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标准如何“因地制宜”_因地制宜

  有关校车的技术质量标准正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个部委带领中国的客车企业参与制定。但却吵得厉害。首先是部委的官员意见不一,一位发改委的官员主张“因地制宜”,不能采用硬性标准,美国标准也不能搞。另外有人主张尽量靠近美国标准。技术条件好的企业,主张高标准,差的则嚷不行。   中国的高速公路不比美国差,中国的官车可以从美国进口,学生车为什么不可以参考美国那一套呢?如果美国太奢侈了,要“因地制宜”,但也必须是积极地从当地情况出发,有效听取公众意见,制出“宜”来。而根据国情经验,“因地制宜”往往成为肢解国策的借口:地方官员觉得有“宜”的,就“制”,否则,就是什么都不做为宜。   如果校车一事要能“积极地因地制宜”,以目前中国大多数地方的情况,参照美国标准的校车不仅有可能,而且马上就会有着落。美国校车的安全标准是什么,暂且不论。应该说,校车的技术标准,首先是一个政治责任的观念标准。如果怀有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学生的安全负责的观念,自然就有安全意识,也就会产生安全标准。   实际上,美国校车的技术标准只是一方面,美国校车为什么是最安全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你首先应该“参考”的,是这样的责任标准。可是,我们的官员一说提高校车安全标准,就说“没有条件”,就说“增加了贫困地区的负担”。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到,连中国最贫困地区的基层官员,都已经享受了十来年免费公务轿车了呢?他们坐进口车的时候,情况就很相宜?   何况,校车如此重要,使用率如此之高,一辆校车接送几十位学生上学,而是一辆公车接送一位官员上班。想想中国的公务员无论远近,必须按级别坐公务车上下班的盛况,跟学生没有校车上学,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这充分说明,校车问题,首先是责任意识问题。   即便对于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只要有了责任意识,也就有钱了!这并不是说要他们拍卖一部分公务轿车,而且是说他们本来就有钱!你不要说地方政府都欠了银行大笔债务,你要说,这些债务并没有影响官员们的好日子。你需要考虑一下这个因素:目前,西部的贫困县,差不多一年也可能卖出上亿的土地款,这些钱多用于养官,或其它堪称奢侈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挤出一两百亿买校车?   说到具体的校车安全标准。如果美国校车的长鼻子,事实上关键时候能够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代价可以降到更小,为什么不可以采用呢?我想,如果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的孩子也跟当地市民的孩子一样,在当地学校上学,地方官就会说,进口一辆美国校车来使使是很“相宜”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国家,说到校车,在某些官员的心目中,第一幅图景却不是孩子的美好生活,而是产业,是“分蛋糕”。邀集一伙客车厂商来商量校车安全标准,这不太地道。这标准不就是要他们遵守的标准吗,凭什么要跟他们商量,他们说不行不行了?老鼠说猫不能跑得太快,猫就慢点走?   但有关部门常常就是这么干的。在由少数几个巨头垄断的行业,这也简单,把他们找来耳语一番,“听证”就算完事。可是,有能力生产客车的厂商太多了,技术能力相差较大,他们之间没有统一标准,于是,厂家吵起来来了,说为什么不能让大家分一杯羹。看来,有关方面要协调它们,还得费一番工夫。   校车安全技术标准,多少带一点专业性,有关方面应该组织专家和民意代表去讨论。可是,有关方面找来的专家,也是来自某家企业,代言某家企业的!为什么专家不是来自相关研究机构,大学的相关专业?可以假设,即便主持制定校车安全标准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代表这家企业的专家是“最好的专家”,也不是安全保障。牛奶制品的安全质量标准就是中国“最好的企业”的专家们制订的,但他们违背这些标准来,才更“专业”呢。   区区一个校车安全标准,并不是修订宪法,也没有技术复杂性,只有一点并不直接的利益相关性,就可以搞得纷争四起,久久不能定夺。倒是长期以来,广大乡镇,也包括地市州级城市,没有校车,没有校车安全标准,大家倒还安之若素。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推荐访问:校车 因地制宜 标准 校车标准如何“因地制宜” 校车标准就是汇集安全经验 鲁冬梅校车规范应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