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教育张玉:张玉滚 时代楷模

  朋友邀我观赏他精心制作的盆景。那些花木盆景造型奇特,意象万千,更出奇的是,朋友把幼小的黄瓜套进特制的容器里,黄瓜就慢慢长成奇异的形状,成为一件高雅的艺术品。叹赏之余,看到墙角下堆满枯死的花木,其中一些形态也极好,却早早地失去了生命;又深感可惜。朋友说做盆景成功率并不高,因为花木都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如果硬把主干砍掉催发侧枝,或者让本来向上伸展的枝条横向生长,往往会造成死亡,十盆里有六七盆活下来,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归来后,那些玲珑奇巧的盆景和多姿多彩的黄瓜老在眼前晃悠,我不禁思绪联翩:如果不是刀锯剪裁,绳索牵引,容器约束,人为扭曲,这些生物肯定会自由生长,不会变成现在的模样;或许它们不再具备商品价值,不再是人们把玩的景致,却仍旧是大自然的儿女,是没有变态的真正生命。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出发,我还是喜欢自然界的花木和瓜果,尽管它们不是那么美观,却让人感到真实,感到生命的律动和舒展。
  由此,我联想到目前的基础教育。近些年,素质教育呼声日高,课程改革波翻浪涌,成功教育、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校本教材开发、实践性课程等,很多新的尝试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肩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也在苦苦探索理想的教育模式,人本思想、人文关怀、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等新理念逐渐进入校园。这些理念无一不在引导教育向生命本质靠拢,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不能否认,希望的背后还散布着阴影,部分中小学的教育本质改观不大,看去泡沫满眼,听听涛声依旧。唯分至上,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强压硬灌,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等传统的思想和做法还在延续,老师忙碌辛苦而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学生紧张疲惫而体验不到求知的喜悦,校园里容纳着无数鲜活的生命而看不到多少生机。把教育异化为批量制造产品的作坊,把加工盆景的手段运用到培养孩子身上,不能不让人心存疑虑。面对如此现状,面对劳累而困惑的灵魂工程师,面对渴望却不能放飞自己心灵的孩子,我真诚地呼唤生命教育。
  教育的生命在哪里呢?这是无数关注民族未来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不具备博古通今的理论修养,但是我接受过多年教育,也已从事多年教育工作,从切身感受和经验出发,我认为教育的生命就在“生命”二字。无论多新潮的教育理论,无论多先进的教学实验,无论多生动的手段方式,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紧扣这两个字,都应该落实到如何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上,忽视生命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
  生命教育不是固定的教育模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很朴实的观念和思想,是这种观念和思想指导下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我的理解,生命教育应当有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要把学生当作生命看待,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按照生命自身需求引导和教育学生。记得一个冬天,我正给学生讲解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外面忽然下起第一场雪,学生们兴奋地朝外张望,课堂骚动起来。在弹压无效的情况下,我让学生集合,带领他们走出校园,走进原野尽情赏雪,回来后要求每人写一段以雪为题的文章。结果让人惊喜不已,几乎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优美生动的句子,如“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那样迷人,像烟一样轻,像玉一样润,像银一样白,从空中扑下来,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我把学生的文章贴在墙上展示,学生们观赏、议论了好多天,不仅激活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而且激活了他们对世界的感觉和亲近。
  其次,要用生命去教育,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生命沟通生命,用生命引领生命,不断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做到这一点很容易也很难,容易的是教师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多深的修养,多巧的手段,多新的设备,只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有一股生命的热情,有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心灵的欲望;难的是传统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等,还像绳索一样束缚着教育者的灵魂,教师自身的生命自由在与现实壁垒的碰撞中,逐渐变得麻木甚至沉睡,沉睡的生命是无法实施生命教育的。我不否认,每一座校园里都有一批朝气蓬勃、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师,他们往往受到学生的崇拜,他们的课堂生机盎然,虽然他们,没有生命教育的概念,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生命感染着、启迪着、催发着学生的生命,但这样的老师并不占多数。我们到中小学看看,听听,会发现许多课堂枯燥乏味,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教师内心堆积着苦闷,学生眼睛里缺乏生命光彩。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从教育内部讲,我有两点希望:一是管理者要对教师多些宽容、信任和关怀,用人文思想唤醒并尊重教师的生命;二是教师要超脱物欲,让自己浮躁的生命安静下来,倾听学生们心灵的歌声。如是,生命教育就不再是难题。
  其三,要让教育拥有自己的生命,拒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却在抑制生命甚至扼杀生命,尽管荣誉多多,却是失败的成功;相反,有些单位重视教书,更重视育人,把关注生命成长放在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虽然社会声望不高,成绩不那么显眼,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抱着为官一任、政绩为先的思想,仍把升学指标分配到下层,仍以考试成绩定奖罚、论成败,仍用传统方式评价学校和教师,那么学校和教师的目光就只会盯在本年度、本学期的教学成绩上,甚至把压力成倍地转嫁到学生身上,把学生当作学校和教师考试的工具,哪里会有学生生命发展的自由空间呢?
  我呼唤理想的生命教育,教育也在呼唤它自己的春天。

推荐访问:呼唤 生命 教育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