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壮族家庭祭祀 壮族祭祀大典

  摘 要:壮族崇拜祖先神灵,尤其崇拜宗祖神灵,每逢壮族民间节日或婚丧嫁娶,壮族人家都要举行以祭祀宗祖中心、形式简单但必不可少的家庭祭祀活动,家庭祭祀主要按农历壮族民间节日展开,祭祀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和鲜明的民族特性,具有教化、凝聚、强调血缘关系等功能。
  关键词:壮族 祖灵崇拜 家庭祭祀
  
  鬼魂信仰与祖灵信仰。鬼魂信仰又称鬼魂崇拜,指的是对想象中的死者的崇拜。壮族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其民间信仰主要经历了自然信仰、祖先信仰、直至现代的多神信仰等阶段。祖灵信仰是鬼魂崇拜的一种,其崇拜的对象是鬼魂,即与崇拜者之间是具有血缘关系的祖先亡灵。壮族人相信人死后有一个不灭的灵魂,这个灵魂具有超人的能力,能给家庭带来福佑,必须加以安抚祭祀,家庭祭祀是主要的方式。
  家庭祭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陆游的《示儿》中就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名句,壮族民间节日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家庭祭祀主要在民间节日和婚丧嫁娶、家里有亲人远行归来或者即将远行时举行,围绕祖灵崇拜为中心的家庭祭祀活动是体现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
  家祭地点。壮族人认为人死后有三个灵魂,分别被送往不同的地方,“一个被送到坟地,成为守坟魂,附在遗骨上,保佑子孙家运兴旺,但不能回家;一个留在家中神龛当家先神,保佑家庭平安;一个回到花婆王的庭院花园里,依附在花婆王所种的神花花朵上,等待花婆王的指示,重新投胎转世为人,或为牲畜”①留在家中神龛党家先神的灵魂,是在埋葬亡者后,由道公做法,将魂魄灵位引到家中,由主家在家中供奉亡者灵位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请道公做超度仪式将亡者灵魂送上家中神台成为家先神,从此,主家逢年过节便在家中祭祀祖灵,祈求祖灵庇佑。
  祖灵寄居在家中的神台,神台即神龛,壮族人称为香火,一般设在堂屋正壁,壮族人家无论是贫穷或是富裕,都会在家中安设神台供奉祖灵,上面正中写着“某氏历代高曾祖考妣宗亲之位”,左右两旁分别写有该主家信仰的神灵之位,一般有灶王、火神、土地神、圣母花婆、财神之位,有读书人的家庭有的会把孔子列为神灵来供奉。
  家祭一般在壮族人家堂屋正中的神台前进行。家祭时,主家在堂屋正中央的供桌上摆放碗筷和酒杯、桌前摆放凳子,凳子、碗筷和酒杯数量为单数而不允许双数,一般取三或五,祭品一般为用清水煮熟的整鸡、猪肉或者猪头、菜蔬、果品等,鸡头或猪头必须朝向神台,碗里盛上米饭。神台的香炉中点上香蜡,堂屋大门两侧和院子正前方点上香,以示邀请祖先灵魂回家吃饭,点香过程中,主家会在心里默念或者出声说出邀请祖先灵魂回家吃饭或告知祖先家中发生的事件。有时,主家家祭时,也会邀请家中供奉的其他神灵与祖灵一起进餐,祭祀过程中要不定时的往酒杯里斟酒,斟酒次数至少是三次,在酒过三巡香燃过半后,焚烧纸钱并请祖先保佑平安、六畜兴旺,至此家祭结束,整个过程持续约四十分钟。
  家祭时间与祭品。由于壮族民间节日繁多,按农历算,从小年开始,进行家祭的时间有小年、除夕、正月十五、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八月十五等。除了节日期间,平时家中有出远门回来的亲人或是有家庭成员即将出远门、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家中出现如婚丧嫁娶、添丁进口等重大的事件时,亦会进行家祭。
  祭品除了猪、牛、羊、鸡、菜蔬外,还会有时令的水果和节日的食物。比如正月初一和十五会摆放汤圆和南方特有的沙田柚,二月二有艾草糍粑、三月三和四月初八有五色糯米饭、清明节的黄花饭、端午节则摆放粽子、中秋节有时令水果和月饼,以及糯米糍粑、冬至时则是汤圆。
  家祭仪式最隆重的时间是过小年、除夕夜和中元节。过小年和春节期间因为是除旧迎新,家祭的祭品会比一般时候的家祭多。壮族人过鬼节(中元节),会根据姓氏不同,节日会从七月十四延续到七月十六三天时间。其中,韩姓、韦姓等主要在七月十六过节。民间认为七月是鬼门关开放的日子,祖先也会在这时会降价探望子孙,因此从七月初开始,壮族人便开始准备鬼节所用的祭品,包括纸钱、给祖先的衣物、食物等,七月初七家祭迎接祖先回家,直到鬼节当天给祖先焚烧纸钱、衣服、食物等,之后用芭蕉叶包裹焚烧完的祭品,点上香,由家中男性带着帽子把包裹号得祭品送到河边,把祖先送走,鬼节才算过完,鬼节的家祭才算完成。
  家祭禁忌。禁忌指的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强制的手段,将人们的观念纳入某种伦理道德规范,使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约束的仪式和行为规范。家庭祭祀是壮族人家祭祀祖先灵魂的重要活动,被认为是子孙与故去的祖先沟通、向祖先报告家中大小事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活着的人祈求平安、祈祷家中六畜兴旺的重要仪式。在家祭时,不能坐到祭祀用的凳子上、也不能食用祭祀的祭品,烧纸钱的过程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整个过程是严肃而神圣的。家祭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延续至今,家祭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已经成为壮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家祭的功能。家祭是壮族人怀念祖先、祭祀祖先的重要活动。家祭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家祭不仅仅简单的认为是祭祀祖先保佑的一种信仰活动,之所以它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因为在壮族社会中,家祭具有它独特社会功能。
  首先,家祭是壮族民间信仰和民间宗教活动在生活中分体现。壮族人举行据家祭,主要是寻求祖灵的庇佑,人们在朴素的心理需求下,把希望寄托于祖先的灵魂上,家祭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也正是人们相信祈求祖先保佑,便会一切顺利,因此家祭得以传承。其次,举行家祭追忆祖先,祖先的功德和事迹、家族的由来等,每每在家祭时都要被家中的长者拿来给后辈们叙述一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强化了后辈对祖先的了解和敬畏之情,教育后辈要不忘祖先恩德,家祭是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时间。第三,家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血缘关系在这时候重新得到强调。只有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个人,才能参与祭祀,才能点香、才能参与焚烧纸钱等活动。
  在壮民族中,家祭并未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而消失,它依然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发生、发展,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家祭活动作为文化传承的一手段,在凝聚家庭成员,维护家庭稳定方面成为重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玉时阶.壮族民间信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01
  [2] 过伟主编. 中国民俗大系列・广西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10
  [3] 王景林、徐 主编.中国民间风俗信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12
  [4] 黄鹏.论壮族的祖先崇拜[J].广西社会科学,2006,(8).
  作者简介:兰晓(1985-)女,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学。
  

推荐访问:壮族 祭祀 家庭 浅述壮族家庭祭祀 壮族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