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英语修辞格Transferred Epithet的翻译:科技英语教程原文翻译

  摘 要: Transferred Epithet是英语修辞格之一,它与汉语移就修辞格基本相同。这类修辞格的运用可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扩大语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加语言的情趣和感染。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对Transferred Epithet的翻译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传达原文意思,同时让译文接受者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Transferred Epithet 目的论 翻译
  
  按照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的解释,Transferred Epithet是:“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epi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我国的《辞海》指出:移就是“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甲乙两项相连,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换句话说,移就就是把适用于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移来修饰表现乙事物性状。由此可见,英语修辞格Transferred Epithet与汉语修辞格移就基本相同。在现代英语文学作品中,Transferred Epithet得以广泛运用。
  
  一、Transferred Epithet的表现形式
  
  Transferred Epithet的表现形式包括两大类:(1)移人于物,就是把表人的思想、行为、性格的词语移用到表事物上,亦称由人到物的移就;(2)移物于物,就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移到描写相关的乙事物的性状。
  (一)移人于物
  (1)说明人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具体事物
  例如:
  The Grapes of Wrath
  《愤怒的葡萄》(这是美国作家John Steinbeck的著名小说。“愤怒的”本应用来形容那些受骗去西部充当采摘工的移民,现在却用来形容“葡萄”。)
  (2)说明人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抽象事物
  例如:
  He was left outside in the pitiless cold.
  他被拒之门外,门外寒气袭人。
  3)说明人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抽象概念或与人有关的行为状态
  例如:
  He behaved with guilty caution and rather enjoyed stealing a march on Doctor Ed.
  他举止小心谨慎,心中虽然感到内疚,但为能偷偷地抢在埃德大夫之前颇为得意。
  4)说明人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人体某个部分
  例如:
  Hans shrugged a scornful shoulder.
  汉斯轻蔑地耸了耸肩。
  (二)移物于物
  (1)说明具体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抽象事物
  例如:
  All the time the creeping fear that he would never come back to her grew strong within her.
  她感到他将永远离她而去――一直令她毛骨悚然的恐惧越来越强烈。
  (2)说明具体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具体事物
  例如:
  Darrow walked slowly round the baking court.
  达洛绕着炙热的法庭慢慢地踱着步。
  (3)说明抽象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具体事物
  例如:
  His stories achieved nothing but cheap laughs.
  他的故事仅仅赚了点儿廉价的笑声。
  (4)说明抽象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说明抽象事物
  例如:
  Two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nations of the world have since 1950 lived in isolated ignorance of one another and mutual fear and hate.
  世界上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家中的两个自1950年以来由于相互隔离而彼此毫无了解,处于相互恐惧和敌视之中。
  
  二、弗米尔(Vermeer)的目的论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有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见Nord1997:12)。由此可见,在翻译Transferred Epithet时,译者切不可只抓住字面意义,只有充分理解语义在不同层次上的含义,并根据目标语行文习惯,采用恰当的译法,这样,译文才能更好地保留原文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展现原文风貌。
  
  三、Transferred Epithet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英文辞格Transferred Epithet时译文既要准确表达原文内涵,又要适当考虑汉语表达习惯。具体到译文的处理,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直译
  英语辞格Transferred Epithet与汉语辞格移就在许多情况下是十分相似的,英语和汉语中又存在着不少这类等值对应语,直译遂成可能。例如:an understanding smile会心的微笑/a sympathetic look同情的目光/angry words愤怒的言辞/careless days无忧无虑的日子/nervous hours紧张的时刻/merry bells快活的钟声等。这些翻译采用直译译文较自然,译文读者读译文时又能像原文读者读原文时一样获得信息和感受。又如:
  The big man crashed down on a protesting chair.
  大个子一屁股就坐在一把提出抗议的椅子上。
  Gray peace pervaded the wilderness-ringed Argentia Bay in Newfoundland, where the American ships anchored to await the arrival of Winston Churchill. Haze and mist blended all into gray: gray water, gray sky, gray air, gray hills with a tint of green.
  (在纽芬兰,一片灰色的宁静笼罩着四周荒漠的阿根夏湾。美国军舰正碇泊在这里,等待着温斯顿.丘吉尔到来。暮霭把一切都染成了灰色;灰色的海水,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空气,和带着点儿绿色的灰色山丘。)
  ――Herman Wouk, The Winds of War, 石� 译
  (二)意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直译不能完全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意译法,摆脱原文表层形式的束缚,按译语的表述习惯赋形于词义以便保证原语意义的对应转换以及译文优势不受损害。具体说来,译者要弄清移用的词语与其修饰语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按译语的逻辑思维和表达习惯来重新调整。有些Transferred Epithet直译出来有些过分生硬,译文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应采用意译:增词或引申。
  例如:
  Peter Abrahams is an easy writer.
  彼得.亚泊拉罕是一位作品易于读懂的作家。
  例句中“an easy writer”若直译为“容易的作家”显然会令读者茫然,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可以采用增词法译成“作品易于读懂的作家”才合理。
  But, to the little ones at least, this was denied: each hearth in the schoolroom was immediately surrounded by a double row of great girls, and behind them the younger children crouched in groups wrapped their starved arms in their pinafores. (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
  可是至少小姑娘们是得不到的,教室里的每个壁炉都顿时被两排大姑娘们团团围住,小一点的孩子只得在她们后面,成群地蹲着,把冻僵的手臂裹在围裙里。
  例句中的starved arms直译应为“饿死了的”或“渴望死了的手臂”。按古英语词义也可译作“冻死了的手臂”。但原文是近代英语,并非此意。译者认为上述直译办法都不妥,需引申译为“冻僵了的手臂”。)
  (三)位置还原翻译
  例如:
  After an unthinking moment, I put my pen into my mouth.
  过了一会儿,我不知不觉地将钢笔噙在口里了。
  例句中“unthinking”是thoughtless(缺乏思考的)、unintentional(非故意的)、inadvertent(漫不经心的)等意思,当然不能直接修饰moment,联系上下文来考察,它只能是说明主语I的情况的。翻译时,如不将这个transferred epithet调回到逻辑上的原来位置,则不符合译文语言习惯。)
  Her hair was carelessly done, inquisitive wisps stooped often over her forehead to peep at the dark wonder of her eyes.
  她的头发只是随便地梳了一下,几绺儿常搭在额上的头发就像打探的人儿,窥视着她充满好奇的黑眼睛。(原语中的dark被转移用来修饰wonder,译文将其还原到eyes上。)
  (四)分译法
  有时移就修辞格中被转移的修饰语在深层结构上表示的是某种情况或行为,在翻译时便可将其分出来单独翻译成句子中的成分,而不需要将其与所修饰的中心词进行捆绑翻译。例如:
  Summoning the waiter, he (the English) stabbed an accusing finger at the soup bowl and cried, “Le mouche!”
  例句的深层结构有两个:a.He stabbed a finger at the soup bowl. b. He was accusing.译文为:他把侍者叫过来,一个手指着汤碗,声色俱厉地说:“Le mouche(一只苍蝇)!”
  Franklin Roosevelt listened with bright-eyed smiling attention.
  例句的深层结构有三个:a. Franklin Roosevelt was bright-eyed. b. Franklin Roosevelt was smiling. c. Franklin Roosevelt listened with attention.因此在翻译时可将此三层意思分别译出。译文为:弗兰克林・罗斯福面带微笑,目光炯炯,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移就修辞格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特殊语言环境中词语的一种临时搭配。它表层似乎不合规范,不合情理的迁就,常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英语移就修辞格的汉译不仅仅要传递出原语的语义信息和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汉语表达的特点,充分发挥翻译的再创造魅力,为汉语读者所认同,并为之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德]Christiane Nord著.张美芳,王克非主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冯丽.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理解与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3]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李亚丹,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研究简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吕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魏志成.英汉比较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推荐访问:修辞格 目的论 英语 翻译