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_课堂还给学生的意义

  一、设计背景      这堂课内容为“电阻的测量”,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本节课既是本章知识的总结,又是每年高考设计电路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当给学生创造机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给本节课提供了一定便利,但是现在学“伏安法测电阻”,不仅仅是操作的重复,更要考虑电表本身的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欧姆表测电阻的阻值,课本上这节内容已删去,但是实验中仍然要用,学习中重在理解欧姆表原理以及如何使用。
  不同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也不同。在准备这堂课时我在想:怎样来上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才能关注更多的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认为最重要是增强学生对电路探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接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能够为这节课取得好效果作铺垫,甚至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决定采用我校新推出的“导学式教学”法。
  
  二、情境描述
  
  导学式教学需要教师提前编制导学方案,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出导学方案,把伏安法测电阻和欧姆表测电阻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认识,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前把导学方案和预习提问卡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晚上小助教和课代表共同整理出提问卡中的问题告诉我。以便我可以有目的修改教案,真正做到备学生。由于采用导学式教学,课堂是开放的。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的电路很多,比如:“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只用电压表”,“只用电流表和电阻箱” ,“也有的学生所画的电路没有电源”等,对学生设计的电路和课前提出的问题,我把它大致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第二类是和本节课内容不相关的(可以一句话带过,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就留到课后再讨论、答复),第三类是和后面内容相关的(本节课不用解释,留给学生思考,课后再解决)。本节课主要是来解决第一类问题,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这时学生所设计的电路还分两种。(如图)
  
  首先我肯定学生的这两种电路的正确性,然后把问题从简单到难一一解决,逐渐引导学生认识事实,比如先解决“两种电路不同的本质原因是由于电表有内阻”,然后“分析这两种电路的误差”,以及“什么条件下选用的电路误差最小”,答出“内大大、外小小”的结论。然后再解决“直接用欧姆表粗测电阻阻值”,为了形象说明这一点,可以拿个欧姆表做示范。解决问题采取的方式:先把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回答(必要时我就引导他们,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
  我再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电压表也可以间接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也可以间接测出电路中的电压,最后留下问题课后思考。
  
  三、分析与思考问题
  
  我上这堂课,采用的是导学式教学,有一定的开放性,那就是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上的这堂课,它也与以往上课的方式、风格差别很大。以前上课我注重教师的教,自己的思路很条理,可是学生接受不是很好,有的东西讲过很多遍,学生还是会出错。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奇怪的现象,想知道问题出在那里?直到新一轮的课改提出把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给了我启发,在参加学校的导学式教学培训后,我尝试这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虽然上课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因为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但它不仅考验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考验了我的反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考验了我的知识面是否广博,是对我综合素养的一次大考验与挑战。经过这样一次下来,我受益匪浅,上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反映也不错。
  
  四、诠释与研究
  
  采用导学式教学法上课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学校的实际情况、老师本身的情况来采取导学式教学,不是每堂课都要采用这种教法,但要做就要做好。
  2、采用导学式教学上课时,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做到能放能收,更不能把问题作“花”作“难”。
  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解决,根据时间、学生的情况来选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不要盲目的进行,而是要有的放矢。
  4、课堂解决问题时,要有计划、目的的进行,为了能关注到更多的学生,解决问题时,先解决普遍的、典型的、简单的问题,再去解决较难的问题(如知识的拓展、深入)。
  5、课堂解决问题时,先摆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让全班学生来进行思考、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老师进行引导、纠正、完善。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考试经常出现的,但是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来和学生进行探究。
  6、要及时的鼓励、肯定和表扬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成功的快乐,这样有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推荐访问:还给 课堂 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