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行】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要时刻渗透“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做到情境导入,让学生更好地学文明理,以激发学生情感,进而导行呢?下面浅谈做法。
  
  一、情境导入
  
  所谓“情境导入”即是授课者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努力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及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其情感,使之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阶段。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采用恰到好处的导入方法,如教师通过谈话、组织学生听故事或音乐、看图片、展示收集的资料(数据、典型的人和事)等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乐意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则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具有综合文字、表格、图像和动画等功能,图文声像并茂,动静快慢结合,更易于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例如,教学第六册第四单元《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第六课《俄罗斯》时,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搜索播放一段《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曲,让学生边听边看,要求会唱的学生拍手跟唱,其余同学欣赏莫斯科郊外的迷人夜晚之景。优美抒情的旋律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抓住时机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那歌中的‘莫斯科’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吗?”由此所设置的情境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课题“俄罗斯”之中,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产生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并使学生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认识《俄罗斯》这个国家之中。
  
  二、学文明理
  
  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依据教材的特点,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内容,使之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为此,教师必须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使之落到实处。
  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文字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形象、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将其制作成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思考题,组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达到动情明理。或是根据课文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参与研讨,积极发言,谈体会和感受,激发道德情感,加深道德认识。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一课,我先请学生完成“环境保护常识小测验”,然后利用电教媒体,呈现洁净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教室、校园、公园、餐馆等)中人们愉快地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境,再与空气污染的环境(用录像或录音的形式讲述两次载入史册的空气污染事件)对比,接着通过阅读感知“科技发展,人类面临的空气污染问题”等,让学生选择与空气污染相关的题目进行小辩论,使学生们了解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懂得“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明晓“空气污染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危害”的道理。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进入角色,初步了解和接受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激情导行
  
  “激情导行”即指根据教学的要求,在学生学文明理的基础上,激发其道德情感,使认识得到升华,产生正确行为的内驱力,并转化为道德行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把客观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实现知行的统一。这是教学的深化阶段,因为人们的认识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在这个阶段,学生也才能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对错美丑,增强其是非辨别能力。
  认知和推理并非道德的全部,甚至不是道德的本质成分,而我们《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的归根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推理的改善。为了促进学生将“知”转化为“行”,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种种迹象,增补认知或行为实践的练习。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体验才能学会如何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此环节的激情导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一首歌、一束鲜花,或是一封电子邮件,或是结合班级实际,进行对比辨析、榜样导行、实践导行等。
  例如,教学第九册《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堂角色扮演残疾人,让他们感同身受。然后,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行为的美丑。接着,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打算以怎样的行动帮助残疾人及老人,以怎样的行动计划去实施。最后通过播放《爱的奉献》或《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帮助他人”的角色表演,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走近残疾人和老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把行动落到实处。通过激情导行,使理论知识与体验生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达到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
  福建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推荐访问:品行 培养学生 品德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