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充满探究_

  摘要:“三为主”的教学思想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等方式,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数学学习活动更为有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本文试结合实例,浅析“三为主”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主导;主体;主线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88-0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新课程理念更是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以及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探究促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也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加充满生机和乐趣。
  一、以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探究问题的情境,教师发挥
  导学作用,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要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力求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和再创造”的特点,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可提出问题情境:
  求函数f(x)=x+1/x的单调区间
  许多学生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求,但很快发现方法烦琐,还需讨论,无法定位。有无其它方法很快求出f(x)的单调区间呢?教师的这一诱导设问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并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自学教材,很快,很多学生用下列方法求出了函数的单调区间:
  f’(x)=1-==
  当x>1或x0
  当-10
  故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为(1,+ ∞)和(-∞,-1),单调减区间为(-1,0)和(0,1)
  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前提、基础和条件。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和
  应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精彩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这既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的基本规律,更是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以训练为主线,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外,还应做一些综合题。在解题时,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并且还需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及是唤起少年特有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有序的发现探索,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质疑、学会知识迁移,解决如何去获取新知识,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让学生实践并参与数学知识的领悟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江西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组,《高中数学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数学通报,2004,1
  [3] 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4):9―14.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