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琵琶英文【琵琶三弹】

  历来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称得上是极品,自唐以来便历咏不衰。   《琵琶行》谈及琵琶女的演奏有三次: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朋友听到的。而文中并没有提及演奏的内容和演奏时的情形;第二次是明写,详细描写了琵琶女应诗人之邀演奏名曲《霓裳》和《六幺》时乐曲的声音及情态:第三次也属于明写,但是诗人只是简单地说重弹了一支曲子,而具体内容只字未提。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一方面她在这“纸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另一方面琵琶声的确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内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船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此在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之前,诗人从她调弦的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诗人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潮通过四个乐段来表现,运用生动的比喻、以声喻声、以形绘声,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其在丰富的想象中倾听琵琶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急切,愉悦。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大珠小珠落玉盘”,渐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是紧接其后的四句,由轻松流畅而逐渐缓慢、暂歇,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热烈,紧张,而后戛然而止。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进”,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是“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而后的“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这种抑扬变化,尽传古代名曲之妙,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就是最好的明证。“东船”句从侧面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静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第三次演奏时在诗人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并与自己对比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之后再次邀请琵琶女演奏的。这次演奏没有写弹的内容,只是说弹得更急了。“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最后
  “江州司马青衫湿”更突出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境。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推荐访问: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