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政策战略备粮]中国国家战略存粮有多少

  在证监会为公司债发行审批大开绿色通道的“东风”之下,任何上市公司的发债行为都是政策引导与自身需求的结合,各有各的盘算。但既然国家出台的就是导向性政策,企业就要用足这个政策。从自身条件与需求出发,兖州煤业发行公司债也有自己的打算。
  
  发债可替代部分信贷
  目前,相对于各种股权再融资方式,我国公司债券融资自身的优点不言而喻。一方面,它既不稀释控股股东的股本,也不会增加大股东向股份公司增资的压力;同时在管理上,不会带来对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上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公司债券3-10年的期限设置,有利于与长期生产经营的节奏相匹配。短期内不会给公司造成偿债压力,跟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融资相比,优点也很明显。在目前的宏观形势下,国内贷款利率一直在上调,而公司债券利率相对固定,且期限较长,可替代部分银行信贷,把财务成本降下来。
  兖州煤业自身现金流充裕,近几年每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基本上都在60亿元以上,足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其次,兖煤目前的资产负债率非常低,近乎于零。在资金筹集上,兖州煤业在2004年前主要是股权融资为主。近年来则是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补充经营所需现金,但基本上各大银行提供的授信额度很少动用(除澳洲以境外担保方式申请的那部分额度以外)。因此,即使兖煤未来发债150亿,整体的资产负债率也不超过40%――作为基础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个比例仍然算较低的。
  
  战略备粮伺机并购
  对于此次申请发债,兖州煤业也有自身战略层面的考虑。宏观经济不太乐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能会有一些商机不期而至。原则上,海外的资金需求我们尽量在海外解决,但有时候机会来了再去筹资,时间上未必允许。当然我们预计,无论是境外还是境内,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错的机遇。
  同时,发行信用债也是上市公司自身信用的一种体现。国内发债只需获得国内评级机构认可,门槛不算太高。而如果要在国外发债,国内评级机构就没有话语权了,这对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而言,是很不利的。所以,若把话题扯开来,我个人认为,培育我们自己国家的信用体系,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评级机构确实是有必要的――即使目前全球对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巨头,对国内新生的某些评级机构也有争议。
  在风险防范上,兖州煤业采取的措施是很充分的。除了拥有稳定、充裕且预期增长的现金净流入以外,我们在国开行、中行等各大银行仍剩余了大量银授信额度。即使未来有风险,银行资金拆借肯定也没问题。而且,未来股本融资、债务融资不是没有空间,借助这些资本市场上互通的渠道,兖煤在资金筹措上始终留有来回调节的余地。加之大股东对股份公司提供了无条件不可撤销的担保,使违约风险基本上接近于零。
  
  重股轻债将会扭转
  证监会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上市公司债券融资。但为什么重股轻债的融资倾向难以扭转,其根源还在制度层面的制衡、监督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前些年,各方利益者都认为中国股市是个不错的场所:对发行人来说,股权融资不用到期还;对投资者来说,投资股票就应该有更高的预期回报;而中介机构也清楚干这事儿酬金高。但我相信这种局面未来会逐渐出现扭转。例如,郭树清主席上台以后,提出来要增加分红比例,使股权融资的后续成本增加。再比如,一二级市场发行机制改革、保荐机构人员监管加强等证监会出台的系列措施,再配上公司债发行审批绿色通道等,机制上的问题,融资上的倾向,应该都会慢慢拧过来。也不难看出,现在我们的股市,民间积怨是特别深的。所以,总体上,资本市场的风向是可以试探出来的。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预计证监会在创业板、中小板乃至未来的国际板的融资审批上会有结构性的调整。虽然堵死是不可能的,但是会选择性地收紧(一定情况也会放宽),例如创业板公司是否要经过筛选,是否需要核实其科技股真实性等,都可能建起更严格的筛选机制,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放行节奏的把握。

推荐访问:战略 政策 用足政策战略备粮 政策和储备综述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