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明 [何浩明:从贵州走向世界]

  人生的轨迹,理想的阶梯。八级技工、工程师……他唯独做梦都不敢想的是被省政府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他认为此“殊荣”并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他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的“瓮福精神”和那些敢于“夜郎自大”的贵州企业家们。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一架银灰色的民航客机呼啸着腾空而起,展翅朝中东的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飞去。乘客中有一位年约六甸的老人禁不住心潮澎湃,因为他此行既不是进口设备,曼不是旅游观光,而是代表企业前去出席当今世界最大、投资额达3.5亿美元的磷酸盐项目签约仪式。
  他,就是贵州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
  提到何浩明,不能不提起瓮福;而提到瓮福的今天,何浩明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山。
  起死回生,在何浩明的运畴帷幄和见证下,瓮福一路上演攻城略地的传奇。凭借着拥有的近百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已不满足于在四川、新疆等省区扩充“版图”的瓮福,其战略已然放眼全球,并连续8年出口创汇位居全省第一,成为中国磷化工业最大的出口贸易商。2008年,瓮福集团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1/3,并提前6年向贵州省委、省政府兑现建设产值“百亿集团”的庄严承诺。
  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20多家著名工程公司中杀将出来,一举中标沙特巨资项目,实现了中国磷化工行业从设备技术引进向技术管理输出的历史性转变。在世界磷化工俱乐部里,贵州瓮福“巨无霸”的身影已若隐若现。其中五氧化二磷产能占世界的1/3,撼动了美国雄居60年的“霸主”地位。何浩明自豪地说,与国外磷业“托拉斯”相比,中国甚至贵州的民族工业完全可以做到理直气壮翘楚全球。
  2009年5月,何浩明被贵州省政府批准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他说,这一“殊荣”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他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的“瓮福精神”和那些敢于“夜郎自大”的贵州企业家们。
  
  理想与坚守:“硕果”仅存的集大成者
  
  “那时候人是懵懂的,越懵懂就越需要理想。”忆往昔,何浩明如此阐释那个时代理想对于生命的意义。
  这里是瓮福大厦22层,午后的阳光轻灵地照进来,窗外视野开阔,何浩明一边回忆一边述说――颇有俯瞰之势。
  1968年,何浩明从贵州工业学校化工机械专业毕业,成为平坝化肥厂一名检修钳工。工作很苦,每月工资30元。每周工作6天,白天工作8小时,晚上还要政治学习2小时。尽管生活单调得乏味,何浩明却过得很有激情。目为20岁的他已经拥有了人生第一个理想――8级工。8级工技术熟练,相当于现在的高级技工师,工资也高――80元/每月,而且受人尊敬。
  5年之后,何浩明被调到机械动力设备科做技术员。他的第一个理想流产了,但却拥有了人生第二个理想――工程师。“在那个年头,理想无疑是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何浩明的乐观、执着溢于言表。
  这一干就是10年,这个理想也一直被“捂”了10年。10午后,何浩明升任副科长,不久又被提为副厂长,分管经营。他一下子急了,去找上级领导理论。得到的答复是:“一是党组决定。二是你祖籍是宁波人,宁渡人会做生意。”两个解释相辅相成,既有不可逆转性,又极富想象力,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而现实却一点也不浪漫。在他的记忆里,厂里化肥积压成山,所有能堆的地方都堆满了。上任第二天,何浩明就开始了四处外出推销化肥。为了能卖化肥。经常在酒桌上屡战屡醉,屡醉屡战。何浩明解释道:“那时市场还没进入规范阶段,只能遵从这游戏规则。”
  从此以后。他的理想便只有一个:向前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1989年,何浩明担任厂长。这一年,连续亏损20年的平坝化肥厂开始扭亏为盈。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他先后被调到省化工厅供销公司担任副经理和宏福总公司(后改为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多年来,何浩明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全班50人,到今天仍在这一行业奋战的就1只有他和妻子栾芳了。妻子奈芳是他的同班同学,从事财务工作,算是“不务正业”。所以只有他,才是当年化工机械专业班上仅存的“硕果”。
  早年,何浩明放弃了考大学,虽不后悔,却也是人生一大遗憾。后来他的“乐为人师”或许多少与此有关。他在贵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担任客座教授,给大学生们讲企业管理,讲人力资源管理,也讲理想、信念、情操。
  坚守磷产业,给了他皱纹与老茧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信心与荣耀。
  
  临危受命:出奇制胜力挽狂澜
  
  2001年1月20日,何浩明出任瓮福公司总经理助理。
  上任伊始,他刚到办公室就被30多个外单位的入围了起来――他们是来讨债的。瓮福欠各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物资款2亿。欠职工工资2000万,职工领70名的工资已有2年。
  而账面上仅有180万元。此时,离新年只有6天。
  “咋算,都是亏的,哪个银行都不会给你贷款。如何找钱复产和补发职工欠薪呢?”何浩明陷入山穷水尽之中。经过苦苦思索,他想到一个“奇招”――查账户。时任总经理涂兴沼对此招亦如获至宝。
  次日,他们出奇不意地冻结了所有二级单位的账户,果然出奇制胜,查出不合理款项4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发放职工当年工资,剩余2000万元则用来恢复生产。公司上下顿时恢复了士气,开始正常运转起来。
  早在1987年,何浩明还在平坝化肥厂时,就听说有日本厂商要到贵州选择合作伙伴。
  这天,他终于逮到了机会。经多方打听,何浩明终于查到日本厂商住在金桥饭店,于是就坐在房门口等,从晚上6点等到10点,终于等到外贸系统的带队人员。何浩明连忙上去介绍:
  “我们厂有出口能力,质量不错,而且有自己的运输专用线,两家企业竞争的话,外宾的选择度更大一些。”次日,日本厂商在考察了平坝化肥厂后,当即确定了双方合作意向。
  为了更方便和日本人做生意,何浩明萌发了学习日语的念头。他报了武汉大学日语系的自学班,每晚工作结束后就开始自学。这一学就学了两年。今天,日常日语对话,对何浩明来说没有问题。
  2005年3月,何浩明出任瓮福集团董事长。他带领一班人相继推出“三大战略”(资源、磷精细化、低成本扩张),提出“三大支撑”(人才、科技、管理)理论,促进企业实现了“两个创新”――观念创新、实践创新;实现了“两次跨越”――从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和从产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两大跨越。
  8年间,瓮福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发展,成为集磷矿采选、磷复肥、磷硫煤化工、氟碘化工生产、科研、贸易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出口创汇连年位居贵州省第一,出口量一度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30%,成为中国磷化工业最大的出口贸易商。
  目前,瓮福已拥有近百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向国际国内输出技术、管理、人才的能力。
  
  愿景与梦想:论剑世界磷业之巅
  
  1995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美国经济已经从“管理型经济”转变为“企业家经济”。中国许多经济学家亦高呼中国也进入了“企业家经济”的时代。
  生于1948年的何浩明,在他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国有企业家的一些特质:重技术,富有毅力,善于学习,愿意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学习某项技术或者一种能力;做事审慎,懂得变通,多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走向管理岗位,并逐渐成为企业负责人、行业领导人。
  何浩明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
  “我们不仅要做中国第一,还要执世界磷化工产业之牛耳。”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愿景和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原国务院总理朱�基同志曾说:“瓮福的发展是贵州工业经济的一个亮点,是贵州的‘宝’。”他希望瓮福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人争气的企业。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何浩明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适合他和瓮福的未来之路。在竞标世界最大的磷酸盐项目――沙特阿拉伯1200万吨磷酸盐项目时,面对欧美及中东地区20多个国际竞争对手,为了有更大胜算,有人劝何浩明适当降低报价。
  何浩明坚决不同意,甚至有了怒气:“我们凭什么要‘一流的技术,二流的价格,三流的人格’?我们就是要敢于‘夜郎自大’,就是要论剑世界磷业之巅,给贵州和中国争气。”最终,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管理经验,瓮福仍然以3.5亿美元的价格中标。
  在人们印象中,他不苟言奘、不善生活。其实,何浩明也有开明浪漫的一面。
  他常对子女、孙儿说:“什么是代沟?代沟仅倪是条沟,不过是你先过来,还是我先过来的问题。”
  何浩明与妻子栾芳已相濡以沫35年:他常年忙于工作,因此对妻子对家庭的承担和对他的支持,既歉疚,又感激。
  他和妻子商定,等金婚之时,不请客。只是两个人在家里回顾过去共同走过的50年。然后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儿女、孙辈们听。
  “我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倾听。”何浩明说。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