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试析高校扩招后师生关系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呈现出准市场化运作的特征,产生了一系列新型问题。本文试图分析高校扩招后师生关系中出现的若干突出现象,并提出初步对策。  关键词:高校扩招;师生关系;问题
  一、高校扩招后师生关系中的几大突出问题
  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在市场经济时代,中国教育体系发生了重大嬗变。随着公费制度的取消和大学扩招的狂飙突进,中国大学的营利冲动开始急剧突显,学生越招越多,学费越来越高,教育在事实上出现了"产业化"特征,这导致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出现师生关系的疏远化倾向。一方面,学生人数剧增导致教师教学与管理负担加重,或顾此失彼,或无暇他顾。面对师生人数比例的严重失衡,大学教师常常被迫进行"大班教学",在课堂上同时面对七八十名乃至二三百名本科学生,连学生的姓名、相貌都难以记住、记全,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学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和日常学习状况了。⑴研究生教育中这一问题也在日益恶化。全国政协委员柴宝成认为,随着研究生的扩招,一个博导每年招进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数量有的达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个茶壶配二三十个盖的现象越来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感慨,过去那种一对一的师生比已经过去了,所谓师生如父子一样在饭桌上讨论学问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师生交流减少、交往困难,自然使师生关系淡漠。⑵另一方面,由于师生角色的定位滞后和教育体制的落后,大学课堂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形, 不论学生是否反馈、接纳, 教师的意愿常常强加、灌输给学生,导致师生难以配合默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多媒体教学的盛行, 导致师生间更多地表现为"人机"对话关系, 人为地割裂了"教书"与"育人"等原本属于教育的综合功能,师生间人格精神的理解与交往更是无路可循。
  (二)高校科研管理中出现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倾向。一方面,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需要实习、兼职、求职,因此人脉丰富、"神通广大"的教师更易受到学生欢迎,而"资源匮乏"的教师则遭冷落。这在读研、读博选导师时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公开报道,很多研究生就是冲着导师的名气、项目、社会资源"慕名而来"的。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研究生成了科研项目的劳动力,导师被形象地称为""老板""。导师要找到项目才会有资金,有了资金才好招研究生,所以老师千万百计找项目,然后招研究生来免费做项目,研究经费则成为老师的合法收入。这直接改变了知识和人格传承的师生关系,表明"师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一种劳资关系。"
  (三)学生人身管理中出现师生关系的模糊化倾向。以婚姻管理、计生管理为例,2005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正式取消了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2007年8月,国家计生委、教育部、公安部三部委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规定对已婚学生合法生育,学校不得以其生育为由予以退学。但是,在校婚育实际上给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以前要管学生吃住读书就业,现在还要管他们结婚生育。"三部委的《意见》是对高校以往的管理纠偏,但新政策产生了新的问题,诸如:第一,教育资源。学校每年的招生名额有一定的限制,因生育引起休学或延长学习时间,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让教师的教学安排和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受到冲击。教师既不能阻止学生结婚生育,也不能强制学生到堂学习,只好顺其自然或不闻不问。第二,制度配套。允许大学生结婚,其夫妻的住宿问题就很难解决,若再加上婚后怀孕的话,休学、弹性学制等制度就需要进行一连串的配套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这一系列要求,既不能简单拒绝,又无法轻易满足,因此只能委婉应答、推托迁就。第三,社会问题。学生缺少必要的社会化,无论在年龄岁数、情感成熟程度,还是经济能力、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令人存忧。但是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高,责任意识不足,可能降低婚姻的质量,甚至可能带来更高的离婚率,从而影响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的运行成本。⑶教师对此常常是无权过问、无法涉足、无可奈何。总而言之,在学生婚恋生育等私生活领域,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了"真空地带",双方的关系定位日益混沌化、模糊化。
  (四)高校宿舍管理中出现师生关系的对立化倾向。一方面,扩招后,高校全面实行大学生缴费住宿制度。住宿费用不断飙升,水电费用隔年上涨,但宿舍装修、家具、宽带、电器等硬件设施并未以相应的速度进行升级,教师对此常常无能为力,这引起了学生的不满。另一方面,在实行缴费住宿制度后,高校为加强在校大学生管理、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继续实行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对夜不归宿、带人暂住宿舍的学生具有登记权、批评权、拒绝权甚至处罚权,难以满足崇尚自由、个性自我的80后、90后大学生的需求,加剧了住宿管理矛盾和师生间的对立。大学扩招后,出现了大规模的、遍及大江南北的校外租房乃至同居风潮。高校宿舍面临"空巢"危险,在住宿缴费和学生管理上面临巨大压力。2004年6月国家教育部发文明确表示,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这虽然受到学校的欢迎,却遭到大学生群体的强烈反对,造成师生之间或明或暗的冲突。规定发布后,租房之风禁而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时隔仅一年,2005年7月19日国家教育部又下发《高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提出:如果大学生坚持在校外租房,高校将不再强行干预,而是制定相关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大学生校外"禁租令"的解除,使教师在住宿管理中的地位下降,在师生互动中的权力弱化,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人身依附程度。
  二、高校扩招后师生关系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关系的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打破了既有的利益诉求关系,这是导致师生关系出现疏远化和功利化倾向的深层原因。刺激消费扩内需、学龄人口高峰、教育大众化、毕业自谋出路等政策直接导致了缴费上学体制的确立和教育产品化口号的滥觞,客观上制造了一种"学生向学校(教师)购买教育产品"的关系,但大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和计划经济时代一样,缺少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尤其是缺乏提高优质服务的意识,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一方面,学生缴纳了高昂的学费来接受高等教育,但一些教师却表现出懈怠心理和疲劳心态,拿着多年不变的教案开展教学,举着统一印制的教科书照本宣科,放着内容庞杂的幻灯片投影"展示"知识,对学生的质疑和不满或听而不闻,或心生不满。⑷这样的教育产品质量,让学生大呼"上当"。师生双方不但关系冷漠,而且还彼此隔阂。⑸另一方面,当前的激励机制导致很多教师忙着发论文、评职称、跑项目、拉资金,教学成为一项"应付交差"的"规定动作"而非高尚的职业追求;当前的就业体制导致学生以追求个人利益为优先选择,将教育"工具化"、教师"掮客化"、行为"金钱化",一旦教师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学生便"用脚投票",让人感到震惊和无奈。

推荐访问:扩招 若干问题 师生关系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