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暖违时节,五味香糁入_盛夏时节讲究五味养生

  现在的人们对于养生越来越重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一年四季养生各有特点,而在夏天养生,如果和五味联系起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究竟是哪五味?它们和夏季养生有怎样的关系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特地采访了紫禁城国医馆程宝生教授。
  程教授是中国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中医主任医师、中医执业注册医师、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理事。
  【辛、甘、酸、苦、成,各有各的作用】
  程教授介绍说,辛、甘、酸、苦、成谓之五味。五味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但又不能太过。如果体内缺乏某一味或某一味太过都会导致体内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疾病产生。
  辛、甘、酸、苦、咸,在祖国医学中医的理论中,有其各自的作用,对某一脏腑有着特殊的作用,对某一种疾病起着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五味确定的依据,最初是由正常人(健康人)口尝食物(药物)的直接滋味的感觉而得知,继而人们发现食物(药物)与药效(作用于人体的作用)之间存在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从而确定五味对人体生理病理上的反应和一定的作用。
  由于同一种食物或药物,它所含有的味不是一种,有的甚至同时含有2、3种或者更多的味。那么它的作用相对就要广一些,可有多方面的作用,这在食物中和中草药中是非常多见的。
  【五味“杂陈”有分工,滋阴祛寒各不同】
  程教授说,五味各有特性,在夏季养生中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首先,我们所说的辛味,一般指辣的味道,但在药品中只是微微有一点辣的感觉,而有发散作用的也归在辛辣之中。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辛辣之味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粮食、肉类之中。如生姜、大蒜、辣椒、韭菜、洋葱、胡椒等。辛味有发散风寒、宣通气机的作用。如生姜(姜糖水)可以治疗轻型的风寒感冒、妇女虚寒性痛经等;辣椒可以祛风散寒止痛,对风湿有一定的作用,辛味还有营养皮肤、促进消化和有助于肺的宣发功能等作用。
  缺乏辛味可引起皮肤干硬、粗糙、视物不清、胸闷、心情郁闷等。
  辛味具有发散作用,在夏季中也可常用到这一作用的食品。
  在夏季中,有些人们含凉饮冷,很容易小感寒邪(如空调病),这时用一些生姜沏水,可祛除寒邪。生姜是辛温发散之品,如凉品摄入过多,损伤胃肠,生姜和胡椒也可驱散体内之寒邪,胡椒也为辛温发散之物,在盛夏季节,也可为常备z品。
  其次,我们所说的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甘味入脾,首先是补益脾脏,因脾为后天之本,补脾才可以健身、强身。
  甘味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粮食谷物、豆类蛋娄、牛奶和一些蔬菜水果都有甘味。
  甘味可分为甘淡、甘酸、甘辛、甘苦、甘成。由于甘味有其相兼的气味,所以对应某一脏腑、通过脾胃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某一脏腑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食物中甘味品的消化、吸收和合成是由脾的功能来完成的。脾不健运或脾气虚衰就会使体内缺乏甘味,在小儿中表现为发育迟缓,在成年人中表现为消瘦、乏力、怕冷、气虚、倦怠,有的可表现为血虚,低血压水肿等。
  甘即为甜,食品中糖为甘的最典型代表。夏季中,人们对糖的依赖是非常大的。糖可以给人补充能量。在夏季中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是下降的,尤其在一些体虚人群中,由于不能很好地进餐,再加天热而出汗过多,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在此时,糖就有了很大的用处,此时及时补充糖水或甜食之品,就可以立即缓解。
  第三是酸味。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多在水果蔬菜之中,可滋养肝阴,助长肝气,还具有健脾、增加食欲(消食)、明目的作用,也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加新陈代谢的重要食物(药物)。
  酸味之品,还有生津和滋润美容的作用,如动物的肝脏、牛奶、蛋黄等。酸味品具有预防感冒(用醋加热后熏屋)和预防肿瘤的作用。
  体内酸味的缺乏可引起肝阴不足或肝血不足,可引起脾燥、冒火偏旺的口腔溃疡等。酸味还可以消毒,如在夏天多食一些酸味之品,可预防胃肠疾病,如腹泻、痢疾等。
  酸味之品,可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夏季暑天,人们常见口渴、咽干,因暑天汗出伤津是为常见的现象,而酸味在其中有很好的调和作用,如乌梅,可以生津止渴、又可敛汗养阴,也可防止汗出过多,还可生津润喉、缓解口咽干燥,真是一举两得。
  第四是苦味,有泻热(火)燥湿、坚阴、助消化的作用。
  苦味是人体不可缺少、作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营养成分。苦味不好吃但在体内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就是这个道理。
  在许多蔬菜和食物中都含有苦味,如苦瓜,味苦、可以清热去火,是夏季暑湿季节最佳的蔬菜之一,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中暑。还有助于消化的作用。还有如食物烤黄、烤焦后也可以产生苦味,茶叶中也有苦味,都可以助消化、增强胃肠的蠕动。
  苦还可以燥湿,缺乏苦味可发生食欲不振和心脏疾患。苦味通于口,体内缺乏苦味,可以使人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在夏季中,食用苦味之品,可以清热解毒祛暑。夏季暑天为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食苦则可以清热也可以祛暑,如苦瓜、茶叶(水),都是预防中暑和驱除暑邪之佳品。
  最后是咸味,它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
  咸味在很多食物和调味品中都有,如盐、酱、酱油等,海产品如海带、虾、螃蟹、甲鱼等。
  咸味可软坚散结,可治疗症瘕积聚一类病症,如子宫肌瘤等。咸可以强筋壮骨,可治疗软骨病、膝骨关节无力等。
  咸味中盐为最典型的代表。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品,在夏季中更为重要。俗话说:成中有味,淡中有鲜。在夏季中,天气炎热使人们的食欲减退,而盐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使人增加食欲。夏季酷暑炎热汗出量多,流失的盐分比较多对体内造成伤害。盐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钠,是体内不可缺少的一种化学物质。
  【五味对人体都很重要,相互制约不可失衡】
  程教授特别强调:五味是人体所必需的物质,在人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医治疗疾病中又是其治疗理论的一部分。历来人们都非常重视五味在人体中的重要怍用,但也不可过多地摄入,也不可由于偏嗜或食物单调使某一种味多摄人,进而使体内五味失调,因为五味在人体中是有相互制约作用的,一味失调则其余四味也随之失衡,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形成疾病。
  酸味太过:可损伤脾胃,酸味浸渍胃肠,可引起吞酸、恶心、心中灼热、胃痛、不思饮食、呕吐、甚至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引发胃溃疡的发生。
  苦味太过:苦性燥,苦味太过,会损伤人体阴精、阴液,多食苦则心火偏亢,最常见的可引起心火、胃火,如中药的黄连、黄苓、龙胆草,都有很强的泻火作用,但欠服反而会化燥伤阴,而燥火内生。
  食苦过多:可以形成脾阴虚的胃火感,尤其是素体阴虚、血虚、精液亏损或发热而体内无湿邪的实火者,应当特别慎用苦寒之品。
  甘昧太过:甘甜食物是很多人的偏嗜的,尤其是儿童,有些南方地区也多食甜味,过量食甘则骨软化,嗜甘又多齿病,因齿为骨之余,甘肥之品,阻碍消化,可引起食物反流或满闷不适。
  辛味太过:辛味太过则伤津耗气,辛可发散,汗出则伤津和耗气。如果汗出过多,那么人体的正气也可随汗而外泄,导致气虚,而使腠理疏松(皮肤松弛、汗孔大开),人体虚弱(即抵抗力减弱),多易发外感病。
  辛辣之味太过,也可刺激胃肠,而产生腹内灼热或不适感,即人们所说的倒饱嘈杂,所以气虚、阴虚者禁用或少用辛味。
  咸味太过:咸味太过则伤肾、伤血。成人肾,太过则伤肾气,久则肾气虚,故有肾虚水肿者禁用。
  咸入血、伤血、胜血,《黄帝内经》早有记载,咸可使血涩,所以阴血虚者,少食咸。如果高血脂、血的黏稠度高,则应少食成味。
  人应以新鲜的杂食为宜,五谷五畜、五果五菜、杂合而食、不可偏嗜,这样才能够供应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使人体始终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所以:
  偏嗜酸味者,应配以辛甘之品;
  偏嗜苦味者,应配以成甘之品;
  偏嗜甘味者,应配以酸味和辛味;
  偏嗜辛味者,应配以苦味和酸味;
  偏嗜成味者,应配以甘淡和酸味。
  人们的生活中是五味俱全的,如果偏食者特别要注意和及时调节,即《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推荐访问:盛夏 时节 养生 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