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共鸣_语文课堂情感共鸣

   “情者,文之经;词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词畅。”刘勰这段精辟的论断,揭示了情感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指与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作为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对事物产生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为了生成语文教学的情感,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浓厚兴趣,因为这种兴趣本身就带有某种感情色彩,是学习的动力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目的来自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行为、互动的内部动因。据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分“逼压型”“义务型”“自我需要型”和“崇高理想型”,语文教学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类型,把其他各种类型向“崇高理想型”转变。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良好个性。”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要时时用发奋和进取的精神去获取知识,武装头脑,去做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人,这样必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和其他课程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有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形象。一本语文教材,包罗万象,它是生活的万花筒、知识的聚宝盆、人生的大舞台、智慧的百宝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这里的启迪,智能的开发,以引起学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与老师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运用多种教法引起学习兴趣,达到情感共鸣
   语文题材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这就给教法的多样性提供了余地。以成语导入、以名言导入、以诗句导入等等,不同的导入形式,能不断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融入文章的情感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点化手段、图片教学、多媒体技术已逐渐引入教学之中。从认识角度看,形象感比文字更具直接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力求进行形象直观的演示。图画、影视等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那些色彩鲜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洗练精辟的解说词、抑扬顿挫的课文朗读,均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广泛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建立参与机制,扩大学习兴趣,拉近与语文的情感
   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他们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可指导学生开展书评、影评等活动,让他们从阅读中吸取营养,从而促进活动课的开展,利用墙报开辟“发表园地”和编辑出版《优秀作文集锦》等形式,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造各种练笔条件,辅导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训练。
   总之,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通过情感教学,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能充满感情地去学习,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大大提高了效益,活跃了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三新学校)

推荐访问:探析 语文教学 共鸣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