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和写意的区别【工笔写意总相宜】

  九年级《雪》: 写景手法独特,散文诗般情景交融。  《雪》一经问世,引来了诸多关于“南国的雪”“北方的雪”象征意义的不同解读,我们学习该文,不妨另辟蹊径,从赏析《雪》的写景手法入手。
  一、抓住特征写景:吹尽狂沙始到金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雪景写得晶莹娟秀,绚丽多姿,“滋润美艳”四字准确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质。但是,朔方的雪花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它既没有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更无奇花异草相伴,但独立不羁、昂然向上。这两种美水乳交融,构成一曲和谐的雪的二重奏,更显示出鲁迅散文诗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对比衬情写景: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的作品中经常构成这样的对比:故乡与异地、童年与中年、过去与现在等。对比是一种运用广泛、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手法,它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雪》的又一写景特色即对比。
  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对比,作者的感情也逐渐由平静变为热烈。在文中,两幅雪景图营造的意境是完全不同的:一幅是记忆中的故乡雪景,一幅是眼前的朔方的雪景;前者美艳,后者冰冷;前者粘连,后者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前者着笔在“积雪”,后者着笔在“飞雪”;前者蕴含着春温,后者抗击着严寒;前者会逐渐消逝,后者却“蓬勃奋飞”……而这一切对比都落脚在前者的明艳春色、情绪低回及后者的凛然难犯、顽强奋斗的精神上。
  三、讲究层次写景: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首先绘出江南雪的全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各种鲜艳的花朵,在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艳丽。先生还写了“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写花草、蜜蜂,都是为了写出那在严冬里“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然后勾勒儿童戏雪的近景,“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最后突出坐在雪地上的“大阿罗汉”的特写——“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这一段描写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用一连串分镜头具体、细致地表现了雪罗汉消融的过程,暗示平和优雅的事物固然美好,但经不起外力打击,不可过于眷念。在这里,作者以实写虚,化景物为情思,从想象到现实,层层推进,笔触随情感而游走,愉悦的情绪因雪罗汉的慢慢消逝渐转深沉,这样,形成了意境的层次,使画面格外鲜明动人。然而更重要的是,雪罗汉在内容与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继而立刻进入对朔雪的描写,读者不仅不感觉突兀,反因作者笔锋陡转,已感到压抑的情绪重新振奋起来,拥有了强烈的共鸣。
  四、妙用修辞写景:浓妆淡抹总相宜
  写江南的雪,晶莹娟秀,绚丽多姿。或形容,或比喻;或写色彩,或状形态,或暗示香气;或写静态,或写动态;或实写,或虚写……总之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是运用工笔手法所致。在写朔方的雪时,采用写意手法,运用粗线条集中勾画“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点和“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动态。这样工笔和写意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文章以描写为主,几乎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作者的情感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
  总之,这首散文诗在写景的手法运用上给了读者很多启示,从工笔与写意相比、相称到相谐,成就了散文诗的情景交融之美。
  课文背后的故事:
  本文通篇写雪,然而却以“雨”开头,以“雨”作结。可以说,“雨”才是统摄全篇的灵魂,其他描写都是以“雨”为参照的。
  在中国文化中,“雨”往往与“云”连用。《说文》中说:“雨,水从云下也。”古代先民大约先是看到雨自云天而降,滋润大地,万物生成。但是“云”和“雨”毕竟有别,“在天为云,坠地为雨”。《说文》中还说:“雪,凝雨。”因为雪是由雨变化而来的,故写雪先写雨,雨变为雪,经由了寒气的冻结,其中所包含的对现实的思考自不待言。

推荐访问:工笔 相宜 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