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焉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摘要】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才能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教中寓法、学中悟法、练中得法、用中固法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学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自能读书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1〕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2〕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才能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教中寓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本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懂得了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还不能算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把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等本领教给学生,使学生最终达到自能阅读的目的。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纯学法的讲授毫无意义,使学生掌握学法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渗透。
  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根据本单元和本课的训练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我们基本按以下思路组织教学:第一步,初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把握文章的大意是怀丙和尚把陷在河底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第二步,细读课文,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往下读,使学生明白,第一自然段讲铁牛陷在河底,第二自然段讲有个和尚愿意捞铁牛,这两个自然段联系紧密,可以并为一段。第三自然段讲捞铁牛的准备,可以自成一段。第四、五、六自然段都讲捞换牛的,可以合并起来。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捞铁牛的是谁,可以独立成段。这样课文可以分作四段。第三步,回过头来读课文,从整体上想一想划分的段落是否有理有据。这一教学过程,渗透了给一篇文章分段的基本方法:初读明大意——细读划段落——回读探真伪。这一方法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由整体——部分——整体。
  二、学中悟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协调进行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广泛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对话,并让学生从中悟出学法,实现教路与学路的统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读、思、议。如理解《赵州桥》一文中的重点词语“精美”,我们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读课文,感知词语。在引导学生初读、细读全篇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阅读有关“精美”的段落,并划出“精美”这个重点词语。
  2.,了解大意。学生查到“精”“美”两个字,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取在课文中应取的解释,再把两个字的解释合起来,大体理解“精美”的意思是精致、美好。到这里学生已经基本上知道了“精美”的意思,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学生还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说它精致、美好?怎样才叫精致、美好?
  3.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引导学生读、思、议以下问题:①“精美”的意思是精致、美好,文中是说什么精致、美好?(生:栏板上雕刻的图案。)②这些图案都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精读“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这段文字,并展开想象,仔细体会栏板上雕刻的图案是怎样的精致、美好。③老师再趁机追问:这些图案给人怎样的感觉?(生:非常精美。)
  学生理解“精美”一词后,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总结从中领悟到的学习方法:一读二查三联系。到学习《翠鸟》一文时,可让学生用悟到的方法尝试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这样以正确地“教”引导学生有效地“学”,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悟得了学法。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练中得法
  阅读能力属于技能的范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4]方法、本领的教学,不但要靠讲,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练,靠实践活动的训练。综合训练是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后的又一次阅读实践。通过练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并将悟得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转化为技能技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5]
  如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领悟到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理解字词——明了诗意——想象意境——诵读诗句。然后出示古诗《登鹳雀楼》,让学生按刚领悟到的方法试着自学。自学后,通过检查发现学生能够掌握这首古诗。这时,学生对该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趁机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挑选一首古诗,用学到的方法独立学习。这样反复的训练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学法的掌握,提高了学生掌握学法的自觉性。
  四、用中固法
  学法指导还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学法的主阵地,学法指导要贯穿、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抓好课内学法指导的同时,必须重视课外的指导,将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结合起来,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如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自学,然后组织讲评,看谁的学法最佳,收获最大。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授人以鱼焉若授人以渔”,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必须以理解为基础,以训练为手段,以应用为归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促使学生早日获取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5]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推荐访问:授人 鱼焉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