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的发展断想 高职语文教材目录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语文日益边缘化的学科处境,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高职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高职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   
  高职语文课程日益边缘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认识问题。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使许多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能力的培养。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包括在校的一些领导和老师们对语言能力、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类课程的设置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高职语文的地位和性质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其二是语文课本身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课程单一、内容陈旧、教材老化、教法僵硬等。总之,高职语文课程目前尚孤立于职业教育体系之外,难以满足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需要,从而也导致人们对语文课存在的重要性乃至必要性产生质疑。
  新时期人才观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具有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人。而语文学科所具备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使得语文在培养人们认知、沟通、写作、思维等职业能力和人文精神方面具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企及的优势。所以,首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教育观,提高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针对目前高职语文的尴尬处境,教育者还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语文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多样化
  
  语文的功能是包括德育和美育在内的语言交际和人文教育,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因此,单一、粗放的大学语文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及个性需求。专项、细化、多样的语文课程将逐渐代替“大一统”的教学局面。
  
  1.从语文的工具性出发选择开发课程
  (1)口语交际训练
  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求。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普遍较差,加强职校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已经势在必行。口语交际训练课再细化,又可分为普通话、日常交际、交际礼仪、商务礼仪、演讲、辩论等模块,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拆卸组装,组织专项学习。各项课程可根据教学实际分别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语文实训课或是第二课堂。
  (2)应用文书写作
  应用文也叫实用文,它是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具有直接应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应用文所承担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其功用越来越显著。高职院校应加强应用文体知识教学,特别是实用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基层工作岗位的需求。应用文书可以衍生出一些小的分类,如生活学习文书、工作事务文书、求职应聘文书、社交礼仪文书、专业应用文书等,既可分类组合也可单独开设科目。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社交礼仪文书写作”课程,具体包括邀请函、请柬、商务函电、名片、欢迎词、欢送词、感谢信、主持词、答谢词、开幕词、闭幕词等;机械自动化专业可重点选择“专业应用文书”教学,如说明书、统计、分析报告、实验报告、合同、协议、操作程序、机器维护等文体的撰写。
  (3)信息采编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的教学就是要培育学习对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储存、处理的能力。换句话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倾听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的职业能力。根据高职院校的课程特点,我们可以把信息采编课具体分为调查、采访、论文写作和信息编辑几个部分。学会迅速准确地采集、理解、编辑和传递信息,不仅是信息社会及知识经济环境对人才的典型要求,也是职校生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语文的人文性出发选择开发课程
  (1)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精品,内容包罗万象。单是自成体系的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就集文学、思想、艺术、历史于一体,此外,还有建筑、绘画、雕塑、书法、戏曲等艺术形式,历代的典籍藏书、宗教、哲学、文化名人、科技成就、风俗习惯等,凡此种种,皆可作为高职语文的学习内容。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创设精品课堂,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促进专业学习,又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教育学生,引导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例如在烹饪专业开设“饮食文化”课;在丝绸印染专业增设“丝绸文化”讲座等。学生在全面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和丝绸文化的同时,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既感兴趣,又很实用,现场参与气氛浓烈,学习效果不错。
  (2)中外文学欣赏
  应该说,在高职语文课本中,文学欣赏篇目并不少,但总体说来,内容比较混杂,且编排在许多语言学知识、文学理论、文化常识之间,更侧重学习文学样式的特点,有的干脆变成课外自读,缺乏教师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宏观解读和指导,所谓“文学欣赏”变成了“有文学没欣赏”的摆设。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外文学欣赏课必须在选择篇目和编排体例上下功夫。比如可以按思想主题设立人格修养、自然之美、感悟人生、反思历史、爱情不老、人性光辉等模块,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情操教育,培养其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团结和谐的群体意识、良好的意志品德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当然,结合专业还可以将文学细化为小的适合专业学习的文学类别,比如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旅游文学”。
  (3)文艺美学评论
  文艺美学主要针对影视、服装、绘画等艺术专业开设,要注意课程的基础性和难度的适中性。在增长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学生的认知和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二、教材开放化
  
  近几年高职语文教材的僵硬老化问题可谓甚嚣尘上,现行高职语文教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不少院校干脆直接选用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公共课教材,这些都很难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在此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的老师自主选取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教学篇目的确定受教师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教学资源影响较大,教学篇目外的内容,如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主观认识,因此,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考试、考查的形式和内容也各有千秋。要改变当前混乱的教学形势就必须进行高职语文教材的改革。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材将走向个性化、多样化、校本化,并最终走向“开放化”。
  首先,高职语文教材既要突出高职特色,又要考虑到它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课,在选编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开放性,充分照顾到教与学两方面的实际需要。
  其次,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当前社会信息的高速化都势必造成教材的开放化。
  顾贯初在《21世纪语文教育展望》一文中指出:我国未来的语文将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把语文教育同受教育者的广泛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同各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有人说,语文是技能、艺术与哲学等的深度融合。高职语文应该也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课本、课件、录音、光盘、网络等一切文化载体,把历史、哲学及艺术鉴赏和热点文化现象等人文教育内容吸纳到语文教学中来,在开放的语文世界中放眼量自己。
  
  三、教学方法灵活化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比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授、问答、谈话、讨论、引导、点拨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中对课件、音像、光盘、网络资源的利用,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实践证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高职学制短、课时紧,高职语文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和课程内容,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第二课堂、技能比赛等教育形式,灵活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总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发展,高职语文一定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袁斌.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中国文化教育网,2008.10.
  [2]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思考.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科系教学教改(网),2009.5.
  [3]贾庆成.加强高职语文课教学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5,(20).

推荐访问:断想 高职 语文课程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