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探讨与研究|四川科技馆要不要门票

  摘 要: 在当前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倡导科学精神的科普场馆更应该锐意改革、积极创新。科普场馆要秉承创新理念,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进行改革;把握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充分发挥科普的教育作用,使科普场馆成为培养广大民众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综合素质的殿堂。
  关键词: 科技馆 科普 科普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科教兴国”战略理念为指导,科普场馆作为科学教育机构,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平台,能够培养公众科技兴趣,满足公众的科技需求,并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始,伪科学泛滥横行,党和国家做出明智的重大决定,坚决遏制封建迷信思想的重新抬头,经过这个“科学危机期”后,科学才成为社会主旋律进入高潮。1994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2002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6年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近年来,从SARS、“神五”飞天到三聚氰胺公共事件,几乎每一件社会热点问题,都伴随着科学普及的广泛传播。在这些活动中,社会各界广泛主动参与,传播辐射范围很广,城乡社区公众科普需求十分普遍,科普与社会的互动空前密切,科学普及从被“冷落”已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然而,当科普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社会巨大需求的时候,原来的科普机制开始显得陈旧,科普的“瓶颈”开始出现:科普经费投入较少,科普设施严重不足,科学家对科普缺乏责任与热情,高素质科普人才难以寻觅,科普缺乏社会的回报。
  只有弄清问题存在的原因,才是发展创新的关键。我们可从三个层面来解决科普场馆科普教育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就是科普教育的功能定位问题,应该以培养观众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科学素养为宗旨,这也是科普场馆最高的目标;第二个层面是解决观众在科普场馆学什么的问题,即如何在观众心中构建比较完整、全面的科学概念的问题;第三个层面是科学教育的形式问题,它是解决吸引观众的问题,也是引导观众热爱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手段[1]。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从第一个层面出发,再考虑第二、第三个层面。如果教育的形式与教育内容产生矛盾,形式就要让路;如果教育内容影响到教育功能定位,教育内容就必须重新考虑。
  一、科普教育功能定位
  首先,从科普功能定位来说,科学普及要覆盖科学内涵的全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2]。科学普及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而且要进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一“核心”领域,使公众真正了解科学的含义,弄懂科学的本质,以科学的态度和眼光认识、分析世界,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然而,“在科普实际中,重视科学知识普及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普及,形成科学素养失衡,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学生中普遍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这严重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普教育要从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向全面普及转型,要以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作为统领科学素质建设的主线,这是确保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规定的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这一目标的思想基础。毋庸置疑,科学知识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不仅如此,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上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在科学技术功利化泛滥的今天,真正认识科学的本质,将科学也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方法、一种智慧,纳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不仅成为科学技术专家、学者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应该成为公众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同贝尔纳所说:“科学思想的扩展对人类思想的全部形成的改造已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说要把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作为科学普及的“核心”问题,落实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上,切实改变那种缺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的“短视”的科普。
  二、科普教育内容设置
  1.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科普教育一定不能只从概念出发,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固有的思维定式。就整个社会而言,普及一般性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弘扬科学精神,是共同的需求;而针对具体对象的多样化需求,则要求科普工作的内容、手段多样化。建设科普场馆是站在学科的发展、专家的位置上想问题,还是真正考虑到了大众和青少年的需要,这是教育内容设置的核心问题。针对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情况,科普工作应该认真分析研究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有的放矢地为社会公益提供科学文化产品。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潜心研究如何设置科普内容以调动公众的求知欲,满足情感、喜好和探索的问题。
  现阶段科普工作对象是全体民众,包括青少年、科技人员、领导干部、城市居民、农民等各个群体。譬如,针对青少年,要让他们不仅参观、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自然现象,学到许多科技知识,而且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要引导学生认识现有科学知识的有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和学习探索的无限性;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要启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科技人员,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人都需要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科普教育应该重视展示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重大走向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领域,使他们通过参观学习丰富和扩充已有的知识背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针对社区居民,普及卫生健康的知识,提高抵御迷信的能力,着力培养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比如为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可以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健康讲座,为公众答疑解惑。
  2.与当地实情结合
  科普场馆要逐步成为当地承担公众课外科学教育的主要部门。最好的科普场馆往往不是建筑规模大和展品数量多的,而是能够体现科学教育功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场馆。每个科普场馆自身的起点和当地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都不会成为其建设的重要障碍。只要它坚持正确的理念和方向,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受到本地观众的欢迎,就有可能建设成一流的科普场馆。
  3.贴近社会生活
  离开了人们的现实生活,科学技术就会失去本来的意义。科学教育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并且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贴近生活是指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内容的设置不论宏观还是微观,不论复杂还是简单,都应当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比如,为纪念汶川大地震,提高人们防震自救能力,可以举办关于地震知识的大型科普展览,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教育,可以引导人们通过科学技术来关爱生命,享有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
  三、科普教育形式安排
  我们应该在科普教育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常设科普展览是科普场馆的主要形式,它决定着科普场馆的地位和作用。科普场馆要争取多举办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科普展览,关键应该把握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向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科普场馆展示分区的模式可以采取主题式,在每个主题下面不是简单的展品摆放,而是通过知识链、故事线的方式表现出来,使科学知识的内涵寓于吸引公众的故事情节之中。
  除常设展览外,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将是科普场馆最有生命力的科学教育形式,可以丰富科普场馆的活动内容,活跃科普场馆气氛,更好地宣传科普教育理念。科普教育形式主要有:(1)开展精彩、短小的人工表演项目,唤起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2)开展灵活多样的科学培训活动,增加动手实践的操作项目,让学习者亲自体验,体会到科学的乐趣。(3)利用教育前言阵地,举行各种内容的讲座,发挥科普场馆的科普教育作用。(4)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如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等,为广大民众提供科普教育服务。(5)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四大媒体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6)编写引人入胜的书籍,透彻、准确、清晰地讲述科普场馆各类技术资源。
  以上是对科技馆科普教育内涵的思考与探索。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科技馆如何成为现代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推动科普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体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议题。我们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科技馆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先进科技馆建设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吸收再创新。同时,我们期待着在政府主导、行业引导、社会参与下,科技馆能够发展成科普教育理念现代化、设施现代化、有自身特色的、展示手段现代化的现代教育场所。
  
  参考文献:
  [1]甘海鸥.科技馆事业发展与科普教育作用浅谈.科技资讯,2007,(27):226-227.
  [2]高峡.以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统领科学素质建设.科普研究,2007,(3):11-16.

推荐访问:科普 科技馆 探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