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学德语多少钱 [浅议德语二外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传统德语二外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如何就这些不足作出改进,克服二外教学过程中因教学策略问题而产生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二外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及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通过教学策略的改进提高德语二外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德语 二外 教学策略
  
  一、引语
  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需要在高年级段选修一门第二外语。许多高校也在其它相关专业中设置了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通过第二外语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种新的沟通语言,还能得到机会来了解另一种新的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德建交30多年来,随着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德语作为两国沟通的重要纽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德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因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十分重视德语教学工作并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以期培养多技能人才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那么,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高校二外德语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则成为当前德语教学界所关注的焦点。
  二、传统德语二外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进行德语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课堂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并做笔记,这无疑在长期的外语教学中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传统教学也存在劣势。例如,因形式单一而显得枯燥,缺乏新鲜感,学生参与度不高,长时间上课易疲劳等。尤其在德语二外教学中,学生一般无德语基础,学习时间又不多,致使掌握起来难度更高,这本就是二外教学天生的弱点。在这种情况下,上面提到的学生缺乏参与度的特点更加明显。如果上课时只是教师讲满40分钟的话,估计很难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德语教学者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外教学的第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任务重。根据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2000年修订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大学德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具有初步听、说、写、译的能力,能用德语交流较简单的信息”。以《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为例,该册教材共10个单元,其中语音课程占1个单元,其中包含4个部分的语音课程,剩余的9个单元是基础课程。大纲要求任课教师用12课时完成语音教学,用54课时完成其余的基础课内容。按每周4课时的教学进度来计算,教师需要用完整的16周的课时才能授完一册教材的内容,相当于一周半就要消化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然而由于多方面客观原因,实际教学中很难保证按大纲规定的理论进度开展教学,这更加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效率,尽量追求教学进度与效果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从学生的主观角度考虑,多数学生有速成心理。由于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第二外语主要动机就是为了突破各自专业学习或工作中的语言障碍,而非从事专门的外语教学或研究工作,加上很多研究生由于专业学习或平时的工作任务较重,难以对二外学习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自然就迫切希望能以最少的投入学到最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
  再次,从认知心理上讲,虽然新知识可以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但是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引起其心理上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新知识与已掌握知识的差别成正比的。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淡化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消除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心理障碍。
  最后,二外教学中也经常遇到纯粹出于对语言的爱好而来学习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不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同时他们对二外学习也有更高的期待。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略为单一的语言教学和这些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更深层次的语言学习兴趣,也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提高德语二外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以上提到了目前德语二外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笔者想就这些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重点了解学生想学习什么,目前欠缺的是什么知识,笔者通过课堂互动得到了答案,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比如,在德语学习过程中,如何记名词的词性和单复数形式是困扰众多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来帮助记忆。例如以ung结尾的名词为阴性名词,以e结尾的名词多为阴性名词,涉及身份职业的阳性名词多以er结尾,而阴性名词则多以erin结尾等。教师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忆名词的词性和复数形式。提供这些多样的记忆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做过多重复工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令学生把记单词这件苦差事看作是一个不断出新的有趣的过程。再比如说,听力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大难题,学生迫切要求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文,纠正发音;加强与同学间的口语训练;引导学生在做听力之前,做好审题工作,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结合自身知识有意识地、积极地猜测文章内容;多做听力练习。最重要的是,要动员学生阅读简短有趣的德语文章,例如童话寓言故事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教师如果能在二外德语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就能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三种在二外德语中常用的教学法。
  (1)交际教学法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主体,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是配角,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外语知识,听说能力得不到培养,这也阻碍了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运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受欢迎,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了。交际教学法由于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在交际教学法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强调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法既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虽然当前二外教学的基本形式还是课堂教学,但教师可以把课堂当做交际的舞台,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交际活动。交际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交际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课堂上模拟设置一些我们再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景会话练习,通过这些情景会话练习,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常用词汇和日常用语,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新编大学德语》为例,其中的每一个单元都审定了一个主题。从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到购物、租房。那么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尽可能多地用上学过的词汇句型,组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对话。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复习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己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解除学了外语又不会开口说话的尴尬。
  (2)比较教学法
  二外德语的教学对象的母语都是汉语,而且大多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德语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汉语和英语知识进行比较,冲淡学生对德语的陌生感。通过比较教授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掌握,印象也会更深刻。
  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因此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进行英德语言比较,会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例如,在讲解haben这个动词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例子先启发学生想起英语中的have一词。这两个词不仅在写法和发音上有相似之处,连用法也大体相同。两者都可作为独立动词“有”来使用,并且也都可以作为助动词使用,可以用它们和动词的第二分词构成英德语言中都有的现在完成时。通过这些比较,能增加学生对德语的亲切感,掌握起来就容易很多,教学效果也比单独讲解好很多。
  德语和汉语虽然属于不同语系,但汉语是我们二外德语教学的授课媒介,而且学生对自己母语的熟悉和敏感程度明显高于英语和其他外语。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将德语知识点恰到好处地与相关的汉语内容进行比较,就能达到比英德语言比较更加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师如果用学生熟悉的中国诗歌或是文学作品的中德文版本进行比较,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如果能在二外德语教学中引入互联网,便可以拥有大量的德语信息资源,包括文字、声像等,弥补国内德语学习材料的不足。教师把这些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训练听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其知识面,使其了解到目的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这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外语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德语教学相关信息,广泛阅读德语文章、运用德语沟通等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法要不拘一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尝试其他更多、更好的教学法,并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3.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外学习者已经有比较沉重的专业课负担或者工作压力,用于二外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这也是多数二外学习者的共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自我认可程度,以提高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在口语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中途打断学生发言,避免造成学生畏惧发言的心理状态。另外,对于学生的创新观点和独特学习方法要予以鼓励表扬,增强学生学好及学会知识的自信心。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成为了发展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四、结语
  总之,第二外语教学是理论指导基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结合的产物。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优秀的有效的继承和保留下来,同时也要加入先进的立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既不能刻板单调又避免华而不实,内容设计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同时恰当地加入对文化背景的讲解,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注意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只有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春妹.浅谈高职院校德语教学――“专业+语言”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文化教育,2007,(3).
  [2]赵亮.高职高专德语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3]谢桂花.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二外德语教学质量[J].外语论坛,2009,(31).
  [4]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3-233.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大学德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推荐访问:德语 教学策略 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