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智慧课堂教学设计_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摘要:思想品德课现在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为了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德育的主阵地,不仅教书,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么就要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的乐园,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以“细雨润无声”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知情导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发问 讨论 思想 自查自纠
  
  “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就你事多,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还有完没完?”“自习课做到不抬头,不说话,不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以上的话,我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这正常吗?
  课堂是否需要安静,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安静是必要的。但这里所说的安静并不是正襟危坐,沉默是金,而是专心地听,积极地思考,认真地讨论,是一种相对的静。静与不静是相对的,只要学生是投入的,是与教师的教学互动的行为、表现,就不能说不是安静的。在单向灌输的一言堂盛行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多少学生的声音呢?这种对学生声音的压抑,天长日久,课堂万马齐喑,学生“集体失语”。“集体失语”的学生,谈何素质?谈何创新?“集体失语”的课堂,谈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一堂好课最起码的标准,就是我们能听到学生的声音。
  那么,课堂上,我们究竟怎样通过有效方式保障学生发出“原汁原味”的声音呢?
  一、课堂里要有发问的声音
  请看漫画:没进校门时,学生的脑袋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梯形……可是等到了毕业,原来张着不同脑袋的学生都成了和教师一样的圆形脑袋。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的现状。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有问题,“全部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这正是当今教育的一大悲哀。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我把这个故事又讲给了学生。
  学生是很有灵性的,很快就能意会。在课堂上,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的听课为主动参与。在复习课上,不单单是老师一个人发问,学生也会经常提出问题来,学生能答的,由学生来答,学生不能答的,由我来答。有时,面对他们的刨根问底,我也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要再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会十分宽容的理解我。
  二、课堂里要有讨论的声音。
  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就都会有两种思想。在开放的课堂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尊重差异、崇尚个性,学生们的言论应该是“百家争鸣”。借助讨论,把学生拉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上。
  以往,我认为教学就是那么回事,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考试。坚信: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魏书生有句话“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对我的感触很深。是的,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总能够想出许许多多的方法去办好。在课堂教学上,一个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出多种有效的方法。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课堂是一种对话,是一种讨论。尤其在活动课上,在教学中,注意掌握教学的度:“跳一跳摘到桃子”,因近几年教材的改革,难度降低了,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却更高了。拿中考文科综合来说,开卷部分考查重要的知识点,每个题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才能解答出来,尤其是材料题,与时事联系密切,且问题设计的巧妙,如果第一问答的不对,下面的各小题就免谈了。面对能力要求较高的灵活性试题,没有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也是难以进行理想的作答。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年的教学中,对于能力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发言,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桃子”。
  三、课堂里要有思想的声音
  现在的学生的确与过去不同了:对于前人的书,有自己的读法;对于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愚公移山”中被人们称赞的“愚公”在有的学生眼里成了笨蛋,“搬家比移山轻松多了。”“孺子牛”是勤劳的象征,而在有的学生的眼里,成了傻吃蛮干,认为,这样的人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学生的思想。为人师者要持有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珍视它,课堂上学生的思想才会发出声音。
  四、充分放手,让学生自查自纠
  (1)把自纠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做一次自我补救。每次考试结束,总会看到学生捶胸顿足,责怪自己粗心,不该错的错了,我尝试将试卷发给学生自己订正,并实际下面一张表,请学生填写。(如表1)
  学生通过订正、填表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听课的目的性;教师看了图表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疑点,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2)把学生答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做一次评论员。有些题答案五花八门,我就选择有代表性的题,利用多媒体展台,将学生答案展示给学生看,鼓励学生评头论足,通过思维的碰撞,形成正确的共识。这时,教师的职责是导航,把握评论的中心和方向,冷场时,及时给予启发、点拨。
  (3)把评分标准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回阅卷老师。教师可以适当放权,如果时间允许,当堂考的当堂让学生自己批改,也可以互换批改。学生批改的过程也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过程,只要学生认真批改了,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为了补救学生批改的不准,我会再回收重看一遍。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是充满和谐、平等、欢乐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尽量多的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推荐访问:思想品德 课堂 乐园 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创意课堂思想品德 名校课堂思想品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