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为什么排斥人性?]人性的光辉作文800字

  一个女儿和妈妈走在公路上,眼见妈妈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击,摔出十多米远,倒在血泊中,伤情危急。女儿守着妈妈哭了一会儿,急救车还没有到,就被劝离了。——她要到哪里去?哪里比这里更需要她?
  在一切的人性,一切的人间道德伦理上,肯定找不到一种理由,让她在这个时候离开。任何宗教也不应该拥有让她离开的精神控制力。不然,一般的社会组织和政治机构,允许父母病重的时候请假侍候的规定,就不合理了。何况是在母亲这么危急的时刻?
  如果世上真有那么一个地方,叫这孩子抛开母亲急急地投奔,那相当于说,那是一个比母亲更重要的地方?
  是的,有那么一个地方。那个孩子是被交通警察,以及跟她的妈妈一样,送孩子奔赴同一个地方的家长们劝离的。家长们毕竟是成人,成人即成熟的人,知道孩子面临比母亲的生命更重要,比守在病危的母亲身边更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就是高考。因为是高考,所以,这个孩子应该狠下心,丢下妈妈去进考场,应该放下妈妈可能有个三长两短的恐慌去做试卷。
  笔者写作此文的时候,高考已经结束。更多类似的悲情事件见诸媒体。一位考生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去世十二天。原来,父母送他赴考后回家途中遭遇车祸,母亲身亡,父亲仍在重症监护中。也是他的亲属们为了“不影响他的高考”而没有通报他。
  这就是中国的高考。这就是中国的家长和亲人们,在生命与高考面前的一致选择。这实在太可怕了。这样的高考,如愿地考上了,又会怎么样?今天,如果这孩子考上了,我们说他幸运;要是在过去某个年代,他考上了也得立即回家,为父亲居丧守孝呢。
  我们要想一想,无论这孩子考上考不上,难道他不会在某一天,为这次考试而后悔吗?如果他终身都不后悔,那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位科学家,早年离开大陆,母亲在大饥荒中饿死。晚年,当记者问他是否感谢父母当年的选择时,他说:“不,如果我不出去,父母不一定会饿死。”——这样的回答,才是教育所应该追求的结果啊。
  不仅是家长,整个社会对高考的“重视”,更是罄竹难书。已经闹出了杀青蛙为高考营造良好环境的荒唐事件了。为了高考,连青蛙都得死,你说到底谁该死呢?
  对此,我同样希望有一天,在杀死青蛙的夜晚读书考试的青年们,在某一个清凉的夜晚,想念一下那些消失的青蛙。
  高考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一切,并不是高考的本来面目。如果教育是为了人生更美好,那么,高考就不应该具有战胜人伦的异化力量。
  当然这不是高考本身的错。全世界都在高考,也只有中国考成这样。
  中国的高考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考试。所有的大学,每年都只在一个统一的时间里招考一次。所有的中学毕业生,一年只有一次报考机会。对于大多数平民子弟来说,这还是唯一一次绕过拼爹命运的稍显公平的机会。高考对他们来说,就是拼自己。
  但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大学和考生都失去了互相选择的机会,更加大了考生的压力和家长的忧虑。
  假如每年有两个考季,各个大学可以选择一次招生,也可以两次都招。大学既可以单独招考,也可以和别的大学联合招考。这样,一个青年可以在高中毕业后连续报考好几所,或者好几个类别的大学。然后坐在家里等通知,再在这些通知中选择学校。这会给考生和大学带来很大的自主性。极大地减轻考生的压力。
  这不是什么创新,过去就是这样。事实证明,它有很多好处,其中一项,是考生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压力。
  当然,高考制度是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教育制度又是社会制度的部件。教育得服从国家意志。“统一”是最有利于社会管理的。技术操作上的多元,直接带来管理难题。例如,各大学自主招生,要是夹带进不正确的思想,谁负得起责?还有一种合理的担忧是,以中国现阶段的腐败程度,让大学自主招生,会腐败成啥样子?
  但是,即便这样,某种技术化改革,也是需要实施的。让大学分类型,分层次组团招生,一年进行两次招考,天不会塌下来,却会给社会大大地松一次绑。最主要的理由是,这样的教育,这样的高考,不改革不行。
  【选自新浪博客】
  插图/前路漫漫/邝 飚

推荐访问:高考 排斥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