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为教与为学之道]论语教我为人为学

  摘要: 《论语》是我国教育大师孔子及其弟子留给世人的一部启迪智慧的教育著作。《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本文从为教之道和为学之道两大方面浅析了教者和学者应从论语中汲取的智慧养料。
  关键词: 《论语》孔子为教者为学者
  
  引言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至今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们为学的精神也给当今的学者以智慧的启迪。
  
  一、《论语》中的为教之道
  
  1.为教者的教育目的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秩序纷乱。孔子认为要改变社会状况就必须实行仁政。因此,孔子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仁”的思想品质的“君子”,孔子认为“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要治乱,就要通过学习来达到仁。“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简言之,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你就必须去追求“仁”,做一个可以治理乱世的君子,“君子”应该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投身到当时诸侯各国的政治改革中去。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中,有不少从政的,像冉求、子路等,都曾做过各国的大夫,在施政上也很有建树。这就是说无论在任何时代,教育都应该适应社会需要,以培养推进社会进步发展人才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2.为教者的教育态度
  首先,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两条语录都强调了为教者要注重自身修养,自重自律,只有做到完善自身品行才可以为师,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对教师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他还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认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喜欢古人的著述、勤奋追求新知识的人。他曾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对教师工作应该热忱的一种要求,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素质。
  其次,对待学生要“有教无类”。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将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虽有贵族子弟如司马牛,富商巨贾如子贡,但更多的是出身低微的贱民野人,如一箪食、一瓢饮、家住陋巷的颜回等。所以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作为教育者在对待学生上无论他的身份如何,都应该进行教育。
  
  3.教育者的教育方法
  孔子作为一代教育大师在教学中运用过许多教育方法,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就是因材施教。典型的例子就是: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不明白为什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时,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此外还有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个学生都“问仁”,孔子回答却不同,孔子对颜回的回答是: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动合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颜渊是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楷模,孔子对他的回答是强调内在的自我完善,仲弓与颜回不同,他是孔子认为有帝王之相“可使南面”的人,所以对他强调的是做政治领导人的一面。他曾说:“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师也过,商也不及”“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可见孔子十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论语》中的为学之道
  
  1.为学者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人。这句话是说孔子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诚实求真,这种精神在孔子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孔子入太庙,见到什么都要问,这都是他求真求知的态度所致。此外就是要以学为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只有真正把做学问当作一件有乐趣的事去做,才能投入其中,取得成绩。另外一点就是要持之以恒,“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要做到终身学习就要具有乐学精神,将学习看作人生的一项基本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学习热情,活到老学到老。
  
  2.为学者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
  孔子最为欣赏的学生颜回就是一个刻苦学习的典范,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还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做学问就是要刻苦勤奋,安贫乐道,在求学过程中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明确表示:“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并指出真正的志士“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3.为学者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论语》中倡导的学习方法很多,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读书不思考就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读书是陷入玄虚的空想家。所以孔子主张既要读书又要思考。学是入,思是出,出入有道,学业可成。这里孔子就强调了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读书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本好书读第二遍或第三遍的时候和第一次读它的时候体会是不同的,而且每次都会有更新、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是“知新”。所以学习者要学会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此外,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既要博学,又要有所专精。广博是专精的基础,专精是广博的升华或概括。也就是说学习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同时又要搞好自己的专业。
  
  参考文献:
  [1]陈立军.《论语》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娄金香,李亚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素养及其他――《论语》的教育思想刍议.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3期2008年8月.
  [3]刘奎臣,刘敏.读《论语》谈治学.英才高职论坛,2008年第1期(总第10期).
  [4]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观.教育旬刊,2008年9月中.

推荐访问:论语 之道 为学 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