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小品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红包幽默语

  摘 要: 赵本山小品以独有的幽默征服了亿万观众,他本人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本文作者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小品中幽默的构成机制,探讨其小品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 赵本山喜剧小品 赵化幽默 关联理论 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
  
  一、引言
  
  赵本山喜剧小品以其特有的幽默征服了亿万观众,且长盛不衰,打造了一张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被称为“赵氏小品”。研究赵氏喜剧小品中幽默的构成机制,对于挖掘赵氏喜剧小品成功的原因,推动我国喜剧小品的创作,对于人们有效接受修辞信息,提高受众鉴赏水平,都很有意义。
  我在语用学的大框架下,用关联理论、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赵氏小品中的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小品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
  
  二、关联理论与赵氏幽默
  
  1986年,法国的丹・斯珀泊和英国的迪尔德丽・威尔逊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她们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话语产生和理解的机制,认为交际活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种,其基础就是交际中话语的关联性。
  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前者指的是语境效果与加工努力的函数,即同等条件下,认知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大;加工努力越小,关联性也越大。后者则取决于两个前提:明示刺激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加以处理;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与偏好相一致。许多小品片断之所以能产生较大的幽默效果,主要是因为其语言当中首先有一个会话背景。会话一般都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使听话人产生一种言语预设,而第二部分的言语意义同对其所作的预设大相径庭,使第一部分言语预设的就是可以使听话人将话语与话语背景所提供的语境信息之间联系起来的最大关联,而第二部分可以使会话双方通过交际行为使言语与语境之间产生最佳关联。幽默效应的强度与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成正比。
  下面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为例进行分析。崔代表崔永元,宋代表宋丹丹,赵代表赵本山,下同。
  崔:大妈也准备啦?
  宋:是。我站着说吧。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海湾那旮沓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谢谢!
  赵:欺负人你谢它干啥玩意儿?
  宋:不礼貌么!
  其中幽默效果主要来自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宋丹丹在念完诗后,听众也都觉得有意思,不过其诗结尾处是“欺负人”。诗罢接着又以“谢谢”结束其“报告式”的发言。在这之前,赵本山也有同样“报告式”的发言并以“谢谢”结束,已为听众理解作了铺垫。听众依然能够清晰抓住意思,满足话语之间的最大关联性。而赵本山的问题似乎表达了他不理解宋丹丹为何说了“英美合伙欺负人”还要“谢谢”。与听众的正常理解模式截然不同,违反了逻辑关联,但它符合小品表演的初衷,使听众出乎意料,产生了足够的认知效果,因而具有最佳关联性。所以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冲突不仅创生了小品的幽默,而且对“美英合伙欺负人”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三、合作原则与赵氏幽默
  
  格赖斯认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这一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1.量准则
  (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2.质准则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
  说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练;
  (4)要井井有条。
  这四条合作原则是推动交际顺利进行的一般准则,但是,违反这些准则往往产生会话歧义,而幽默就在对会话含义的猜测和推理中产生了。赵氏喜剧小品中的人物常常未能遵守合作原则,更确切地说,他们在有意违反之,以制造幽默。
  如小品《拜年》中:“赵:谁一生还还不犯点错误啊?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呗。范:嗯?赵:不是啊,犯完再改,改完再犯,千锤百炼么!”本想劝劝乡长,没想到越说越不清楚。同样,“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啊不是,我说她没有你难看;你呀,比她难看。”(《钟点工》)都是违反了方式准则所要求的说话要简要、不能含糊其词的次准则,幽默也从中产生。
  
  四、言语行为理论与赵氏幽默
  
  1.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指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如“陈述”、“请求”、“提问”、“命令”、“感谢”、“道歉”、“祝贺”等。为此,奥斯汀将言语行为中的“言有所述”(表述句)和“言有所为”(施为句)区分开来。在施为理论的基础上,奥斯汀进一步提出“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即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想直接使用施为动词,而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了解“字面用意”,即句子本身所隐含的“言外之力”,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句子间接表达的“言外之力”。
  2.言外之意的不当理解产生幽默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一系列言语行为都属于间接言语行为,如只看说话人的字面意义,而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交际很难进行。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赵本山经常只是理解他人的字面意义,从而导致幽默的产生。例如:
  崔: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看咱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赵: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
  赵:挺简单。
  崔:不是,大叔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我是让您往前说。
  宋:前天,前天俺们俩得到的乡里通知,谢谢。
  崔:大叔大妈呀,我说的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呀,不是――昨天、今天、明天……
  赵:是后天?
  崔:不是后天。
  宋:那是哪一天呢?
  崔:不是哪一天。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咱,这个――回忆一下过去,再评说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您听明白了吗?
  赵:啊――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宋:那也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呐!……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选段)
  在这段对话中,当主持人崔永元让赵本山和宋丹丹谈论“昨天、今天、明天”这个话题时,结合访谈节目这种情景语境,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的言下之意应该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但是,赵本山和宋丹丹却故意抓住字面意思,于是有了“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前天,前天俺们俩得到的乡里通知”的回答,此回答让观众始料未及,不由自主地发出笑声。在这段对话中,赵本山就是利用曲解言语行为中言外之力的技巧而取得了幽默效果。
  
  五、结语
  
  幽默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乐趣和智慧,给我们带来了欢笑和启迪。赵氏小品的幽默语言是一种艺术,既有其语言的内在规律,又与特定语境和语用规律密切相关。本文从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其幽默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幽默和一些语用规则的关系,即在言语交际当中,对语用原则的违反往往会产生幽默,以期对赵氏小品有更好的理解和欣赏。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南佐民.会话幽默的语义作用过程解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
  [3]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
  [4]邓梦兰.合作原则与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J].湘南学院学报,2009,(4).
  [5]蒋冰清.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7,(4).

推荐访问:小品 幽默 分析 赵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