练”成功举办之后,“东海救113”轮的此次访台,进一步推动了两岸救捞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这样更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台湾海峡海上运输和作业安全,推动两岸海上人命救助更高层次的合作,推进两岸客货运直航更安全、更清洁、更便捷。
  在4月27日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表示,乐见两岸在海上搜救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海上搜救能力,切实保障在台湾海峡航行的船舶安全和两岸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赞成两岸在海上搜救方面加强合作,建立一套机制,这方面的工作已正在有序地推进。
  随同“东海救113”轮访台的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丁平生表示,“东海救113”轮长期值勤范围在福建和台湾的台湾海峡之间,这次随船到台湾的还有湄洲妈祖分身及台中大甲妈祖分身各l尊,妈祖是两岸的共同信仰,尤其是渔民。因此,此行除了是两岸搜救领域交流外,也是妈祖文化的交流。
  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理事长林廷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华搜救协会成立18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救捞交流与合作,此次邀请“东海救113”轮访台是一次增进了解、推进合作的重要文化和技术交流活动。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快速发展和人员频繁往来,确保台湾海峡海上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交流,把合作领域从海上人命救助拓展到海上防污染、海上保安等领域。
  
  参观踊跃好评如潮
  
  连日来,首次访问台湾的“东海救113”轮,通过丰富多彩的参访和公众开放日活动,掀起了海峡两岸救捞文化和技术交流热潮。“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大陆救捞系统的大爱精神,与穿越千年的妈祖文化一起引起台湾同胞的强烈共鸣。
  从台中到高雄,再到花莲、基隆,“东海救113”轮每靠泊一个港口,随行的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都带领相关人员拜会港口当局和有关单位负责人。海峡两岸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两岸救捞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平安海峡,为两岸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保障。在多个海事院校授课的台湾船长公会理事长丁汉利更是动情地说:“每次我都给学生观看大陆救助专题片《大寒潮》,我会认真地告诉他们,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救助队伍,才会进发出令人震撼的‘一命换一命’的大爱精神。”
  在高雄,5月3日的天空艳阳高照,下午更高达30度,停泊在高雄港香蕉码头的“东海救113”轮,引来了多所南台湾大学相关科系教授、学生、外国人士,以及大陆旅游团游客、台湾民众顶着艳阳前往,一时间掀起了一场参观交流的热潮。高雄港务局长萧丁训还向救难船赠送了首航纪念牌。
  “东海救113”就停在码头前相当醒目,9g米长的船身,加上外观的简体字吸引民众注意,纷纷探询这是什么船。经过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及“东海救113”人员的解说,民众才知道这是大陆来台交流的救难船。
  台湾海军上校退役军官孙乐仁专程前来参观,他说,在军舰上服役时,自 己从事的工作也和救难有关连,所以特别来看看大陆的救难船。看完下船后,他说,大陆救难船制造技术不错,台湾或许游艇制造有名,但在救难船方面,技术不及大陆。
  海洋科技大学航海科五专生林宗贤独自一人前来参观,他对大陆相当有兴趣,特别学讲大陆口音,在受访时,记者还误以为他是大陆来的交换学生。林宗贤说,他是道地在台湾出生长大的,他对航海相当有兴趣,以后想要到大陆去发展航海事业,所以先学大陆的口音。他曾经去大连、天津等地实习,觉得大陆的航海技术、设备比台湾好多了,所以他有机会就要到大陆学习航海方面的事务。他还向记者说要出书,书名已经定好为“航向钱途、迈向伟大的航道、航海人员攻略大全”,给喜好航海者参考。
  还有两名来自加拿大的老师前来参观,他们两人在高雄一所小学教书,今天没课到高雄港观光,看到大陆船,以不太溜的普通话询问是什么事?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以及“东海救113”的人员向他们耐心地给予解说,他们这才知道这是条救难船,于是就上船来参观了。
  现场的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及“东海救113”人员说,到了中午的用餐时间,有来自江西的旅游团在香蕉码头用餐,看到港口停泊大陆船相当高兴,饭后也都上船来参观了。现场还贴心的准备有瓶装矿泉水供民众取用。
  中午时分,高雄市港务局航政组张展荣组长一行3人也上船参观,救捞局丁平生副局长向台湾客人介绍了大陆救捞的发展现状。张组长一行先后参观了甲板、驾驶台和机舱,饶有兴趣地详细询问了拖缆、吊机、控制仪表等一系列设备,张组长对“东海救113”轮现代化的航海设施赞口不绝,他认为,有如此先进的救助设备,加上训练有素的一支专业队伍,一定能够承担起救助使命。
  在花莲,98岁的邓先生祖籍广东梅县,祖孙四代人一起前来,老人参观完后由衷赞许大陆救助队伍的功德,翘起了大拇指说“真了不起!”一对年轻夫妇带着活泼可爱的5岁儿子上船参观,男主人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带家人到这里来开开眼界,果然不虚此行,如此壮观的现代化救助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花莲一家饭馆的老板特地为“东海救113”轮送来一条重达66千克的当地特产鳗波鱼,表达他对大陆海上救助人员的敬佩之情。
  另据统计,在台中港的首个公众开放日,就有300多名当地救捞业内人士和民众登船交流、参观。尤其是不少父母带着小孩前来参观,增进了台湾民众对大陆救捞系统的了解。参观之后,台湾民众对大陆海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的设备与技术水准,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连日来,台湾媒体对“东海救113”轮首次访台也给予了持续关注。在台中举行的迎接仪式上,台湾东森电视台、三立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纷纷而至,镁光灯频闪,现场还停放着电视台的现场转播车。在花莲,台湾《东方报》用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了“东海救113”轮的花莲之行,台湾《中国时报》相关负责人登船参观采访并与船员共进午餐。
  
  装备精湛功能齐全
  
  2009年1月18日下午,在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隆重举行了“东海救113”轮交船暨首航仪式。交通运输部徐祖远副部长,救助打捞局宋家慧局长、东海救助局孙富民局长、南海救助局尹干洪局长、广州打捞局陈北先局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
  “东海救113”轮是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十一五”造船项目中第一艘交付使用的救助船,该轮2007年11月5日开工,2008年3月22日上船台,2008年10月15日下水,2009年1月6日至g日航行试验,2009年1月18日交船。
  “东海救113”轮是我国海上救助部门确定救助船应以人命救生为目的以后,具有快速反应机制和全天候工作能力的专用救助船。该船能抗12级风,9级浪,航速高达20节以上,在恶劣海况下船舶横摇能控制在7度以下,海上失速小,控船能力强,能应急停降$76型救助直升飞机。船上装设有当代先进的高性能救助设备,设有高自动化电站,电子海图,重载询问,实时传输监控系统,有能在6级海况下工作的防摇荡式艇架,航速高达32节以上的全封闭式高速救助艇,大型救生吊篮及能同时容纳100人被救人员工作能力。
  “东海救113”轮船长刘锦章说,“东海救113”轮与其他12艘救难船都隶属于大陆救捞系统,由救助、打捞、飞行三支专业单位组成,所以船上有停机坪,还有手术房等级的医疗配各。
  “东海救113”轮船长99.0米、宽15.2米、型深7.6米、满载吃水6.0米、主机功率9000千瓦、设计航速超过20节、满载排水量4900吨、续航力10000海里,是一艘全天候大功率海上专业救助船舶,也是大陆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主力船型。船龄2年,船上设备新颖,除有登机坪外,也可提供拖船、救难等功能,且具有围堵污染油及处理的设备和技术,可说具备绿能环保的救难功能。据悉,“东海救113”轮是大陆专业救难船,造价约新台币9亿元,可耐12级风浪,最大航速21节,自2009年1月23日建造完毕列编使用以来,该轮累计完成海上应急救助任务55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077名,救助遇险船舶56艘次,其中两次是海峡两岸合作的海上搜救案件。

推荐访问:运输部 东海 热潮 交通运输部“东海救113”轮访台交流掀热潮 东海救113号驶抵基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