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档案的“拼命三郎”】拼命三郎

  这次中国档案杂志社到吉林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甫到省会长春,吉林省档案局的领导就告诉记者:“临江市档案局的小樊你们一定要去采访!”此言一出,让记者很是惊异:“小樊是谁?什么情况?”带着疑问,记者第一站就直扑地处吉林省东南边陲的小城――临江市。
  在临江市档案局,记者见到了小樊。他叫樊祥利,四十来岁,白白净净,浓眉大眼,身着深色西服,白色衬衫,显得格外精神,现任临江市档案局党支部书记、科长。据介绍,他在2009年被吉林省公务员局和档案局授予“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他又作为省内唯一的候选人被吉林省推荐评选“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至此,记者心中的疑问有了初步的答案。那么他凭什么评“全国先进”呢?记者对其人其事进行了采访了解。
  “他是我的左膀右臂”
  “他是我的左膀右臂。”这是临江市档案局局长韩丽华对樊祥利的评价。
  樊祥利1986年从部队复员到临江市档案局,那年他刚刚21岁。一晃26年过去了,他两进档案局,凭着对档案工作的热爱,他积极钻研业务,把临江的档案工作甚至临江市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市武装部、史志办等部门想了解档案工作的情况,都会找他,档案局新来的局长、副局长更是离不开他。在钻研局馆业务的同时,还注重与外界尤其是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吉林省档案局各个处室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因此,他被戏称为“临江市档案局驻省档案局办公室主任”。他这个“主任”从不瞎跑,每跑一趟,他都将从省局了解到的最前沿的信息带回来,然后努力在本地做成亮点。比如,临江市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就是他“跑”出来的,由他出谋划策和组织开展的现行文件服务工作在白山地区档案系统工作检查中,以“建设规模最大、资料收集最齐、管理模式最新”被评为白山地区现行文件服务第一名。
  樊祥利是个多面手。他是综合法制科科长,临江档案工作“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论证和修订工作都由他起草,所有局馆出的档案证明由他审批盖章;他是党支部书记,带领局党支部在市直机关考核中多次获得先进称号;他是办公室主任,一会儿取文件,一会儿接电话,他是维修工,局馆的灯、门窗以及电脑出毛病,都请他修理;他是司机,领导随叫随到……“除了不会生孩子,就没有他不会的。”韩丽华局长对记者说。
  2005年10月,临江市政府将市公安局搬迁腾出的楼划拨给了档案局。这个楼年久失修,墙上掉灰,地上起渣,破败不堪,新局长韩丽华看过之后,急得差点晕过去,专业的装修人员看了也直挠头。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樊祥利站了出来,他告诉韩局长:“装修的事我来负责,达不到要求拿我是问!”接下来,樊祥利四处查找资料,拜师求教,绘制出装修改造图纸。当时已是11月份,寒风凛冽,每天天还没亮,樊祥利就到施工现场安排施工,跟班作业,晚上八九点钟才离去。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高标准地完成了档案馆的维修改造任务。
  记者在樊祥利的带领下参观了改造后的档案馆,这是一栋类似于居民楼独立单元的6层小楼,内部空间不大,但是处处渗透着文化气息,每―层楼都有一个主题图片布置,一楼着力体现临江档案的发展历程,二楼展示临江的山水风光,三楼反映临江的土特产、矿产资源……看着这样细腻的布置,记者不敢相信这些设计竟全部出自面前这位“爷们儿”之手。
  在樊祥利的办公室,摆着一张用于加班之后休息的小床,褥子和床单铺得整整齐齐,被子是典型的“豆腐块”,没有枕头。他说早年的当兵经历对他影响很深,以至于转业二十多年还保持着军人的一些作风,时刻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工作起来真拼命”
  “工作起来真拼命!”这是所有认识樊祥利的人对他的第一感觉。
  原来,樊祥利患有严重的肝脏疾病,多年来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干起工作来,往往将自己的身体状况置之度外,用韩丽华局长的话说就是:“他是个工作狂,干起工作不要命!”
  2010年8月的一天,樊祥利因肝病刚刚出院,就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到北京购置信息转换设备,用来抢救临江市新闻单位的音像档案资料。他在北京的一个同学听说他刚出院,特别替他操心,就想借他来北京的机会带他去北京的大医院再检查一下。但是樊祥利一到北京就忙着跑厂家,看设备,根本不考虑去医院看病的事。他同学只好把他在临江做的磁共振片子拿到解放军三。二医院,医院的一名老教授看了片子后,急切地问:“人在哪儿?”同学答:“出差来京,采购设备昵。”老教授着急地说:“肝脏五分之四代谢不正常,不要命了?!让他赶快来住院!”樊祥利的同学不得不再次找到他,硬是把他拉到三○二医院。医检发现,樊祥利的病情又有新的发展,医院要求他立即进行肝穿刺确诊,住院治疗。此时,樊祥利的心思不在病上,他想,这次来北京是购买设备的,抢救音像档案资料的事情刻不容缓,我怎么能够在这躺着?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对医生说:“我回去准备一下再来。”
  樊祥利一回到临江,就把治病的事情忘到了脑后,十几万元的设备让他放心不下。他先是向厂家催货,接货后又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身体的不适加重了,开始腹胀、冒虚汗,感觉浑身无力,不得不再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病情恶化,肝坏死引起腹水,必须住院治。单位领导也很关心他,安排其他同志分担他肩上的工作,并嘱咐他专心治病。
  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让他感动不已,可他天生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满脑子都惦记着工作。临江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员业务培训班开班那一天,他拖着严重的钾流失导致双腿发软、四肢无力的病体,坚持要按之前的既定计划去讲课。授课地点在市地税局7楼,没有电梯。他气喘吁吁地爬上了7楼,坚持讲3个小时,让前来听课的128名档案员深受感动。还有一天,他正在医院输液,来探视他的同志小声议论说,市领导要听档案工作汇报。他一听,躺不住了,立即拿出笔记本电脑,边输液,边起草汇报材料。在场的医生、护士、病友都十分动容,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真是个铁人!”
  “愿意一辈子干档案”
  当记者问到樊祥利以后的打算时,他说:“我愿意一辈子干档案,因为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档案,爱上了档案工作。”
  樊祥利于1982年参军,在部队做了4年档案工作,复员时因为懂档案业务且政治合格被安排到新成立的档案局。1995年他被选送到乡镇做领导。在那里,他分管档案工作。1997年被调到临江市驻威海办事处工作,2000年他又主动要求调回档案局。有人不解地问:“别人想走都走不了"你出去咋还回来呢?”樊祥利说:“我觉得档案工作充满乐趣,我对档案工作有感情。”
  樊祥利1997年已任副局级干部。 2000年他再回到档案局的时候,因局领导职数已满,没有安排他任副局长。但他积极配合局长抓行政、管党务、搞指导、干财务,样样工作都十分出色。2001年临江市市直机关机构改革,档案局有的领导离岗了,人们认为樊祥利能当上副局长。可实际情况是从外单位调来了局长和副局长。不少人为樊祥利惋惜,樊祥利自己倒想得开,认为组织站在全局角度考虑问题,安排干部,自己应该识整体、顾大局。他积极配合新任局领导制定本单位机构改革方案,还草拟了《临江市档案征集办法》和《临江市征集档案资料通告》,为征集有价值的档案四处奔走。临江建区初期,爱新觉罗・溥杰为区政府题写了“临江宝产参果延龄”的条幅,为临江发展人参产业起到了名产效应。但这条字幅几经周折,下落不明。樊祥利以对重要档案资料高度负责的精神,查考各方资料,寻根溯源,终于在2006年找到字幅并征集进馆,成为临江市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2007年,副局长调走了"人们认为樊祥利该启用了,但组织上又派来一名副局长。靠对档案事业的挚爱与追求,樊祥利没闹情绪,还是尽职尽责。副局长常说“如果没有小樊的帮助,我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 2009年底,这名副局长调走了,但同时又调进来两名副局长,其中一名还是80后。这时候樊祥利真有点灰心和无奈了,他的内心也在发生着最复杂的思想斗争。韩丽华局长理解他的心情,积极向市里争取。看到局长这么关心和支持自己,面对着自己心爱的档案,他的觉悟使他内心的挣扎平息了下来,他执意要继续留在档案部门,继续做他热衷的档案工作。从那以后。他还和往常一样早出晚归,全力支持两名年轻副局长的工作,继续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樊祥利高尚的思想境界,赢得―片赞誉声。他连续六年被临江市委等部门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今年,他又被吉林省作为唯一的候选人推荐评选“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面对这些荣誉,他说:“以‘不问索取,甘愿奉献’的平常心脚踏实地去干工作,人的努力是能得到回报的,实践证明,我的这种认识是对的。”
  现如今,临江市正在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其中有一部分将来会划拨给档案局作为新馆使用。“拼命三郎”又闲不住了,他根据自己对档案馆服务功能的理解和设想,对于北京某著名设计公司的规划方案和图纸提出了修改意见,以使建成后的新馆能够更好地突出文化特色,发挥文化服务功能。
  樊祥利领着记者参观了正在建设的文化艺术中心,听着樊祥利略带兴奋的介绍,记者预感到临江档案又将面临一次飞跃。

推荐访问:临江 三郎 拼命 临江档案的“拼命三郎” 水浒传中的拼命三郎指的是 拼命三郎的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