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之术:概括分析与对策】申论归纳概括对策词

  [接上期]  四、分析问题的具体方法  提出对策时,要联系给定材料反映的实际情况,而且观点之间应该有联系。这就需要运用联系的观点,要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分析事物要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联系中进行具体分析,善于抓住直接的、主要的、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提出对策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要多用笔墨。对于次要方面,要少用笔墨,做到主次分明;同时要善于抓住引起矛盾的内因和外因,使对策符合事物的本质。找出问题提出对策时,坚持唯物辩证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对策的方案实施不能过于偏激和极端,要符合辩证思维,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出现。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党员干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而科学发展观等新的执政理念对于提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理论对于提出的对策符合时代性具有重要作用,每年的申论考试,总有一些优秀的答卷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
  在大前提和总框架之下,申论考试中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分别使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或者综合应用我们特别总结提炼的“一重二执三分四统”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透过事物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方法。现在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具体表现形式虽千差万别,而透过其纷纭的现象,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东西——利益。现实中为利益而上访、为利益而争斗的现象经常发生。利益问题既是社会事件的导火线,又是它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把握重大社会事件的本质,除了了解事件形成和发展经过的事实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它的利益根源,这样才能不被它的假象所迷惑,把握其本质、动因和发展的趋势。
  一切重大社会事件都可以归结到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那么,其利益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其所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任何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当时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并非是完全均等的,一般而言,取得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和社会集团获得的利益最大。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它的基本态度。
  利益分析方法是认识社会的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第一,利益分析方法是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一把钥匙。众所周知,生产力之所以决定生产关系,并推动其发展(表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经济基础之所以决定上层建筑并推动它发展(表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及其发展规律),原因何在?就是社会成员的利益起决定作用的结果。因为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人们的利益就得不到实现和发展,最后必然损害到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这是广大社会成员所不允许的。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广大社会成员的利益所在。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所以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发生作用,也是通过利益而实现的。新的生产关系使人们日益实现自身的利益,就能唤起人们的生产热情,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相反,如果生产关系使人们日益陷入困境,就必然挫伤人们的积极性,使生产萎缩不前甚至受到破坏。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也是如此,要是它维护旧的生产关系,损害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势必阻碍经济发展,若是它为新的经济关系的确立和实施服务,给广大群众进一步发展利益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自然就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可见,社会基本矛盾确实是在利益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把利益方法作为钥匙,才能对社会基本矛盾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获得深刻而又具体的理解。
  第二,利益分析方法是深刻理解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工具。人类社会现象是复杂的,有民族纠纷、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等,这些社会现象无疑与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因此,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社会基本矛盾是在利益的基础上发生作用的,因此用利益去说明就更深刻、更彻底,更能抓住根本。例如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冲突、相互残杀,原始社会中氏族集团之间的冲突和吞并,同一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仅仅从社会基本矛盾去分析是难以理解的。
  第三,利益分析方法是理解各种社会主体本性及其运行趋势的重要法宝。社会主体是多层次的,有个人、家庭、宗族、村落、企业、地方群体、社会集团、民族、阶层、阶级、国家以及全人类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由人所组成,其行为都根源于利益,受利益的支配和制约,而它们的利益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利益分析方法是理解它们的本性及其运行趋势的重要法宝。利益分析方法在判断个人、阶级上是有效的,在分析和判断国家上也是有效的。旧中国的国家政权是封建买办阶级的国家政权,作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不可能彻底维护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对内不可能不盘剥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是劳动人民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国家,它对外自然不屈服于资本主义大国的压力,维护本国的利益,对内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政府反复强调改革的措施和方案必须反映绝大多数人的意愿,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这都是自然的。因为掌握着国家政权的阶级和社会集团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及其行为倾向。
  利益问题贯彻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利益分析方法当然适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被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广泛运用。例如在刑事侦查中常常运用利益动因的分析方法来寻找作案的对象和分析案件的脉络,以及对案件的性质作出判断。在经济领域,制定行业政策、产业政策和进行资源配置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因为利益是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在政治领域,确立政党制度、国家制度,制定民族政策、干部政策等等都离不开利益分析方法;正确处理国家间的关系离不开利益分析方法。就是做思想工作也离不开利益分析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也是需要的。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最本质的是利益关系。作为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总是与他人以及整个社会发生关系,因此任何言行都对他人发生影响,如不正视利益问题,讲话和做事很容易伤害到他人的利益和感情,肯定是要碰壁的。对于掌握着一定的社会权力、领导着一个国家一个部门、肩负着调控社会、组织人们进行经济建设的政治家们和领导干部更是不用说了。   2009年山东省考申论第四题:从给定材料看出,在社会转型期对出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出现“涟漪效应”,即小的局部性的事件演化成为大的群体性事件,简单问题引发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就“如何避免‘小事搞大’”的问题,谈谈你有哪些锦囊妙计?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在400字以内。(满分20分)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首先要用利益分析法找出相关利益方、不同的利益诉求,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对策。相关利益方是政府、政府各相关部门、政府工作人员,群众、有利益诉求的群众、不法分子。此题答案可以是:
  要避免“小事搞大”,就要善于协调和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立和谐社会,明确政府所肩负的责任,切实加强“责任政府”建设,明确政府各部门的相关责任,对群众诉求的解决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相互配合,既各负其责,又不相互推诿,落实责任制,做好奖惩考核,努力做好工作,争取不出事。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维稳意识、和谐意识、素质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展。第三,政府建立完善公共事件、群体事件应急预案机制,做到反应迅速及时,处理果断,尽量减少不利影响,努力做到小事不变质、不走偏。第四,要做好群众工作,教育群众做守法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诉求。对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打击,不能让他们得到非法利益,努力做到小事不搞大,坚决杜绝造成严重不良后果。(352字)
  (二)帕累托法
  帕累托定律,通俗地说即“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也叫二八定律,或者80/20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1848-1923)提出来的。早在19世纪末,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他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而且这种不平衡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会重复出现。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80/20定律或帕累托定律。80/20定律重点不在于百分比是否精确(就统计学而言,精确的80/20关系出现几率很小),而在于告诉我们:以一个关键的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这是可预测的事实。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经济领域中,到处呈现出80/20定律现象:20%的产品和20%的顾客,承担了企业约80%的营业额,带来企业约80%的获利;20%的朋友,占据了人们对外交往的80%时间;80%的人、80%的时间,使用的恰恰是电脑或电器20%的功能等等。80/20定律的重心在于“不平衡”上,正因为这些不平衡的客观存在,它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出乎人们想象的结果。所以,不管帕累托定律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力量,都应受到关注。
  现实生活中,80%的人做事情,20%的人做决定。80%的人当员工,20%的人当老板。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这种80/20的结构根据类别的差异还可以有很多。
  帕累托定律实际上与矛盾论中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有相通之处。这个定律启示我们:分析问题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措施时也不是漫天撒网,不能平均用力,而是抓重点,抓牛鼻子,这样才能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例如:2005年广西区考申论给定材料中的一个资料就是帕累托定律的形象说明:“医疗资源也分布不均。20%的城市居民享受80%的医疗资源,而80%的农村人口却只有20%的医疗资源。不少农民因当地缺医少药,为治病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加大了经济负担。即使在城市,医疗资源同样也分布不均,一些大医院医疗设施‘超豪华’,而社区医院却配置不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直接导致患者偏好大医院,造成‘人满为患’看病难。据不完全统计,70%—80%求医者所患的都是常见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等一、二级医院治愈。但现实却是不论大病小病,一有病就上大医院,‘吃碗面也要上五星级饭店,费用怎么能不贵呢?’”。
  (摘自《应用写作》)

推荐访问:申论 之术 概括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