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湄潭,香飘万里] 遵义湄潭茶乡

  一个县,能够集茶园生态风光、茶文化景观、名优茶加工、茶籽油提取、茶多酚系列产品开发和茶馆休闲业为一身,在全国就只有湄潭做到了。      湄潭,位于贵州省北部,县城距历史名城遵义70公里。因水得名,以茶闻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30万亩,是贵州最大的茶叶生产县。曾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茶叶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全国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等称号。湄潭翠芽荣获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总分第一名,以“湄潭翠芽”为代表的优质绿茶在中国茶叶公用品牌评估价值达7.69亿元人民币,并先后28次获得国家级金奖,以“遵义红”为代表的红茶也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
  湄潭,是红军长征和浙江大学“文军长征”的交汇点。1935年1月,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的带领下进驻湄潭,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率全体师生西迁湄潭,办学达7年之久。竺可桢、苏步青等51位“两院”院士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喻其为“东方剑桥”。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而在《中国茶经》、《茶叶太全》和《茶经述评》这样一些著作里,学者们还指出,云贵高原、川滇黔毗邻的山区,正是原产地之中的原产地。茶圣陆羽在《茶经》的一开头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里说的“巴山峡川”,所指的即是今天的重庆东部、贵州北部地区。而湄潭属于夷州古地,更是《茶经》之中列出来的一处产茶盛地。有种种的记载和物事,茶籽的化石、古老的茶树、还有流传下来的习俗和茶具都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一片土地上的茶事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在这样的千载难逢的机遇里,茶乡人民围绕着“湄潭翠芽”这一总的茶叶品牌的打造,又开始了一次新的建设。
  这是生产的建设,从茶树育苗开始,在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直到仓储等各个环节,都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来完成,建立和完善了茶叶质量的保证;
  这是市场的建设,现在茶乡的产业已经形成了“基地――茶青交易――加工企业――西南茶城――省内外销售市场”,这样的网络和体系;
  这是生态的建设,现在湄潭县已经成为“中国名茶之乡”,成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成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
  这也是生活的建设、人生的建设,茶乡人民美好的农家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让人们向往和赞叹的生活模式,而湄潭茶乡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乱世山居无异珍,
  聊将雀舌献嘉宾。
  松柴炉小初红火,
  岩水程遥半旧甄。
  这是刘淦芝先生在品尝新茶时写下的诗句。不难看出来,“山居”、“雀舌”、“松柴”、“岩水”、“旧甄”,写的正是茶乡湄潭的情景。
  中国首位茶学院士陈宗懋先生,在参观了湄潭茶乡之后,高度赞扬了茶乡的成就,他说:“这是我走过全国很多茶区都没有看到的林茶相间的生态环境。”他认为,这样的茶园是一流的、全世界少有的;一个县,能够集茶园生态风光、茶文化景观、名优茶加工、茶籽油提取、茶多酚系列产品开发和茶馆休闲业为一身,在全国就只有湄潭才做到了。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近年来,湄潭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以农村公路、水利、电力、农业综合开发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黔北民居新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逐步展现出基础配套、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茶乡新风貌。
  茶乡湄潭,不仅能够奉献给我们一个梦一般的茶的世界,而且还会把这种对于生存的理解,把这种化解危机的路径,一并奉献给人类世界。(图片由湄潭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推荐访问:湄潭 万里 茶乡湄潭 香飘万里 茶香飘万里 茶香飘万里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