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txt阅读

  摘要:“黑色幽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黑色幽默”文学中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它对西方社会的揭露批判、人生的探索沉思、它的独特艺术手法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巨大的享受,现在它被公认是当代文学的古典性作品。本文主要探究“黑色幽殿”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 第二十二条军规》 在写作风格上的特点。
  关键词: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写作风格;特点
  本世纪六十年代,“黑色幽默”—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的流派诞生, 尽管没有实际存在的以之命名的文学结社, 然而“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却倍受青睐。“用逗笑、荒谬的态度来表达对现实的悲哀, 并以绝望、讽刺的方式予以抨击”,这就是“黑色幽默”作家们的写作宗。
  《 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所著,它被誉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虽然它被列为反映战争的小说, 但却明显超越了战争的范畴。它着重描绘了“战争及与之相联系的战争机器的荒谬、疯狂、不可理喻” ,并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象征, 达到了基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艺术王国,表现了西方人士对人类所处的危险境况的恐惧。
  1. 何谓是“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而 C. 休. 霍尔曼则指出“黑色幽默”是“现代小说和戏剧中运用病态和荒延,以取得可怕的喜剧效果。它既指愤懑 、辛辣的笔调,更指荒诞、病态的处境。这种处境与苦难、不安和残废紧密相连。” 在“黑色幽默”作家看来 这种当代喜剧是对当代人类生活最深刻的反映,也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反映。 “黑色幽默” 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深沉、浓郁、强烈而又玩世不恭。有人说, 所谓黑色是指“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 的 病态的、 荒诞的幽默 。”
  美国评论家弗尔德曼认为, 黑色幽默 是一种思想情绪上的黑色东西与幽默东西的结合。他着重强调了 黑色幽默 中有玩世不恭的东西。而另一位美国文学评论家尼克伯克在他的 致命一击的幽默 中,却更多地强调了它的辛辣、 反常和虐待狂的特征。还有一个美国作家兼评论家奥尔德曼则认为: 黑色幽默 是一种把痛苦与大笑,离奇古怪的事实和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 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它要求同它认识到的绝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似乎能以正确的冷漠对待意外、 倒退和暴行。 这实际上强调了它是人们在丑恶和痛苦面前寻求解脱情绪的一种反映。
  “黑色幽默”文学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是复杂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种原因是战争的创伤和社会动乱所引起的人们对末日临头的预感, 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屠杀, 第二次大战后的美军在侵朝侵越战场上受到的伤亡、盗窃和凶杀的层出不穷的社会风气,种族歧视所引起的骚动等等。这一切用活生生的事实彻底戳穿了美国统治集团所谓正义和爱国的谎言。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却剥夺了人的本性的自由也摧毁了美国人传统的价值标准。于是,进人动荡的六十年代后,继“荒诞派戏剧”的兴起, 美国文坛上涌现出一股新的文学潮流—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在阴沉、暗淡无望中发出的幽默, 尽管未组成“黑色幽默”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文学结社, 也未曾发表过任何宣言以申明自己的文学主张, 然而, 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黑色幽默”这种创作手法。约瑟夫·海勒由于他的成功佳作《第二十二条军规》 而享负盛名, 托马斯 ·品钦 (T·Pynchon)著有《V》(1963), 小库尔特·冯尼格 (K·Vonnegut Jr) 写成了《 猫的摇篮》(The Cat"s Cradle, 1963) , 约翰·巴思以他的《烟草经纪人》(The Sof-Weed Factor, 1967) 及《 羊童贾尔斯》(Giles-Goat Boy,1966) 而著称,… …这些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几乎都带有这样一种倾向, “就是用丑角的冷漠、逗笑的嘲讽态度来对待现实中的一切荒谬、丑恶、残酷、阴暗等‘黑色 ’的东西,视荒谬的人生为痛苦的玩笑。亦即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观的内容” 。
  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条军规》
  约瑟夫·海勒出生于纽约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 早年丧父,生活异常艰苦。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美国空军当轰炸手, 曾赴意大利作战。战后 ,他就读于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 嗣后在大学任教两年。1954年他回到纽约, 先后在《时代》、《展望》等几家杂志任广告作家等职, 1961年,《 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之后, 成为专业作家。
  《 第二十二条军规》 是美籍犹太作家约塞夫· 海勒的处女作, 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他呕心沥血, 历经七载, 终于用自己的笔为我们描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小说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支驻扎在地中海皮亚诺萨岛上的美国空军的故事。许多人尤其是未读过这本书的人, 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其实不然, 战争只是这部作品的背景。正如约塞夫 · 海勒所说: 我对战争题材不感兴趣。在 第二十二条军规 里, 我也并不对战争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是官僚权力结构中的关系。 作家在1962 年答采访者问的时候也曾说: 我写下了自己对于一个处在混乱国家的感受, 我们至今仍忍受这种混乱。二战使暂时的举国一致分崩离析了, 你们会注意到, 第二十二条军规 的背景是大战的最后几个月, 当时这种分崩离析已经开始了。 是的, 海勒不想长篇累牍、浓墨重彩地宣扬战争中谁是谁非、谁赢谁输,而是战争---人类这一特殊的 生存 环境所体现出的人的存在及人的价值问题。皮亚萨诺岛从一个人 得克萨斯人的出现( 第二十二条军规 的第一章) 到最后一个约塞连的逃离,( 第二十二条军规 的最后一章的结束) ,这其中孕育着作者对人生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异化、人的荒诞存在的深深思考。
  《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在美学中属于喜剧,但是一种绝望的喜剧。因而它也带有悲剧色彩,因此文学评论家称 “黑色幽默” 文学为 “绞刑架下的幽默、大祸临头的幽默”,读者可以从这种苦涩的幽默中领悟到作品所含的寓意。《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条虽不成文,也似乎不存在,可是经过人们随心所欲的解释它便能置任何人于无法逃脱的困境和危险之中,尤索林想逃避飞行,他请求丹尼卡医生让他停止飞行。 医生告诉他有一条军规规定,医生有责任让任何一个疯子停止飞行,但必须首先得疯子提出要求,如果疯子提出要求,医生则不能让他停止飞行, 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想逃避战斗任务的人,不会是真疯子,如果真疯了,可以允许他停止飞行,只要本人提出请求就行,可是本人一提出请求,他就不再是个疯子,就得执行飞行任务, 如果他去执行任务,那他准是疯了,如果他不再去执行任务,那他就没有疯,可是既然他没有疯,他就得执行飞行任务,倘若他去执行任务,他准是疯了,不必再去飞行,可是如果他不想再去飞行,那么他准没有疯,他就得非去飞行不可,因而有人一旦提出申请,那便证明他并没有疯,因为,“面临真正、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 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很妙的圈套之所在:“无论如何,你都得执行司令官命令你去做的事。”
  “第二十二条军规”: 现在已经进入美国的日常语言中, 而且被人们广泛地加以运用 ,现在哪里发现了那种蛮不讲理的残暴和专横, 哪里存在着捉弄人摧残人的官僚化的罗网, 那它就有一个恰当的名字 “第二十二条军规” 意为:“ 难以逾越的障碍” 或“ 无法摆脱的困境 ”象征人们处于进退维谷的窘境。
  我国古代《韩非子 ·难势》的寓言故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上下矛盾的悖论。按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如果仅仅有第一个语言层面上的内容, 只单独夸矛,是行得通的, 可以令人信服, 反过来只单独夸盾也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把两个语言层面的内容联成一体, 经过逻辑
  推导则会发现其中隐含的悖论。“黑色幽默”的核心即是悖论。《 第二十二条军规》 最为广泛地使用了这种悖论。按照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的规定,飞行四十次就可以不再执行飞行任务,尤索林早已超过此数,可就是不能回国。前一等兵温特格林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温特格林、丹尼卡医生和尤索林的对话内容就是一个典型的怪圈, 即悖论。
  “就第二十七司令部来说, 你只要飞四十次就行了。 ”
  尤索林听了十分高兴。 “这么说我可以回国了。对吗 ?我已经飞了四十八次。”
  “不行, 你不可以回国。”前一等兵温特格林纠正他说。
  “你疯了还是怎么了 ”
  “为什么不可以回国呢 ?”
  “因为有二十二条军规嘛。”
  “第二十二条军规”
  尤索林大吃一惊,“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底跟这有什么关系?”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亨格林 · 乔用飞机把尤索林送回皮亚诺扎岛后, 丹尼卡医生耐心地回答他说,“无论何时你都得执行司令官命令你所做的事。”,
  “可是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说, 我飞满四十次就可以回国。” “可是他们并没有说你一定得回国 。你一定得服从命令。圈套就在这里嘛。即使上校违反了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的命令, 在你飞满规定的次数后还叫你飞行, 你还得飞嘛, 要不然,你就犯下了违抗上校命令的罪行, 那样一来, 第二十七空军司令部当真要向你问罪啦。”这个典型的怪圈是由悖论构成的。它包括两个命题,后一个命题暗含有否定, 抵销前一个判断的意义。甲命题规定飞 次就可以停止飞行,乙命题规定服从司令官的命令, 而司令官又可将飞行次数无限提高, 让人永远飞行。《 第二十二条军规》 就是这样广泛使用不同语言层面之间隐含的悖论, 对美国专制机器造成的普通人的难堪处境进行巧妙的揭露。
   《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黑色幽默的典范之作,其手法自然包揽了该派作品的主要特点。这些古怪的言辞并无荒唐的意味, 相反却隐含着许多严肃的寓意, 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探索。有鉴于此, 我们不得承认, 象黑色幽默作家的其它作品一样,《 第二十二军规》 虽然以反理性、反道德的面貌出现, 但纵观其本质, 它却融人了海勒作为一位正直的美国人全部的理性与道德。
  参考文献:
  [1]莫里斯 ·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上海外语出版社, 1985年版.
  [2] 石璞《西方论文史纲》,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3] 陈焜《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4] 石昭贤、马家竣、卢永茂、潭绍凯《 欧美现代文学三十讲》,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5] (美)尤尔根·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 载交国锋、 王逢振主编《 二十世纪欧美文论名著博览》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6] (美) 约瑟夫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南言语、 赵守根、 王德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年版.
  作者简介:孙婧,河南商丘人,1982年10月出生,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任教多年,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推荐访问:军规 黑色幽默 十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