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态方面剖析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下状态的几点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追求的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根据情况分别选用了四个版本的教材:北师大、人教、西南师大、苏教这四个版本。从两轮的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来看,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现象: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元。以往的“鸦雀无声、纹丝不动”的课堂变得“畅所欲言、热闹非凡”。由过去的老师一言堂改为学生的大家谈,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有很多个性的思维在活跃,这是新课改让我们看到的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不管对这场新课程改革持什么态度,赞同也好,反对也好,怀疑也好,支持也好,这场改革已经产生了震撼人心的作用,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看到了都无法回避的存在。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让我们常常思考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本质意义。然而在这看似热闹与精彩的背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课后完成的作业效果产生了明显的反差。课堂表面热闹生动,但却失去许多真正数学的东西,缺憾不少,教学效率低下,一个教学内容需要用课后很多时间把要讲的内容逐一展开。这让我们又不得不扪心自问:课堂教学真的有效了吗?应该如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笔者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呈现低下状态所作的几点分析和思考:
  一、 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备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我们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利用上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解,了解学生是否已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等。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活动紧凑严密,尽量发挥每个单位时间的最大效益,由于现在很多学生在入学前都进行了一些不系统的学习,有的学生却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就造成了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对当前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例如在正式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之前,已经具备十分扎实的基础,与《课标》提出的每分钟10题的要求已十分接近。基于这样的事实,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学习起点是什么?如何定位?教学重点如何转化?教学重点不再是计算技能的习得,而应该在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计算活动中的数学方法训练上,通过合适的训练形式挑战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差
  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教材,课程资源体现了让学生从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尽量做到与生活紧密联系,去掉了很多数学理论和概念的教学,倡导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注重过程,这样确实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但是因为教材的编排意图,很多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一节课下来教学密度量小,通过情境教学,只解决了一些问题,或者很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完成质量差。所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教学目标的具体确定,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三维目标。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圆的认识”一课中,由于平常生活中学生一般只见过圆状物体,很少有圆的图形感悟,特别是直径、半径、圆心理解起来很抽象。为了能在实物中认识它们,采用以下教学:先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圆形表面,接着用小圆片进行对折操作,在若干次对折中很直观地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研究圆的特征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研究画圆的方法。有条件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效果可能更好。
  三、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高,质低
  一些年轻教师的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采用大量的小组学习,制作了生动的课件,课中采用大量的情境导入教学与游戏,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时不时地转身交头接耳,自由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情绪高涨,乍看上去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高潮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只是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的活跃,数学思维含量不高。这样的课有点“花”,甚至课堂秩序有点“乱”。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听课老师也觉得轻松愉快,但数学学习不是活动课,,而且从课后作业来看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原因是教师怕自己回到传授者的角色,担心学生有接受学习的嫌疑。因此,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讨论,于是,小组讨论常常有,只是没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大众喧哗,以名义上的“探究教学”教学来代替从理念上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进行变革。这样的假热闹教学是一种无效至少也是一种低效的教学。理想的数学课堂应有更高的追求。
  以上就是我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呈现低下状态的几点分析。要改变现状,只有找准病因。数学课应当追求真实有效,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数学更应有一种平静氛围中思维的碰撞,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教师与学生间应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交流沟通,用智慧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冷静地思考数学问题,有序地互相讨论,合作学习。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以上几个方面优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其实现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归根到底是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胜任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推荐访问:几点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