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植物病理学ppt

  摘 要:针对现阶段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从理论教学的内容及安排、教学团队的配备、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教学实习的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配备;教学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in plant pathology
  Li Minhui, Xi Pinggen, Zhou Guohui, Pan Ruqian, Liu Qiongguang, Jiang Zid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problem and actuality of the teaching in plant path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authors’ some help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ing and furth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quality, some practices were explored including set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llocating the teaching team and the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t showed that teaching practice was effective.
  Key words: plant pathology; allocating teaching team; teaching practice
  植物病理学是我校植物保护学专业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检测方向、微生物工程方向、农学、茶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植物病害的重要性,领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植物病原的种类、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病害流行与防治的基本原理;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诊断田间作物病害并给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农业高产稳产服务。本文针对现阶段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激发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的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任务重
  植物病理学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对于植物保护专业,该课程分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而对于植物保护方向下的其他专业以及农学类的专业,这门课程近几年都是在一学期完成这三部分的内容,其时间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在内容上,植物病理学又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总论部分主要内容有绪论(植物病害的概念和植物病害症状类型)、侵染性植物病害及其病原、寄生性植物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原理,各论部分则包括按照作物种类划分的各种主要病害。而随着学科的发展,在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同时,还需增加一些新的知识。无疑,现阶段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也大于过去。因此,要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较大。
  1.2 教学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是为了能够指导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植物病害,并帮助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因此要在生产季节适时地安排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实习环节。以往,如果是秋季的课程,等所有课程结束后再开始教学实习的话,已经到了12月底,而此时,即便是在广东这样的南方,田间作物种类少且单调,教学实习的内容也受到限制。因此,适时的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教学实习基地远离学校本部等一些客观的问题也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效果。由于广州市的道路规划及学校的再发展,校本部的实习基地面积越来越小,只能在较远的郊区位置再设置教学基地,但无形中也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条件所限,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如显微镜质量与数量的扩充上都跟不上日益扩大的招生人数;所用的植物病害标本老旧,有的标本已经完全反映不出病害的典型症状,有的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很难找到目标,即使找到也不是典型的形态特征。这些现实困难也是造成教学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客观原因。
  1.3 部分学生专业思想薄弱,存在得过且过现象
  实验课上一些学生有敷衍了事的现象。比如实验课的作业一般都是绘制病原显微特征图,有的学生把它当做是临摹课,从书上照描病原图交差,虽然有些学生的画工很好,但实验课演变为临摹课,这完全背离了实验课的宗旨。其次,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有待提高。这门课程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学生还没有很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未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像显微镜观察这样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也不是很熟悉,每次上课之前都要提醒显微镜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 解决问题的教学探索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集思广益,参考了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1,2],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现阶段的这些实际问题,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探索。具体作法如下:   (1)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制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计划,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2)配备研究方向齐全的教学团队。针对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这一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教学组依附并整合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的整体优势,将植物病原各个研究方向(真菌、细菌、病毒、线虫)都设有的相关研究室纳入授课主体,各个研究室的教师讲授该课程中与自己研究方向相符的部分内容,将讲授重点内容或重要病害与要求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相结合,这样不仅实现了发挥多名教师所长、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还在不减少教学学时的情况下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不同授课小组教师之间定期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协调课程进度。此教学模式既注重了同专业不同方向本科生的学习效果,也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
  (3)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精髓,也是教学实践中最具威信力的准则之一[4]。对于植物病理学这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来说,合理适时的实践教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减少理论课时的基础上,不疏忽实验及实习环节的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互相配合, 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具体做法是每一单元的理论课完成之后,紧接着就安排相关的实验课,以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巩固理论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尽量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如植物病原学、各类作物病害的内容放在课程的前半段介绍,这样在课程进行中期即11月中上旬就可开展教学实习。利用本校所处华南地区的地域优势,此时田间仍有各种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栽培,不会对教学实习造成任何影响。这一教学探索不仅使课程安排更加紧凑,而且让学生更及时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配备以及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近两年,植物病理系利用学科建设经费添置教学用显微镜。更新实验室的多媒体放映设备,组织教师整理、检查、更新和制作植物病害症状标本和病原玻片标本;并将组织教师整理和制作标本列为一项传统的期末工作,起到了补充实验材料和加强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双重效果。学校农场和位于广州郊区的增城教学实习基地是专门负责全校农科专业教学实习的场所,基本上能够满足本课程所有的教学实习任务需要。同时教学组还与广东省农科院、珠江农场等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外出实习的场地有充分的保障。在课程实习过程中,尽量增加田间病害调查和采集标本的次数,提高学生的兴趣。
  (5)充分利用植物病理系的教学资源,辅助学生消化理解理论课的内容。植物病害标本(包括实物标本、瓶浸标本和镜框标本)、植物病原玻片和挂图、田间植物病害症状和病原显微图像的投影以及网上下载的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动画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而在教学实习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例如要掌握显微镜镜检技术、常规植物组织分离与培养技术、病害标本采集与玻片制作技术、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植物病害的一般诊断技术等。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是两周,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实践教学内容,还需理论课教师、实验辅助教师在这段时间内一切以实习为主,全力以赴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特别是外出采集标本时,要保证至少有3~4名指导教师,以便为学生现场解惑。
  为提高学生实验课的学习主动性,避免敷衍了事现象,我们还对课程的评分机制进行了改革。以往,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起给分,而实习课单独给分,这样无形中使学生不重视实验课。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病原形态的观察上,而不是为了完成课堂作业,我们鼓励学生多看玻片标本,甚至是自己制作标本。同时,实验课实行单独考核,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占实验最终成绩的40%;期末时病原实物鉴定占实验最终成绩的60%,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需重修。向学生提出要求和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起到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认真对待实验课、不再敷衍了事的作用。
  3 实践效果
  从2005级本科生开始,我们就逐步开始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至今已经完成了6届本科生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证明,对于学生,这套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消化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重点培养了学生植物病理学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教学团队中,也真正锻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也普遍认为经过这样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助于他们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学到了解决生产中实际出现的植物病害问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高智谋,陈方新,吴慧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3:53-54.
  [2] 景兰,周洪友,胡俊.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研究及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92-193.
  [3] 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2008,56(3):20-22.
  [4] 王佳佳.也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0,3:7-10.

推荐访问:课程教学 探索 实践 植物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