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一片诗意在心田_画根竹枝插块石诗意

  我们若能学会调整心态,适时转换角度,插一片青葱诗意在心田,那么生活自当充满芬芳。  眼前是一幅清丽淡雅的工笔:平展展的稻田葱茏地绿着,在风中荡漾出涟漪,两只白鹭在稻田之上盘桓。那绿,鲜艳浓郁:那白,纯粹明澈。蓝天白云之下,我的眼睛巡游在稻田与白鹭之间,感到无比惬意。
  对稻田里的景象,我素不陌生,但以欣赏的态度面对,却是绝无仅有。也真怪,曾经日日在田间劳作,面对青青秧苗、金黄菜花、柔柔的玉米缨子,田埂绽放的野花……我熟视无睹,而今日,卸下劳作的枷锁之后,面对稻田、白鹭构成的图景,我心中竟然有莫名的赞赏与喜悦。莫非欣赏真的需要距离?
  我向来知道劳作的辛苦。我家祖辈务农,我自幼便放牛割草,稍大便随父母下地劳动。也曾在烈日下挥汗割麦,也曾踏着露珠锄草,也曾披星戴月收拾晒干的山芋干……对劳作的苦,我有亲身体验,指掌间至今还残留那时的茧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春华秋实之间,浸透的是苦涩的汗水。这一点,李绅有过概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就像此刻我眼中那葱郁、蓬勃生长的稻秧,要经过农民多少回灌溉、追肥、锄草、治虫啊!之前是插栽,之后是收割,每一个步骤都是艰辛的付出。
  明代谢肇涮对种稻有过描述,他在《五杂俎·地部一》中写道:“水田自犁地而浸种,而插秧,而薅草,而车戽,从夏讫秋,无一息得暇逸,而其收获亦倍。”一日之收获背后,潜藏着的是漫长、紧张而辛劳的日子。面对眼前的景致,我不由得想象起插秧的情形来。插秧是细致活,也是辛苦活。躬着腰,倒退着身子,一手满抓稻秧,一手将其一棵棵插进水田,半晌下来,腰疼欲折,头胀欲裂。
  可有人竟从这样艰苦的劳动里发现了美。我曾读过一首诗,把插秧写得如诗如画: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农夫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在日日劳作不胜其苦的日子,每想起此诗,我都会嗤笑诗人的矫情:你想,一家老小在深不及小腿的水里搅动,那水定浑浊不堪,照不出蓝天、白云来;而插秧的人,腰欲折、脖欲断,恨不得早点收工,好痛痛快快地挺直腰身,纵是青山、白云真倒映在脚下,怕也没有享受那份诗意的闲情了。
  那时我固执地认为,作者定没有参加过高强度的劳动,站着说话不腰疼。如今远离劳动,我反倒恋着那段劳作不歇的日子了。剔除对劳动的芥蒂,那风中摇曳的稻田倒让我生出欣赏、赞叹之情来。
  后梁契此和尚游化民间时,就插秧的场景写了首诗,他将修道时的内在境界和奥秘写在诗中,藉此点化世人: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退步”与“向前”原来并非截然对立,而世人迷陷“我执”,又有几人能参透禅机?就如对待劳动,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度日时,每每苦恼于劳动带给身体的疲累,不满现状,内心充满怨愤,结果是身疲,心亦疲。其实若能懂得卸下欲望,换个角度看现实,生活定会少了许多沉郁吧?
  “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就如对插秧,有人只能看到苦累,有人却能挖掘出诗意。面对琐碎乃至艰辛的生活,我们若能学会调整心态,适时转换角度,插一片青葱诗意在心田,那么生活自当充满芬芳。

推荐访问:心田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