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局面【蔡永华,:我国麝濒危局面仍然严峻】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麝科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即便如此,麝的生存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这一点四川省养麝研究所蔡永华所长深有体会。
  记者:我国非常重视对麝的保护,出台过相关法律法规,甚至提高了麝科的保护级别。这么多年过去,我国麝的生存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蔡永华:麝在历史上种群数量非常大。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麝资源最多的国家,5种麝中,70%~80%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湖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区。根据1999~2001年全国麝资源专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麝共有6~7万头,不足上世纪的10%。其中原麝为4100~4900头、林麝为28660~35000头、马麝为19300~23200头、黑麝为5400~6500头、喜马拉雅麝为2300~2700头,呈岛屿状分布。
  随着麝被提升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社会的保护意识加强,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乐观估计我国野生麝的数量目前仍能够维持现有水平。但濒危局面始终没能从根本上缓解,森林的过度砍伐、人类活动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屡禁不止的黑市贸易依然威胁着麝的生存。
  记者:我国对麝香市场的管控一直非常严格,对进行黑色麝香贸易的惩处也相当严厉,但依然没能杜绝不法分子捕杀麝的行为。您认为原因何在?
  蔡永华:麝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尽管香料市场已经用人造或合成香料代替麝香,但对于传统医学,它依然广泛运用于中医和其他亚洲医学中。传统中药片仔癀、安宫牛黄丸、麝香救心丸、六神丸等,都离不开麝香。为加强保护,国家仅允许7个品和8个厂家限量使用天然麝香。
  由于只有雄麝分泌麝香,且每年仅分泌一次,产量本身就有限。再加上麝的自然栖息地急剧萎缩,数量越来越少,麝香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缺口,逐渐陷入了“越少越贵、越贵越捕、越捕越少”的恶性循环。居高不下的麝香价格常常令不法之徒对麝虎视眈眈,给国家的管理造成了巨大困难和挑战。
  濒危的麝资源需要保护,珍贵的麝香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怎样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是蔡永华,也是许多野生动物专家和医药行业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1983年,经国家计委、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国唯一从事专业人工养麝的公益型科研机构—四川省养麝研究所落户都江堰旁,主要为发展人工养麝、满足麝香巨大市场需求、保护中医药产业服务。研究所建成后,先后开展了麝的野外生态调查、远程运输、驯养繁殖、营养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活体取香技术、麝香加工保存和提高麝香产量等基础研究。其中“人工麝活体取香”技术荣获科技部发明二等奖,成功改变了几千年来“杀鸡取卵”式的资源利用方式,对麝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通过麝的大规模养殖,既可满足中药产业对麝香的需求,又能保护野生麝资源。麝的人工养殖曾被认为是解决麝资源保护和麝香合理利用的理想途径,人们对此满怀憧憬。但实际情况是否同预期的一样呢?
  记者:既然麝香供不应求,为什么不通过扩大人工养殖规模来解决市场供需 矛盾呢?
  蔡永华:一直以来国家为了防止野生种群受到威胁,始终不敢轻易放弃管理。我国一直对天然麝香实行定点(县中药材公司、省中药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计划(每年下达准许收购数量)收购。由于猎杀野生麝取香的成本低、销售价低,而人工养殖成本高,且国家、企业又将家养和野生麝香同价而论,养殖场一直无利润可图。计划经济时代,还能靠国家补贴免强维持,市场经济后,饲养成本不断升高,麝香价格却涨幅不大,政府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仅够满足一半需要,剩下的一半只能养麝所自给自足。现在养麝场麝香的回报只有养殖成本的1/3,许多早期养麝场由于不堪重负不是倒闭就是转型。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所已具备基本的扩大养殖规模的技术条件,不过仍然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早期的资金资助。
  记者:您之前讲开放市场,这岂不是又给不法之徒可乘之机,到时候怎么解决野生麝的保护问题?
  蔡永华:我所讲的市场开放,主要是指希望市场根据现在麝香的供求关系,实现麝香价格的合理回归,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销售,这样也能给养麝的单位创造生存的空间。当然,为了防止市场开放给不法之徒可乘之机,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的各种高科技标记技术,对人工养殖所获取的麝香进行标识和管理。
  记者:人工养麝一直没达到理想目标,主要的困难是什么?所里做了哪些努力?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亏损的问题是否有所改善?
  蔡永华:目前人工养麝面临的困难一个是市场开放问题,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基础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技术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四川养麝所这几年一方面依靠发展其他行业扶持养麝,比如“以熊养麝”,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地争取科技部门的项目支持。
  一直以来,国家的意见就是只保护,不再由国家继续投入资金,提出“谁投资谁利用谁保护”的方案,鼓励企业自己自足,鼓励社会资金开展养麝,但亏本的产业谁愿意投钱呢?所以,养麝亏损的状况始终没得到有效改善。近几年,我们也提交了许多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议,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审核。
  记者:研究所近年来取得过哪些创新成果?“十二五”期间,将会有哪些进一步安排?对于人工养麝的科学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蔡永华:在技术创新方面,研究所开展过现代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充分发挥优质种质资源,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现正在研究培育优良种麝品系和高产麝香品系,并充分发挥其他院所的科研人才、实验设施优势,与学校、研究机构、企业广泛合作,进行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示范。
  “十二五”期间,研究所将筹建中国人工养麝研究中心,着力打造人工养麝产业化技术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随着人工养麝热潮的兴起,我们还将着力为社会养麝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推进养麝业产业化发展。
  对于促进人工养麝事业的科学发展,我建议在人工养麝产业发展的初期,每年给予每头麝或人工养殖麝香一定的投资额或补贴。另外,在有效标识和管理的情况下,适度调整人工养殖麝香的市场价格,对准许使用天然麝香的企业提价和配额使用人工养殖麝香。此外,还要积极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大幅度提高人工养麝的技术水平。

推荐访问:濒危 严峻 局面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