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才是大智慧]静而不争才是人生大智慧

  人生需要大智慧。尤其是手握重权、身居高位者更需要拒绝小聪明,追求大智慧。清廉就是一种大智慧,它对于为官者来说尤为重要。  早在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记载了为官者应遵循的三条准则:清廉、行教、守法。清康熙皇帝也对朝中官员明确提出了“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的要求。
  为什么清廉如此重要?首先,只有清廉才能让人看到长远、看清未来。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腐败分子不见棺材不掉泪,受到党纪国法制裁时才追悔不迭,大呼“对不起党和组织、对不起家人”。但这样的后悔有什么用呢!而清廉之人,则深知自己权越重、位越高,就越容易成为腐蚀、拉拢的对象——人家讨好我,并不是真正对我好,而是看中我手中的权力。因此,他们时时提高警惕,坚守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不为大大小小的“便宜”而动心。他们看似愚钝,实则智慧。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一生光明磊落,吃也香甜,睡也安眠。相比之下,那些腐败分子以及虽未落马却也有劣迹的人,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好处,却要时时承受巨大的心理负荷,白天食不知味,夜里睡不安稳,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其次,只有注重小节,持守清廉,才能以廉服众。《清碑·官箴》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许多腐败分子都不懂得“小节不保,大节必失”的道理,他们刚开始往往认为吃顿饭、喝点酒、拿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体;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大错不犯,占点小便宜问题不大;刚开始即使面对小礼品也不敢收,后来觉得收一点也无所谓,再后来越收越大,越贪越想贪,最终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沦落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而清廉之人则时刻提醒自己注重小节,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在诱惑面前始终做到“眼不花、嘴不馋、手不伸、心不乱”。他们以人格魅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守得住清廉,才能超越物欲,达到人生以及为官的崇高境界。人活在世上,过多的物欲往往会成为沉重的生活包袱,成为煎熬自己心灵的恶魔。只有理智地超越物欲,提升境界,人生之路才是光明的。“子罕拒宝”的故事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听一听:春秋时,有人将一块宝玉献给宋国国相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宝玉,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子罕是清廉的,也是睿智的。他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从而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名利所困。子罕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赞扬子罕洁身自好、清廉不贪的品质,更希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光明。
  现实生活中,有些腐败分子认为自己贪财是为了家人。这更是愚蠢错误的观念与做法。他们煞费苦心为家人敛财,除了助长家人骄奢淫逸的恶习,再无益处!因此,为官者一定要清廉自律,以自己的言行为子女作出榜样,这才是真正为家人着想。
  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小聪明以己为大,唯利是图,看似得到了许多,实则捡到芝麻丢掉西瓜;看似聪明伶俐,实则愚蠢无知。大智慧则以善为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唐太宗说得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无数的事实也告诫我们,清廉自律不仅是为官的第一准则,更是为官的第一智慧。唯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廉自律,激浊扬清,才能真正抵御住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领导干部的公仆本色。□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燕翎

推荐访问:才是 清廉 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