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首家台湾中医诊所一年来发展成绩惊人_中医诊所加盟

  北京月坛南街金象大药房中医诊所,一名女导医正引导着一位领着小孩的病人挂号,旁边还有几个年轻的女孩和两个中年妇女在候诊。3个诊室里,都有患者正在接受医师的治疗。孩子偶尔的哭闹声、间或的电话铃声、轻言细语的预约或咨询、不时传出的药方打印声,汇聚在一起,忙碌但并不嘈杂,反而感觉到一种安静和平和。
  台湾诊所的谢茂源院长和记者很熟识了,趁着看病的间隙同他打个招呼,“今天上午实在是太忙了,下午还要去地安门看新诊所的装修,晚上或明天我们再好好聊吧?”谢茂源略带歉意地说。
  
  业绩增长突飞猛进
  
  第二天,记者同谢茂源如约在北京白塔寺药店相见。
  谈及这一年的经营状况时,谢茂源很自豪地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以药费为例,去年2月份刚开始试营业是人民币2万元左右,到12月份就达到22万元,增长了u倍。”与之相对应,门诊人数也从最初每天寥寥几人增至目前周六日高峰可达90余人,门诊每天突破百人次已指日可待。与此同时,他的台湾医生团队己增至20人,目前分别在北京的月坛、西单和白塔寺设有诊所,再过一两周地安门诊所也将开业。
  谢茂源告诉记者,现在月坛诊所的负责人已经由他变为李碧莲医生,他最新的职务是金象大药房11家中医诊所的总监。对于今后的发展,谢茂源信心十足,“我们要打造一个中医诊所的品牌!为患者也为台湾医生在大陆施展才华提供一个平台。”
  这是一年前本刊的采访内容:对于诊所未来,谢茂源如实讲道,远的还没作更多打算,许多变与不变因素都得与两岸关系大环境相连接。不过,眼下他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个诊所在做好就诊的前提之下,变成一个平台,既为台湾在大陆求学的台生提供一个可以实习、进修、临床的场所,还可以借助金象现有的300多个连锁店,让有志于在大陆发展中医事业的台生们,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舞台。
  显然,业绩的迅猛增长,大幅提升了谢茂源的信心:两岸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好时代,谢茂源当初的“没作更多打算”,已被“勾画美好的未来”所替代。
  
  以客为尊决胜业界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到台湾诊所来看病,除了其纯中医的治疗方法外,最具吸引力的还是“私人家庭医生”的模式。谢茂源表示,台湾中医不但秉承中华传统中医的优势,更富有崭新的服务特色。“患者一进来,从头到尾将由一位医师负责主治,全过程一对一。”这种类似欧美国家“私人家庭医生”的模式,医生的服务更可惠及患者的家人及朋友,医患双方建立较为深厚的互信基础,更有利于发挥中医温和调养的优势。
  患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住在附近的社区,第一次来看病是因为孩子感冒,谢医生给孩子开出的药剂量很小,但需要每日分4次用药,结果效果非常好。之后每次来的时候,医师都会调取孩子的电子病历记录,等治疗完后,诊所还打电话跟踪服务,了解情况。由于看病时和医师结识,谢医生还给了她不少养生、调理甚至是中医美容的建议。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诊疗软件,是自己开发的,每一个患者的病例档案都在其中,当他预约来看病时,电子档案马上会跳出来,之前生过什么病,当时的治疗方法以及用过什么药,都一目了然,对于本次对症治疗很有帮助。”谢茂源说,中医讲求系统性治疗,了解患者以往的治疗情况对医师很重要,也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大大改善了医患关系。
  以客为尊的另一种诠释就是医师的医术要好,能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这些医师在台湾本身就坐诊了十余年,既有高的学历也有诊治的经验。”谢院长说。他强调,仅此还远远不够,还要加强学习和交流,比如通过诊疗软件,每位医师都可以看到其他医师的就诊治和用药记录,很多年轻的医师都可以从中体味、感悟老医师的施治方法。另外,针对患者的疑难症状开展会诊,包括同台湾的医师在网上共同会诊,都为患者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比如有一个男孩,长时间流鼻血,用了很多方法都无法遏止,他和在京其他医师通过网络与台湾的医师连线,大家就这个病例共同会诊,群策群力,最终彻底调理好了男孩的病。
  为了方便上班族就诊,台湾诊所的营业时间直到晚上8点,到夏季延至9点。另外,提前预约、无需排队的就诊模式也让患者备感方便。患者常大妈觉得这里比大医院方便,“我下午3点来的。让我早上5点去大医院排队可真受不了。但就是贵点。”强强合作各展风采
  谢茂源认为,与金象大药房合作是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金象有品牌和规模优势,当我们找上门谈起合作开诊所一事,因为双方都有需求,所以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共识,做到彼此互补,走共赢之路。依托金象,诊所日常所需的600多种饮片全部由其所属的京城著名老字号药店白塔寺药店提供,从源头保证了中药饮片的质量。”谢茂源笑道。
  为突出饮片特色,诊所推行饮片按等级供应给消费者,比如说同样的一味中药石斛,有10克0.2元的,有1克1.2元的,有1克9元的,甚至还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更多患者来此就医。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的一则新闻震惊全国中医药行业:央视记者暗访中药材主产地――甘肃省陇西县,发现当地中药材经销商使用工业硫磺熏制药材,以达到杀虫、耐储存的目的。此消息一出,业界哗然。谢茂源说由于背靠金象这家颇具实力的大药房,他们这里的原料品质就得到了很好保障,规避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金象大药房的杨践经理在采访时也表示,金象是国企,网点多,规模也很大,能从药的品质上给患者保障,诊所的医师们从中医技术上能够给患者保障,两者一结合,包括患者在内三方都满意。开放心态凝聚医师
  采访中,记者感兴趣的是,是什么使这么多医师凝聚在一起?“老医师有奉献精神,不会保守自己所谓的秘方。中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要传承下去。”看到记者似乎不太相信,谢茂源举了台湾蓝忠仁医师的例子,蓝医师在台湾的门诊量每天都有100多人,但是他仍然定期抽出时间来大陆和大家交流,给年轻的医师讲他的经验,参与两岸网上会诊。谢茂源表示,他们几个老医师在台湾收入都很高,就是想挑战一下,来到大陆学习、创业,同时把医术传承、提升,不会做保留。“就像十八九世纪传教士一样,把这种精神发扬出来。”
  好中医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知识做基础,没有公式可套,不能靠演算得出答案,而建立在直觉思维之上的“晤性”非常重要。因此,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方面,谢茂源的做法是,以开放的心态来凝聚医师,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中医师们团结起来共同发展。“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交流诊疗的情况,每个人的经验都会得到分享,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人都在奉献。”谢茂源说,有一个例子,就是每个人都自愿从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作为公益基金,用于公共活动,比如接待来访、每个月全体聚餐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沟通交流。
  在采访中,谢茂源亦不讳言。他说,对于说话比较冲、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医师,团队在原则上是不接纳的,希望这些医师能找到更适合他们的团队。寄语台生学有专长
  采访时,记者看到谢茂源花白的头发,问他最近一年过得怎么样。他说自己1963年生于台湾南投县,年近“知天命”了,尤其是这一年来白头发多了不少,但是他没有遇到特别的坎坷,可以说还算顺风顺水。
  对于那些在大陆学习中医的台生,谢茂源寄语,现在国际对大陆的评价很高,台生在大陆发展可以开拓视野,了解多元社会与不同的价值观。但北京是首都,大陆各大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首选都希望留在或来北京,台湾学生一定要学有专长,才能有机会同本地学生竞争。
  谢茂源补充道,他的团队大多拥有两岸医师执照,并取得大陆中医大学的硕士、博士学历,台湾诊所可以为部分台生提供一个实习场所。台生有了中医临床经验,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减轻经济压力,未来也有助于通过大陆、台湾的中医师考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