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 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玩游戏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课上玩游戏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这样长时间地玩游戏,不仅发挥不了信息技术课应有的教育职能,更重要的是这种风气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氛围,进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 信息技术课 原因 措施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本应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但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孩子热衷于电脑游戏,以至于在学校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原因也只是为了玩游戏。这种境况实在是令人担忧,应予以足够重视。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的原因
  1.小学生本身的特质与电脑游戏的特点相符。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往往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这也是造成他们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原因。因而,小学生很容易对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而电脑游戏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特点,恰好符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诉求,进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学生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差别很大,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学家有电脑,因经常使用而对一些基本操作很熟练;有的同学对电脑则了解甚少,这就导致了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消”的情况。这时候,学生就会选择玩游戏来填补这份“空白”。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致使许多学会的学生认为会了,开始玩游戏;而不会的学生因为失去兴趣,也去玩游戏。
  3.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教材来看,部分课程内容显得陈旧、不大实用,多数基本操作学生早已熟练掌握并经常使用,像这样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合拿到课堂上讲授;而部分课程内容又略显难度偏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习得并灵活应用。从目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看,多数课堂仍然采用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造成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相分离,学生也逐渐丧失兴趣和“求知欲”。信息技术课的这种课堂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太枯燥了,于是他们会选择玩游戏来代替这种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
  
  二、减少信息技术课学生玩游戏的措施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场景、优化教学,借助对美好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有效地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又能为学生课下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是不稳定、不持久,所以容易被外界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而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演示动感多变的画面、悦耳的声音,能够给学生带来视听的享受。教师也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的这些便利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基于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特点。
  比如:在教“画图软件中‘反色’”这个基本操作时,让学生感知白种人在底片中是什么颜色,黑种人在底片中又是什么颜色;也可以把学生自己的照片带到课堂中进行现场操作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例子,如他们喜欢的动物、植物、玩具做出来会是什么效果;等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授课能力。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课堂调动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玩游戏的现象就会减少。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非常关键。
  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呢?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前提,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上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首先注重情景的设计,特别是在导入时精彩的情景设计往往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保持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注重对任务的设计。在设计情景的同时,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使这些任务围绕情景展开,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合理设计练习。在设计练习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分成多个小组,完成不同的练习,既能各有所需、各有所得,又能加强合作交流。
  尽管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最需要的是教师能拥有一颗童心,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努力发掘各种有利的教学条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全方位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和老师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比如指法练习时,可以通过趣味性软件的练习,让学生互相监督检查,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合作小组等,追求多层面的成功。
  4.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和趣味化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围绕着学生是否对这一内容感兴趣来进行。如学生在学习打字时,可与语文老师联系,让学生练习输入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在网上发表。还可在“收发电子邮件”教学中,让学生与老师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发邮件。让学生亲身感到自己的所学与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另外随着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给学生“提点”一些新知识和新信息很有必要,如有趣的鼠标欣赏,什么是黑客、木马等。这样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拓展了学生的信息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至于教学方式则不可拘泥。教师依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可以采用演示的方法。如讲授计算机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演示,举例把计算机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学生,如科学计算、演奏音乐、绘制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把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的心理转化为他们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再如竞赛教学法,依据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小组竞赛,如绘图比赛、计算比赛等。这样在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全新的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于进行大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这将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作为多年执教在一线的信息技术课教师,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在知识上其实并不难,但要给孩子们上好这样一门课却很不容易。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而应该究其原因进行反思,然后对症下药,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这种现象自然会大有改观。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玩游戏 小学生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