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也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语文课内外能评职称吗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乏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社会?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是这样做的:
  一、 挖掘教材,树立感恩意识。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过:“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他人。”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就得要让孩子有一颗“感恩之心”,而它的起点就是让孩子树立感恩的意识。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师友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教学时,从教材中挖掘教材中的“感恩点”,为学生寻找到情感萌动的基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 在朗读中体验感恩之情。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黄山奇石》要抓住描写石头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感情。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三、 在想象中体验感恩之情。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瀑布》对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四、 在思维中体验感恩之情。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入。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五、 提供感恩的机会,做感恩之人。
  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才是教育的根本。当学生知道了父母、社会、祖国、自然给予的恩情,孩子们心中有了那种感恩之心,我就给孩子营造一个“报恩”的机会,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如在教学《小乌鸦和妈妈》后,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文中的故事。通过故事情景的引入,孩子们的情感被充分激发,这是,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你们的父母每天都给你们做饭、洗衣服、买好吃的、送你们上学、辅导功课等等,要为你们做很多很多的事,你是怎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讲了自己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有的同学讲了自己不对的地方,我又不失时机的问:“那今后你用那些实际行动向爸爸、妈妈献上你的一份爱心呢?”我并且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会感恩。
  总之,只有我们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唤起孩子们的感恩之心,鼓励孩子们的感恩行为,就一定会使他们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推荐访问:语文课 要对 学生进行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