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应对措施_献血被拒绝有哪些原因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463-01   【摘要】无偿献血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变成了越来越普遍的事情,但是在献血过程中却屡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类现象的发生,本文对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应对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之后,随着国民素质不断地提高,无偿献血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公民无偿献血积极踊跃,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少数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比例,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对献血过程中的护理程序进行了归纳。
   自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在日常采血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献血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了一些献血不良反应,这不仅给献血者增加了心理负担,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再次献血的勇气和热情。根据献血反应发生出现的不同症状,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度献血反应。简单来说,轻度献血反应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出冷汗;中度献血反应表现为:除轻度症状外,尚有胸痛、恶心、呕吐的现象;重度献血反应表现为:除轻、中度症状外,还会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不齐、四肢抽搐等症状,严重危害献血者的健康。
  1 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献血不良反应,除了极少的针刺操作问题外,更多的是献血者对献血环境的陌生,对工作人员的不熟悉以及对献血的注意事项不清楚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1.1 心理因素:极少数人会有晕血症状,尤其是在精神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献血环境不理想、空腹等情况下,当针刺入皮肤时,都会产生心理障碍,最简单的反应就是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再加上,每个人存在着个体差异,情绪型性格的人群可能就会因为简单的“紧张”而出现不良的献血反应。还有些人群由于不了解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出现扎针时产生强烈的疼痛刺激,导致恐血,看到采血器材或血袋就发生了晕厥。
  1.2 外界因素:这里所提到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指献血者对献血的注意事项不够清楚。首先在献血之前,献血人员不能太过于劳累,同时还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切记不能够疲劳献血。其次,献血前要求不食油腻食物,而部分献血者不进餐或因等候时间过长致献血者空腹献血。献血环境不理想。尤其是流动献血车外出采血时,献血者等候时间过长,人员拥挤、气温较高、寒冷刺激等不利因素均可导致献血者的心理烦躁。除此之外,静脉穿刺技术不佳。当针头未穿刺到位,针头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内引起渗血或重复穿刺时,会使献血者疑虑和恐惧,血管收缩血流不畅等也是不良反应的外部原因之一。
  2 护理与应对措施
  2.1 献血前的准备工作:献血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医护人员要详细地指导献血者认真、细致地填写献血者健康征询表,有条件的还要为献血者做必要的健康检查,严防暂缓献血或不能献血的人群进入献血者队伍。医护人员要详细地交待献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对有恐惧心理的献血者作一些献血基本知识宣传:献血(200~400)ml只占全身血容量的10%左右,不会影响人体正常功能,很少发生献血反应。同时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坚持规律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血的人。通过讲解,消除献血者紧张、顾虑、恐惧心理。另外,医护人员要在献血地点多准备一些热开水、甜点、糖水及急救药品和物品,并配备专门保健医生,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对症处理,以确保献血者安全。
  2.2 献血过程中的护理:初次献血的人员往往有陌生及不安全感,因此,医护人员要在他们献血的过程中,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从交流中获取相关信息以便指导、安排献血护理工作,服务于献血者。医护人员始终要保持亲切的态度,在开口之前,使人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献血人员进入献血区后进行采血时,由于不熟悉环境及操作程序再加上情绪上的紧张,容易给献血者造成很大的压力,以至于献血者对献血心存畏惧,因此,医护人员要将接待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热情接待献血者,友善的微笑,关切的问候,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的语言均可给献血者以心理支持。切记用生冷的态度对待献血人员,对其献血程序和献血器具的不理解之处要细心地讲解,通过设身处地地沟通来缓解他们的压力,使其对采血设备和器材放心、对献血过程放心、对采血操作人员放心。另外,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要将静脉采血技术做得更好,使采血过程顺利进行,缩短采血时间,提高血液采集的质量。如果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采血人员立即停止采血,及时采取头低足高位,必要时采取吸氧、掐人中,按压合谷舌等措施,保证献血者的安全。
  2.3 献血后的护理工作:献血后,医护人员要协助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处至少10分钟,并且要有礼貌地道谢。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详细交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献血者献血后及时补充适量水分,食用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一周之内要多食用补铁的食物。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医护人员要挽留献血者休息15分钟左右,递上一杯热糖水或牛奶,以聊天的方式告知献血者关注的用血返还、血液检验结果查询、保险等问题。要主动地、详细地强化献血者献血后的光荣感和义务感,告之下次献血的间隔时间。献血者无任何不适后方可离开,并告之献血者联系方式及电话号码。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一但发生不良反应,工作人员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必要时及时送医院进行救治,总之,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指导工作对维护献血者的身心健康,稳定献血者队伍,使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献血反应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除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外,一些外在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医护人员要严格把握献血不良反应的成因,从新认识献血护理、预防程序和事故应对程序。
  参考文献
  [1] 武晓林.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6) .
  [2] 王立红,张曼,赵景霞. 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认知态度的调查[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9,(01) .
  [3] 马振华. 130例献血晕厥者的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06) .
  
  作者单位:638500 四川省市中心血站

推荐访问:献血 应对措施 因素 影响献血反应发生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诱发献血反应的因素 献血后多久会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