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物理学科试卷分析: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命题说明�      本套试题兼有毕业和升学两大功能,且课改、非课改区共用一套试卷,同时物理、化学同堂考试,因此命题原则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注重双基,强化能力,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注重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定位于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两考合一”的要求,更加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所以在难度上考虑:毕业部分易题与中档题的比例为8∶2;去掉了去年用“*”区分毕业与升学试题的形式;升学部分中档题与难题的比例为2∶1;整卷试题难度较去年课改区的中考题有所增加。整套试卷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同时也照顾到了非课改区的考生。另外,由于今年理、化同堂考试,考试时间两科共150分钟,因此对物理试卷长度控制为24题,使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课改、非课改区区分试题共3道,两个选择题和一个填空题,都是在同一个能力要求下设置的考点,两者的难度一样,均为容易题,共8分。�
  试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考生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尤其是强调了最基础的物理知识,使能够正常进行学习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题目易、中、难比例为8∶1∶1,有效地控制了试卷难度,并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初中物理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全面重视。�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突出“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特点,如试题3、4、5、7、8、12、13、15、18、22等。�
  (3)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如试题18题、22题属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物理语言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反映考生科学素质的高低;又如试题10通过对物理量测量方法的考查,可以反映考生掌握物理研究方法的情况。�
  (4)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色,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试题20题。�
  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试题设计科学、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并关注社会热点。整套试卷考查的内容基本覆盖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各部分占分比例与教材的知识结构相协调,并体现了初中物理以力学、电学为主的知识结构。�
  
  2部分试题分析�
  
  试题4.在图1所示的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
  �
  此题用图片直观描述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光学现象,让考生从中判断哪一个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评卷结果得分率相当低,错选B的特别多。从中反映出考生没有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物理基本概念。命题者设置的一道容易题,结果成了中档题,值得我们深思。�
  试题8.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cmB.小于10cm�
  C.大于20cmD.在10cm和20cm之间��
  此题在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错选�C、D�的较多。学生对本题中的太阳光应视为“平行光”不清楚,找不到焦距;另外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熟悉也是错选的重要原因。从中可反映出光学的教学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想应通过多建立物理情景,演示和学生实验来解决。�
  试题16.如图2所示,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乙物体的物重G,则所用的拉力F�甲F�乙,其机械效率η�甲η�乙(两空均选填“>”、“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由(2)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半径r的关系。�
  此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情景,综合考查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力做功的计算等基础知识,设由浅入深,通过表格,蕴涵丰富的信息,立意新颖,综合性强,试题灵活。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精神。(2)(3)(4)问难度大,区分度好。考生出现的主要错误在于基础不扎实,如(1)问混淆重力、重力做的功两个概念,功、功率的单位分不清;对所研究的物理过程分析不清,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不能将物体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联系,因此(3)(4)问大部分同学无从着手。暴露出考生思维能力较差,缺乏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关键和本质的东西,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当然,也有极少数优秀的学生,(3)(4)问找出了二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求出了比例系数。�
  
  3学生答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3.1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不到位,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核心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试卷分析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许多基础题丢分严重,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把精力用在解题上,特别是解难题上,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学习,认为概念和规律只要背熟就行,这是学习物理的大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在新课教学时要重视创设物理情境,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概念加以辨析,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深刻理解;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重视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适用条件,形成物理的知识框架体系。只有基础知识牢固,才能谈得上提高分析问题、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
  今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如试题1-7题、11-13题、15、16、18、19题、22题等,其中第1、3、4、5、6、7、11、12、13、15、22题等都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属于容易题,但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可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意识地创设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让物理走向社会”。逐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的习惯。�
  
  3.3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年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较全面,有基本仪表的读数、电路的实物连接、实验现象的分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均进行了考查;实验考题覆盖了力、电、光、热主要内容;首次出现全开放的实验题(21题)。题目由易到难,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充分体现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从抽样试卷看,测量工具的读数考生掌握较好,但电路的实物连接、根据要求设计电路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全开放的力学实验题学生也完成的不好。可见,实验能力的提升仍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去,特别在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深入理解知识,体会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解决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栏目编辑 赵保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重庆市 招生考试 试卷 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