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恩村古村的建筑特色:金溪竹桥古村门票

  恩村古村座落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北部,美丽的锦江河畔,弯弯的锦江河水潺潺流过,古村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茂盛的古榕树婀娜多姿的伫立村间,整个古村生动如画。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时,我作为一名普查队员,深入恩村古村进行文物普查时,被那精巧的建筑艺术深深地吸引,仿佛亲临古代境界,让人流连忘返。
  恩村,顾名思义即有恩之村。据明朝嘉靖三十六年敖谕胡居安首修《仁化县志》卷二山川篇记载:越王勾践灭吴王,其子孙避难此诶(现恩村石围古榕树下)失路,逢老妇导之而去(向西南走,到吴竹岭下定居,此岭下有一溪亦名吴溪),事后,吴王子孙以金帛报其恩,此溪,古名恩溪(锦江河),其村曰“恩村”,沿用至今。
  古村现有人口200余户,830余人,以蒙姓为主。据明朝的嘉靖年间,清朝的康熙、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编修的《仁化县志》和《蒙氏族谱》等有关史料记载,蒙姓先祖蒙念四在宋元丰七年(1084年)开村始,历宋、元、明、清诸朝至今共九百多年,蒙氏家族子孙繁衍,世有簪缨、人才辈出,名宦鸿儒,代有精英,共考出进士26位,考上武举、岁贡、监生、痒生、太学生等三百多人。
  小小的古村里,具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众多,现留存有二座门楼、三个祠堂、二个牌坊、一段古驿道、一个城堡、一个古码头、还有众多古朴典雅的宅第民居,
  恩村古村落的建筑以清代建筑居多,少许明代建筑,石柱与基石几乎都是用红砂岩和麻石制造,且处处可见镌刻秀丽端庄的对联。这些建筑都在诉说着恩村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蒙氏世家的显赫地位。
  一到恩村村口,映入眼帘的是座独立的古式门楼。因是村落的北边,所以村民把此门楼称作北门楼,门楼为二层牌坊式建筑,瓦檐喙牙翘角,上层中间镶嵌匾额,镌刻“拱北里”三个大字,底层方正厚实,中间开一大半圆拱洞为门,可进出中型以下车辆。门外两边镌刻一幅对联“由是路东蒙初步;入其门安定首关”。门里面也镌刻一幅对联“氏授东蒙壮甲第;门朝北阙应天枢”。进了些门楼,意味着步入恩村古村。
  穿过北门楼,踏着古老的鹅卵石巷道前行,来到了蒙氏家庙,蒙氏家庙建在恩村的西边,坐西北向东南。最显注的是门前2根红砂岩石柱,耸立在大门两边,石柱上镌刻有楹联“文笔峰罗带水左右来龙形胜固超嶺表;襄阳节桂州廉后先接踵人才吏擅东邦”。两柱上方托檐饰,柱间横梁雕饰精美,上托一块大匾,匾上镌刻“蒙氏家庙”四个大字。大门门楣上面悬挂木刻宋宁宗敕封圣旨,恩赐恩村蒙氏家族建立“蒙氏家庙”,可想而知,在当时是辉煌荣光的。据恩村《蒙氏族谱》记载,此宗祠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重修,1997年再重修。是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硬山顶,琉璃滴水剪边,人字山墙,抬梁式木架构。门前左右开有拱形侧门。厅内8根木柱,柱础均为红砂岩石和麻石。宗祠有众多木结构雕刻精美,精巧别致,有多处彩绘,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惊叹。
  蒙氏家庙精巧别致、栩栩如生的雕刻、彩绘无不显示了在当时蒙氏家族的显赫地位。蒙天民是恩村蒙氏显赫仕家数百年风光荣耀的开创者,为仁化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蒙天民政绩卓越,宋宁宗皇帝知道后,恩赐在恩村为其家族建立了家庙,光荣之极。以后恩村蒙姓人仕途豁达,官运亨通,人才辈出,又相继出了蒙应龙、蒙英昴、蒙渊龙等进士,故有“一门三进士、三房七祠堂”之称。
  恩村村中心,让人视野更加空旷的是一晒谷坪,这晒谷坪是在村的中心处,四周围都是古老的民宅,天井式的感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古朴气息,让人忍不住想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像世外桃园一样的宁静。等自己回过神来,却发现已经站在了一座古老典雅的的牌坊下,这就是“观光坊”。
  据清朝嘉庆《仁化县志古迹志》记载:仁化功名牌坊表有十,恩村独占其五。加上清朝后期树立的两个牌坊,其实恩村历史上有七个牌坊,分别是蒙英昴立的“进士坊”、蒙正立的“观光坊”、蒙禄昌立的“五马坊”、蒙荣立的“登选坊”、蒙温立的“登第坊”、蒙均远立的“都台坊”和清光绪年间立的“维新坊”。
  天长日久,历经沧桑,恩村现在只剩存“观光坊”和“维新坊”二座牌坊。观光坊据恩村《蒙氏族谱》记载,建于明代。砖、木结构,墙体是青砖砌筑,木构梁架,盖瓦的屋顶。为牌坊式通道门楼,叠檐式楼顶。门额书写有“观光坊”三字,“观光坊”三字据说为宋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坊门镌刻有一幅对联“甲第休夸二宋美;文章应许三苏齐”,对联为谢枋得所书。门前基台是用麻石、石块筑成的,约20.1平方米,门楼左右墙基边设置长形麻石条,是蒙姓文化名人兴建的恩村标志性建筑。
  “维新坊”相对“观光坊”而言,结构较为简单,是青砖、红砂岩、瓦结构,正面筑有饰边,二层三开开面,灰沙批荡。中间面中心原有一个圆形彩绘,顶部中心书写“维新”黑体二字。它的修筑说明恩村人在鸦片战争以后,踊跃参加戊戌变法和维新运动,在重大历史关头,都是身先士卒,以天下兴亡为已任。
  过了观光坊,挨着池塘边上并排建着两间较大的宗祠,其中一间世科祠,是恩村古村建筑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保存清朝时期建筑艺术特色最全的宗祠,据世科祠重修碑记载,建于清代,1995年重修过。占地面积约有332平方米,二进三开间,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主要斗拱、柱出手木结构雕刻精美,门楣饰二龙戏珠。主楼檐下牌匾刻有“叔侄亚魁”四字。世科祠是为叔蒙思齐、侄蒙正同时以前两名考取功名而兴建的。当年15岁的蒙正随叔蒙思齐一同进京赶考,结果侄得第一名,叔得第二名。皇帝赠“叔侄亚魁”匾,赞赏有加。整个祠堂建筑雄伟,装饰精雕细刻,灰塑装饰,彩绘墙面,十分华丽。门墩石是青石和雕刻精美的抱鼓石。门前设木栅栏,2根木柱,红砂岩柱础。门檐设卷棚,雕刻精美。墙体青砖砌筑,木构梁架,盖瓦屋顶。左右墙壁上有彩绘,屋壁顶饰有游龙纹图案,是恩村古村清朝时期建筑艺术的典型之一。
  在恩村古村里,除了这些辉煌大气的宗祠,牌坊外,寻常百姓家,古老的宅第民居各显风采,村里存留的古宅大都是清早、中期的建筑物,青砖瓦房,呈不规则排列,有些独立院落,青云拱门相通。到处是一派与众不同的恬淡安宁和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青砖山墙夹峙成的小巷,光滑铮亮的鹅卵石铺砌巷道,条石砌成排水沟,古朴典雅的民居依南北主巷延伸。很多古宅建筑外墙上有装饰浮雕、彩绘壁画,屋檐喙牙翘角,翠绿琉璃瓦档,显出高贵、典雅和庄重的气质。
  村民蒙万馀住家的民宅,是最具典型的清中期青砖建筑,造型朴实。门楣上雀榫雕龙琢凤,窗花镂雕蝙蝠图案意“蝠(福)在眼前”,外墙檐下绘上彩色壁画,画有“五子行孝图”,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唐诗,还有众多的文场典故,诗画配置和谐美观,画技娴熟、精湛,一派文雅气息。入屋里有一小房间,两边各设小门,左门的两扇门页上镂空雕有“蝠保平安”图案,还有“花开富贵”、“喜上眉梢”的寓意图。入内即是厅堂,厅堂前瓦面开一长方形天洞,增加厅堂光照,厅内设有天井和照壁,里壁有神龛,两边有“福禄寿禧”、平步青云”的镂空花雕,神龛下有一张庄重、雕饰花边长供桌,摆设香炉烛台;在村民蒙胜的家院,厅门上的窗花雕饰更是精美,窗框镂空雕刻的是“麒麟赐福”、“双凤朝阳”,中间镂空雕刻是“福在眼前”、“八仙过海”;还有一户为清朝的翰林院学士第,外墙饰有精美的灰塑浮雕和壁画,屋檐喙牙翘角,翠绿琉璃瓦档,处处显示出高贵典雅。还有很多村民家住古建筑都有精彩之处,一应诸端,古香古色。

推荐访问:浅谈 特色 建筑 恩村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