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就像窗外的春天_王康

  《热道》:您和王康是如何相识的呢?   林和生:我和王康是从“神交”开始的。七十年代末,我的朋友姜力挺考入了西师(现今的西南大学),并在那里结识了王康,一起兴办了“普通人文学社”,当时我人虽在乐山,但因为这层关系,也成了文学社刊物的主要撰稿者,与王康开始书信联络。直到1981年“普通人文学社”被公安局查封后,王康随姜力挺赴乐山作客,我们才第一次见面。
  
  《热道》:您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林和生:我还记得,那是在乐山歪歪斜斜的小街边一家叫“乐山餐厅”的饭馆,姜力挺他们带来了一个体格健壮的陌生人,向我介绍说这就是王康――他长得既像马克思,又像列宁,还像孔子和苏格拉底。我当时非常震惊,而又为之倾倒:一个能同时长得像这么多伟人的人,身上必然有种能量和魅力。
  
  《热道》:他像这些伟人,是指长相,还是指他的精神气质呢?
  林和生:两者兼具。俗话说相由心生,这些伟人的容貌上是有共同特征的:高突的额头、茂盛的胡须、健壮的体格等等,王康亦是如此。
  
  《热道》:王康身上最让人喜欢的特质是什么呢?
  林和生:每年,王康都会亲手做卡片送给朋友们。在这个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时代,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还坚持在这些细节上事必躬亲,很让人感动,也是我们这些朋友自愧不如的。王康的性格就像窗外的春天,这个时节万物都蕴藏了一种含蓄的生机,这种勃发的生命力是宏观的,然而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的成长又是细致而亲切的。他做学问也一样――眼光宏大高远,在每个问题的研究上又很细腻。
  
  《热道》:您认为王康身上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呢?
  林和生:王康是生而要成为思想家的人,他身上有一种可贵的激情。许多人都有激情,但这种激情是被外界的刺激所煽动的,可王康身上拥有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终极关怀式的激情。这种超越式的激情能让面对他的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现实的黑暗。他心里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又怀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坚定信念。
  
  《热道》:您和王康有过什么难忘的回忆吗?
  林和生:八四、八五年的时候,我作为四川函大北京分部的成员,在北京住了一段时间,同时也为金观涛先生的“走向未来”丛书当编委。当时王康也在那里帮忙。我们住在北京公主坟的一个仓库里,条件很简陋,用木板隔开几个工作间。晚上有空,几个人就喝点小酒。王康喝酒很豪放,一端杯就喊:“川西坝子的尽管来!”他的性格很激烈,嫉恶如仇,特别好抱打不平,有时甚至有点小小的独裁,让别人感到压力。但这种率真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
  
  《热道》:王康最欣赏什么样的人?
  林和生:他最欣赏铮铮硬骨的斗士,比如索尔仁尼琴、林昭、刘宾雁等等。他很看不惯一些书斋学者,常说:“他们做什么学问嘛,对民意都不关心。”当然这一点我不是很认可,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王康的偏好是同他刚烈的性格有关的。
  
  《热道》:这种刚烈会不会让王康总是处于内心的剧烈冲突中呢?
  林和生:王康生来血压就高,舒张压比正常人的收缩压还高,却又不是高血压病,也许这一腔热血正是上天赐予他作为一个自由战士的禀赋。然而温良恭俭的儒家修养平衡了他的生命能量。总之,他是个丰富、平衡、和谐并且内心有大爱的人。
  
  《热道》:王康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林和生:他期望中国完成现代文艺复兴和终极统一之后,会颁布一部类似美国《独立宣言》那样的新宪章,而他将作为新宪章的起草人之一,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推荐访问:就像 窗外 春天 王康就像窗外的春天 窗外的春天 窗外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