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粮食危机 南美危机:被夸大的美国角色

  无论是拉美的政治现实,还是近在眼前的总统选举,都决定了美国政府不会在“自己的后院”挑起一场战争      3月13日,美国国务卿赖斯现身巴西。一周前,这个国家的周围还战云密布。
  3月伊始,哥伦比亚政府出动直升机和地面部队,突然进入厄瓜多尔境内,打击了哥反政府游击队“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一处秘密营地。军事行动结束后,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才收到哥总统乌里韦通报情况的电报。
  科雷亚的盟友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先发火了:“国防部长先生,马上给我派10个营的兵力,前往与哥伦比亚的边境地带。空军也要动员起来。”随即,厄瓜多尔也开始向厄哥边境增兵。
  当时,“中美洲以南战争号角清晰可闻”,古巴前主席卡斯特罗在报纸上这样说。
  短短几天后,这场拉美几十年来最大的外交危机就和平落幕了。然而,关于美国的话题却仍在继续。查韦斯指责,哥伦比亚是南美洲的“以色列”;卡斯特罗表达得更直白,美国是幕后的挑起者。
  所以,在某些人眼里,赖斯的访问起到了佐证的作用。她说,尽管边界很重要,但绝不能用来为恐怖分子提供保护,本国领土也不能被武装组织所利用。
  
  美国故伎重施?
  
  从一开始,美国就牵扯其中。
  尽管哥伦比亚坚称这次行动是“自主军事行动”,但承认他们是根据美国提供的信息确定了游击队二号人物雷耶斯的位置,才得以对他藏匿处准确实施了轰炸。
  美军南方司令部发言人也表示:“我们的确向盟友国家提供了情报支持。”
  乌里韦遭遇围攻的时候,只有美国总统布什站在他一边。“美国全力支持哥伦比亚的民主,我们将坚定反对任何动摇地区局势的侵略行为。”布什说。
  后来,英国《每日邮报》又预测,美国会在可能的军事冲突中帮助哥伦比亚抵抗委内瑞拉。
  就这样,一条完美的阴谋论链条形成了。
  这次哥伦比亚的举动与姿态,是否代表着美国要重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击拉美左翼运动的故伎?那么,哥伦比亚与邻国左翼政权的冲突,便是一场“战中之战”。
  历史上,美国有长期干预拉丁美洲的记录,从主权介入、政治颠覆、到军事行动。
  上世纪70年代,发生在智利的社会主义变革激怒了美国人。后者策动智利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90年代,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了美军入侵格林纳达――一个加勒比海小国的场面。
  近年来,拉美的左翼力量明显回潮。2006年至今,拉美地区出现了14个中、左翼政权,覆盖人口占到拉美总人口的70%。最为突出的是委内瑞拉的查韦斯,在第三次连任后,大力推行他的“21世纪社会主义”。
  哥伦比亚则是一块未被推倒的多米诺牌。2002年,美国开始实施带有明显军事性质的“哥伦比亚计划”,公开的目标是帮助哥伦比亚扫除毒品。美国应允至少提供13亿美元,用于训练哥伦比亚的反毒特种部队和警察,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直升机。其中还附有一条双边秘密协议,即如果美国顾问和技术人员被绑架或伤害,美国保留直接报复的权利。据此条款,美国的武装干涉随时都可能启动。
  如此看来,这次危机似乎是美国“投资”多年后索取的回报。
  然而,时机实在大有问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认为,今年美国就要举行大选,共和党政府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轻易卷入战争。
  
  实用主义的拉美战略
  
  “我并不认为是美国在后面煽风点火,把这个事情闹大,美国还是希望事端能够得到和平的解决。”徐世澄说。
  哥伦比亚越境打击后的第四天,美洲国家组织无异议地通过了决议,批评哥伦比亚危害了厄瓜多尔主权。而美国正是美洲国家组织的成员国。
  自从里根通过政治干预为美国在拉美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打开方便之门后,他的继任者们就选择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策略。1994年,“龙舌兰”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伸援手拯救了面临崩溃的墨西哥经济,这不仅加速了墨西哥的民主化,而且换来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此外,美国的减债计划帮助拉美地区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债务危机。
  除了一段冷落期,布什的拉美政策并没有什么新意。在伊战问题上,除了哥伦比亚和少数中美洲国家外,多数拉美国家都反对动武,布什则以“非恶意的冷落”来回应拉美国家的 “不合作态度”。此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在拉美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拉美选民把这些都归咎于当初美国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面对这种情况,忙于反恐的美国并未给予足够的关切和回应。
  直到拉美国家纷纷向左转,美国才重新对拉美恢复热情。经济上,加大对拉美的经济援助。布什提交国会的2008年预算法案将对拉美的援助增至16亿美元。军事上,取消对部分拉美国家军事援助禁令,加强与拉美国家军事安全合作。
  即便是面对拉美的左翼政权,布什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美国接受了拉美左翼政治的现实,淡化意识形态色彩,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接触和拉拢以巴西、乌拉圭为代表的温和左派国家。对委内瑞拉这样的激进左派国家,美国采取的是谈判路线,原因是那里的反对派势力太弱了。
  最重要的是,情况还没有紧迫到非采取暴力性政治干预不可的程度。美国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拉美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的投资伙伴,第一大的债权国。
  
  乌里韦的收获
  
  事实上,哥伦比亚确实有“单独行动”的理由。
  “哥伦比亚政府肯定知道厄瓜多尔会做出强烈反应,然而游击队二号人物雷耶斯就在那里活动,所以就下决心动手了。”徐世澄说。
  雷耶斯不仅参与游击队的整体战略制定,而且还是反政府组织的发言人,在与哥政府的谈判中态度强硬。他被哥政府指控犯有恐怖、绑架、叛乱、贩毒等罪行,一直是哥政府军“清剿”的主要目标。
  何况,按照过去的经验,哥伦比亚的越界行动从未造成严重后果。2004年12月,哥伦比亚警察曾秘密进入委内瑞拉,以金钱贿赂委内瑞拉国民警卫队的5名警察,然后采取联合行动,绑架了藏匿在加拉加斯的游击队头目。当时,大为光火的查韦斯立即召回大使,下令中断了两国的经贸联系。不出三个月,查韦斯和乌里韦就握手言和。
  分析家都认为,“除掉”雷耶斯是乌里韦上台近6年来获得的最大收获,也是哥政府军在长达40年内战中对反政府武装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
  “今天,我们在恢复哥伦比亚人民应有尊严上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击毙了嗜血的恐怖组织头目。”乌里韦难掩心中的激动。
  1983年,乌里韦的父亲被“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枪杀。乌里韦上台后,提出以打击反政府武装为首要任务,并因此获得了广泛支持,民众支持率超过80%。
  此次越境行动后,达到目的的哥伦比亚人本来认为可以大事化小。哥外长阿劳霍多次向厄瓜多尔政府“表示歉意”,并愿意赔偿厄瓜多尔平民因这次军事行动遭受的损失。乌里韦也曾亲自致电向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做出解释。然而,出乎乌里韦的意料,查韦斯如此迅速而高调地介入了。
  “美国、哥伦比亚和一些欧洲国家认为游击队是恐怖主义组织,但是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始终认为‘革命武装力量’是交战双方的一方,并应该让它成为合法的政党。所以外交冲突只是暂时平息。”徐世澄说。
  有消息说,哥军方在越境行动中查获了雷耶斯的专用电脑。电脑储存资料显示,委内瑞拉政府与游击队有密切接触。新一轮冲突也许就在不远处。

推荐访问:南美 美国 夸大 南美危机:被夸大的美国角色 南美危机 被夸大的美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